非洲时报

首页  >> 今日陕西  >> 查看详情

温暖的回响 | 大唐不夜城:灯火璀璨映盛世

2025-04-22 19:56:32 来源: 群众新闻 阅读 (8811次)

3_副本_副本.jpg

阳春三月,长安花似锦。

大唐不夜城步行街,在这条超过2公里的街上,盛唐气象与人间烟火紧密交织,历史底蕴与新潮科技交相辉映,让游客多角度、沉浸式感受千年古都的文化魅力。

陕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创新文化表现形式,激活文化深厚底蕴,持续推动文商旅融合发展。

大唐不夜城,一条集老字号、非遗展示、时尚潮流于一体的特色商业步行街正加速释放发展活力,不断推出爆款IP,以新业态、新模式激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2024年,大唐不夜城接待游客7475万人次,其中省外游客占比超75%。

4_副本.jpg

夜色中的大唐不夜城(资料照片)。 受访单位供图

非遗新滋味

4月7日上午,阳光轻柔地洒落在大唐不夜城。距离饭点尚有一段时间,西安饭庄大唐不夜城店里,工作人员已忙碌开来,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服务员穿梭在桌椅之间,有条不紊地摆放着碗筷;后厨里,厨师们紧锣密鼓地筹备食材……西安饭庄不仅是一家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老字号,还是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单位。西安饭庄大唐不夜城店,如一扇窗口,向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尽情展示陕菜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

“一直以来,我们坚持守正创新的原则,做好陕西美食。”店长张维脸上洋溢着笑容,“除了持续打响葫芦鸡、金线油塔等名牌菜品,我们还推出了油泼辣子鱼、二十四节气菜品等创新菜品,颇受年轻人喜爱。”

“听说‘陕西八大怪’之一就是‘油泼辣子一道菜’,所以一定要吃这个油泼辣子鱼。”餐厅里,一位正在点菜的南京游客说。

“陕菜中的油泼辣子不是以辣为主,而是更香一些。一般来说,外地游客都能接受。2022年,这道油泼辣子鱼一经推出,很快成为西安饭庄十大名菜之一。”张维介绍,“为了更好地融入大唐不夜城的氛围,工作人员会穿上唐装,让顾客获得沉浸式体验。”

除了油泼辣子鱼,西安饭庄今年推出的非遗小吃套餐也广受好评。

“套餐里有肉夹馍、金线油塔、凉皮、黄桂柿子饼、辣子蒜羊血等特色小吃,让游客品尝陕西丰富多样的美食。”张维说,西安饭庄将成立非遗大师工作室,传承非遗美食制作技艺。

在步行街的另一头,有一家葫芦烙画店。市级葫芦烙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店主慧明正努力将传统的非遗手工技艺变得时尚且潮流。

“中国人喜欢葫芦,因为葫芦与‘福禄’谐音。葫芦上烙的贵妃醉酒、李白醉酒等图案,都和西安的历史文化相关,很受外地游客喜爱。”慧明一边说,一边展示他设计的“醉长安”系列作品。

慧明谈起了几位令他印象深刻的游客。

其中一位是新加坡华侨。他看到慧明的葫芦烙画后,当即打包了店内所有商品,作为给小孙子的礼物。“他还没回到新加坡,礼物就被朋友们分完了。他又给我发信息,让我给他寄一些葫芦烙画。这让我特别感动,也更加坚定了做好文创作品的决心,用非遗技艺讲述地道的西安故事。”慧明说。

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大唐不夜城步行街和皮影雕刻技艺传承人焦连生亲切交谈,鼓励他好好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今,焦连生的店面从一家变成了两家。“很多游客慕名而来,不仅购买皮影作品,还对皮影雕刻体验活动充满热情。”焦连生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学习皮影雕刻,为这门古老技艺注入了新鲜血液。

“每天,我都沉浸在大唐不夜城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里,自豪感油然而生。每当看到游客被皮影作品吸引,好奇地询问制作工艺和背后的故事时,我就觉得肩负着重大使命,一定要把这门技艺传承好、发扬好。”焦连生言语中满是对皮影雕刻技艺的热爱与执着。

谈及未来心愿,焦连生眼中闪烁光芒。“我希望能在大唐不夜城开办一家非遗传习所,将皮影从制作、雕刻、染色到演出的全部环节展示出来,让更多人了解皮影雕刻,爱上这门非遗技艺。”他稍作停顿,接着说,“我也期望能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深度融合,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重焕生机,真正让非遗走进现代人的生活。”

长安新“盛景”

4月7日,戴上VR装备,瞬间,大唐街市的繁华景象如潮水般在眼前涌现。只见一场莲花舞正惊艳上演,舞者们身姿婀娜。远处,宏伟的宫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彰显着大唐的雄浑气象。而此刻,记者正跟随探案小队侦破一桩桩奇闻诡案。

半个小时的体验结束后,记者依然沉浸在剧情中,不断感叹“真是太逼真了,好像经历了一场大唐奇遇”。

当下,数字经济东风渐起,为文旅行业带来新的机遇。经过紧张的调研、立项、打磨,2024年2月,《唐朝诡事录·西行》国潮沉浸剧场全国首家门店落地大唐不夜城。

《唐朝诡事录·西行》国潮沉浸剧场大唐不夜城店负责人金世鑫介绍,这个项目是“爆款影视IP+最新VR技术+顶流主题街区+国潮沉浸体验”融合发展的新产品,不仅契合大唐不夜城的定位,也为步行街带来新的看点。去年,项目总营收超过350万元,基本上收回了项目投资。目前,该剧场已在全国落地17家。

不少细心的游客发现,大唐不夜城已成为“元宇宙”聚集地。漫步在古色古香的建筑之间,人们不仅能变成汉服小姐姐、小哥哥,还能一头扎进兵马俑、唐长安城等不同主题的虚拟现实体验馆,开启一场沉浸式冒险。

“借助科技呈现方式,沉浸式体验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时空关系,也打破了真实和虚拟的边界,使旅游体验更加生动,为文化传承与发展开拓出一条新路子。”金世鑫进一步阐释。

数字化文旅产品的兴起,也为文旅市场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大唐不夜城《兵马俑奇妙夜》VR体验馆负责人王建回忆起今年春节假期的火爆场景,仍难掩激动:“我们一天最多接待了7000多名体验者,最后不得不采取限流开放的措施。”

每逢节假日,这个项目就成了步行街上的“排队王”。游戏过程中,游客们乘坐专用的设备,在设备的移动、旋转间,身临其境地跟随着故事中复活的兵马俑一同冒险。

推出这一文旅项目的西安可视可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不仅设计出视频内容,对于骑乘设备也拥有知识产权。

“像《兵马俑奇妙夜》中的兵马俑二号坑实景,是我们的数据采集人员一米一米地采集场景,才得以实现如此逼真的还原。”该公司副总经理郑巍说。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增长9.8%,文化消费市场呈现蓬勃发展态势。VR、AR、MR等现代科技的应用,不断催生新产品、新场景、新体验,其高附加值的特点有助于促进文旅行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提出,支持各地打造超高清、沉浸式、互动式演艺新空间和数字展览新空间。

当技术赋能让文化可触可感,这场虚实共生的文化视听盛宴正打开文化产业的全新想象空间。

“与其他沉浸式体验项目相比,基于数字技术打造的项目具有内容迭代快、成本相对较低、突破时空限制、多元价值等特性,商业前景广阔。”陕西文投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尔蔓表示,相信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科技+文化”将催生出更多新兴产业。

“唐潮”新体验

暮色四合时,大唐不夜城亮起无数盏灯笼,整条街呈现流光织就的盛世景象。

置身古风古韵的步行街,许多游客不约而同地换上汉服唐装,在一派繁华中沉入盛唐的夜色。

“这身盔甲太酷了!快帮我多拍几张。”4月7日晚,来自山东烟台的游客崔建荣“全副武装”,兴奋地模仿着古代将军横刀跃马的动作。

作为一名历史文化爱好者,看到盔甲与唐代典籍中记载的形制高度相似,崔建荣眼前一亮,不禁想体验一番。“盔甲上的甲片是钢制的,关键部位是铜制的,非常逼真,一穿上好像真的变成了唐代武士。”崔建荣说。

威风凛凛的盔甲是当下汉服市场上的“香饽饽”。在大唐不夜城“有何名唐”汉服体验店,十余套盔甲一字排开,被展示在店铺的显眼处。

“受热播电视剧、热门网游影响,‘金甲武士’造型受到许多男性顾客的青睐。为满足更多男性顾客的需求,我们在去年推出了一批唐制、明制的盔甲,很受顾客喜爱。”店主步步告诉记者。

店内另一边,几位女士已选好心仪的汉服唐装,化妆师正忙着推荐妆造、配饰和发髻样式。

云鬓高绾,蛾眉轻描;衣袂翩翩,簪钗步摇。化妆完毕,来自江苏扬州的游客徐静喜不自胜,穿梭在大唐不夜城各个网红打卡点之间,在镜头前记录下自己成为“唐潮人”的奇妙体验。

“绚丽多彩的灯光与古风古韵的建筑相互映衬,营造出如梦如幻的氛围。穿上古装,行走在这里,过一把贵妃瘾!”徐静说。

“随着‘汉服热’持续火爆,越来越多的游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许多顾客到店消费前就已经对汉服唐装文化有所了解。”从业3年来,步步注意到,年轻游客对汉服唐装与“网感”的结合有了更多期待,个性化定制倾向也更加凸显。

“以前是以我们为主导,店里有啥服装,顾客就穿啥。现在不一样了,很多游客要求提供游戏、影视剧中的造型,我们得及时创新款式、妆造风格,根据顾客的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谈话间,步步向记者展示了一批原创设计的唐制襦裙、男士圆领袍。

在“有何名唐”,不少服装是按照唐代壁画、文献上的信息复原而来,很多饰品、道具也是参考唐代壁画设计的。

“每种制式的服装都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我们有专门的团队研究各类汉服唐装的原始制式,在此基础上结合潮流进行创新设计。”步步说。

汉服唐装店外,大唐不夜城步行街一步一景。特色演艺轮番上演,将步行街装点成一处处精彩纷呈的文化秀场——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巨型宫灯之上,一位扮演唐代诗人李白的演员发出对诗邀请,游客高声应和,诗情豪迈。

在缓缓行进的花车上,“敦煌飞天”NPC演员随着音乐翩翩起舞,仿佛穿越千年而来,为游客带来一场视觉盛宴。

身姿摇曳、动作轻盈的不倒翁小姐姐,一颦一笑间吸引大量游客驻足合影、“牵手”打卡。

……

“看了这么多精彩绝伦的演出,真是不虚此行,给我们一家人的西安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来自广东汕头的游客吴臻说。

华灯下,着汉服唐装的姑娘和穿“潮牌”的少年并肩走过。手机镜头里,他们身后是虚拟的大唐盛景。这虚实相生的画卷,恰如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生动注脚——既保持着传统的内核,又生长出崭新的模样。

我的心里话

“有何名唐”汉服体验店店主 步步

近年来,以汉服唐装为代表的传统服饰文化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带动了文旅消费新热潮,翩翩汉服唐装已成为大唐不夜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沉浸式体验热度不断攀升的背后,是传统文化与时尚潮流、消费需求的有机结合。今后在日常经营中,我们会更加重视游客的体验感,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制式研究、改良创新上进一步深挖和提升,让顾客有更好的消费体验,让更多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群众新闻记者 陈志涛整理)

记者手记丨流动的盛宴 勃发的活力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唐代诗人卢照邻曾如此描写长安的喧嚣与活力。5年来,作为全国示范步行街和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大唐不夜城步行街不断续写新辉煌。其因文化表达创新、消费场景上新、产业结构向新,成为国内外文旅的“顶流”。

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宏伟蓝图,正一步步变成现实。走一趟大唐不夜城,更像是一场沉浸式“现场教学”。文化为魂、创新为径、跨界为策,大唐不夜城的蝶变之路,正是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缩影。

当下,文旅消费需求进入了多样化、分众化、品质化和理性化的新阶段。如何持久聚拢人气、提振消费、培育新动能,是各地旅游目的地面临的共同考验。

挖掘利用好传统文化IP。以唐风元素为主线,大唐不夜城全面挖掘城市文化价值与历史内涵,推出了不倒翁小姐姐、“绒馍馍”等一批具有高辨识度的文化IP,打造了别具一格的“国风夜游”旅游模式,为文旅产业转型升级蹚出了一条发展新路径。

创造多元化体验场景。当前,人们对于文旅消费场景有了更高的期待,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观光体验。以巧克力博物馆、长安十二时辰街区等网红打卡地为代表,大唐不夜城通过“商业+”“活动+”“演艺+”等形式,差异化打造沉浸式体验、多元业态融合的文旅新场景,成为西安“夜游经济”主阵地和标志性名片。

培育消费新动能。以科技赋能文化,不仅能促进文化产业形态、内容和传播方式变革,而且有助于提高文化创新的效率、广度和深度。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必将在科技与文化的“一起向未来”中不断巩固、增强。(记者侯燕妮 陈志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