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时报

首页  >> 今日陕西  >> 查看详情

在黄土高原触摸网络文明的脉搏 ——2025陕西网络文明大会侧记

2025-07-30 11:17:17 来源: 群众新闻记者 张超 阅读 (8734次)

盛夏的榆林,骄阳似火。7月29日,以“汇聚文明力量 唱响时代新风”为主题的2025陕西网络文明大会在榆林举行,来自政府、学界、媒体、互联网等领域的代表齐聚一堂,交流网络文明建设经验、共话网络文明建设新图景。

这场盛会不仅是对过去一年陕西网络文明建设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一场关于如何在数字时代传承文明、创新表达的深度对话。

构筑清朗网络空间的陕西方案

从关中渭南到陕南汉中,再到今日的陕北榆林,陕西网络文明大会已走过三载春秋,众多成果在历届大会上发布。每一届大会都见证着陕西在网络空间治理上的创新突破,记录着三秦大地数字化进程中的文明足迹。

本次大会发布的《2025年陕西省网络文明建设优秀案例》,涵盖了思想引领、文化培育、道德建设、行为规范、生态治理及文明创建等六大领域的创新实践,“西安文明网新媒体矩阵建设”“‘2024丝绸之路万里行·繁荣之路’大型跨国全媒体报道”“‘汉阳陵二十四节气’线上系列文化宣传视频”等案例,展现了陕西在网络文明建设中的探索成果。

与此同时,2025年“争做陕西好网民”和“陕耀·网络公益我行动”活动的正式启动,将进一步完善全省网络文明建设体系,推动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网络空间治理新格局。

乡村振兴与文艺创新的时代交响

在陕北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间,一场由数字技术引领的乡村振兴变革正在上演。榆林市米脂县高西沟村党支部书记姜良彪讲述的高西沟村故事,生动诠释了网络文明如何为黄土高原注入新活力。

过去,高西沟村的小米、苹果等优质农产品面临“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境。近些年,高西沟村人将直播架支在谷子地埂上,蹲在苹果园里举着手机直播。依托网络,高西沟村收到的订单越来越多,快递车一趟趟往村外跑,将高西沟的“金穗穗”“金果果”送到了千家万户。

“2024年,高西沟村集体收入突破8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500元。”姜良彪说,依托网络文明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高西沟村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数字化转型的浪潮正席卷各行各业,推动着更多传统领域向线上空间拓展延伸。

去年8月,游戏《黑神话:悟空》中一段带有浑厚陕北味的陕北说书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

“这就是网络和艺术的双向奔赴,是文艺在网络加持下所迸发出的蓬勃生命力。”陕西省文联创作评论部主任贾李娟说。

2023年4月,“陕西文艺界”数字化平台全新上线。平台以官网、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小程序为载体,实现了一号多端、标识统一、平台联动。目前,平台网站已入驻艺术家24000余人,展陈各类艺术作品8000余件,视频号进行文艺直播50多场,制作发布视频近300个,总访问量阅读量达500余万次。而在2024年底上线的“艺术陕西”数字平台,与“陕西文艺界”数字平台双生并蒂、优势互补,共同拓展了陕西文艺网络传播空间。

“未来,我们想让每个艺术家都有‘云端舞台’,让每个普通人都能‘指尖遇美好’。”贾李娟说,乘数字时代的东风,让文艺以更便捷的方式、更多样的姿态,走进万千百姓家,为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增色添彩。

创新网络科普模式的陕西经验

网络空间的清朗环境需要持续加强谣言治理,不断扩大真相传播。其中,医疗健康领域是网络谣言的重灾区之一,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李维新,用专业的素养和创新的模式给出了解决方案。

李维新以《52岁神经外科医生高能量的一天》系列短视频,用轻松活泼的方式普及医学知识。视频中,他将专业的医学知识转化为“偏头痛怎么办”“怎样搬重物才正确”等生活化话题,以诙谐幽默的讲解赢得网友喜爱。

在李维新看来,“网红”并非贬义词,更不应只是追逐流量和带货的“代名词”。作为医者,他更看重的是通过网络平台接触更多患者,推动医学知识普及。

“流量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李维新表示,通过短视频,传播正确的健康知识,用专业知识净化网络、去伪存真,这才是医者参与网络文明建设的真正意义。

来自文化领域的科普达人于赓哲也在用自己的专业功底,传播着文化故事。

“做科普就像端着一杯水,但背后需要有一桶水的储备。”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于赓哲说。作为活跃在各大新媒体平台的文化科普达人,他用专业与创新,让厚重的历史文化焕发新生。

在《长安的荔枝》剧组探访视频中,于赓哲细致解读每一个道具背后的历史渊源,视频发布后收获不少网友关注。在他看来,陕西作为拥有兵马俑、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等众多世界遗产的文化大省,需要通过创新表达让文物“说话”。

“科普不仅是知识的传授与普及,更是思维方式的传递。”于赓哲分享了他的科普心得:要抓住“荔枝”这样的热点切入,掌握网络动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学术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引发人们的心理共鸣。

从乡村振兴的数字实践到文艺传播的创新表达,从医学科普的专业示范到文化传承的现代诠释,本次大会呈现了陕西在网络文明建设中的多元探索。当传统遇见现代、当专业拥抱大众,接地气、有温度的具体实践成为网络文明建设中的一抹亮色。

每个人都是网络文明的参与者、建设者,携手共建清朗网络空间需要多方共同参与。本次大会不仅总结了陕西在网络文明建设方面的经验成果,更为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推动陕西网络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群众新闻记者 张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