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时报

首页  >> 国际新闻  >> 查看详情

日本百年老店2.6万家 而中国企业平均寿命仅3岁

2019-09-30 19:36:46 来源: 非洲时报 阅读 (12460次)

眼下,“接班人”成了摆在企业家面前的棘手问题。研究企业“长寿基因”20年,后藤俊夫成了许多企业家论坛的香饽饽。前不久在上海举办的一次论坛中,近千名中小企业主汇聚到浦东香格里拉大酒店,一起来听这位日本学者热情洋溢的演讲。前来学习的人来自全国各地,按照各自所在省份,穿上了红、黄、蓝、白、绿等颜色的T恤。

演讲的结尾落在了中国传统文化上——“日本长寿企业的基因与传自中国的儒学息息相关,比如‘先义后利’”。这位日本经济大学教授的总结,引来了热情的掌声。演讲结束后,会场外,77岁的后藤俊夫又被学员们包围,要求合影的人川流不息,他笑着,十分耐心地配合。

日本不光是全世界人均寿命最长的国家之一,也是拥有最多百年“高寿”企业的国家,这是后藤俊夫基于大量资料得出的结论。拥有百年企业的数量,日本以25321家名列世界第一,美国和德国分列二三名。日本企业的平均寿命是52岁,美国为24岁,而中国——仅为3岁。是什么决定了企业的寿命?日本又为什么能够拥有最多的长寿企业?

新书《继承者》是后藤俊夫多年研究成果的结集,由他和中日文化交流专家王筱卉合著。书中剖析了日本企业长寿的文化根源,也介绍了许多长寿企业的故事,包括有着1400多年历史的世界最老企业金刚组、历史悠久的餐厅“锷甚”(TSUBA)、大丸百货、资生堂、索尼等等。这些故事,是由留日学生和日本学者对50多家企业进行的深度访谈整理而成。今年又恰好是中日文化交流协议缔结40周年,作者们也将此书作为这一时间节点的纪念。

王筱卉在日本留学、工作多年,从她的眼光看去,日本人对家业传承的重视态度是十分独特的。家族通常会早早选定唯一的继承人,而不是将家业平均分配给几个子女。同时,对继承者,家族还要对他进行十多年的细心培养,包括进入家族企业锻炼,或是进 入同行业的其他公司工作。继承者们通常也身负重担,备感压力。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是,金刚组的第37代继承人,就因为内疚于家业经营惨淡,而自尽于先祖石碑前。后来,他的妻子又挑起了家族重担,成为企业第38代继承人。书中也提到不少惨烈的“豪门恩怨”,比如,因为经营理念的分歧,大冢家具的女儿把父亲逐出了董事会;兄弟之间各自为政、相互厮杀的故事,更是屡见不鲜。

有关日本厨师小野二郎的纪录片《寿司之神》在中国走红后,“匠人精神”成了流行词。王筱卉看到了“匠人精神”的两个面向:一方面,正是日本企业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特质,让各种家电、汽车、建筑设施都做工精细、故障率极低,“日本制造”因此成了世界公认的诚信产品;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工匠精神”和“终身雇佣制”,让许多企业容易陷入思维僵化。在王筱卉看来,“不易流行”是贯穿书中所有长寿企业成长的哲学。“不易”是“不改变”的意思,而“流行”则指顺势而生。这句来自江户时代俳圣松尾芭蕉名作《奥州小道》中的话,把看似矛盾的两个概念放在了一起,意在强调坚守“不易”和创新“流行”。

后藤俊夫则希望从文化中找到企业长寿的根源。他认为,神道教、儒教和佛教融为一体的心学,是日本企业长寿的思想因素。心学对商业活动有着积极的意义,江户时代后期的心学通过当时的寺子屋等教育机构深入传播给大众,成为家业继承者们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可以提供比对的例子是韩国,同样深受佛教和儒学的影响,但韩国几乎没有长寿企业。据后藤俊夫分析,这与韩国受朱子学影响深刻有关。朱子学非常看不起商业活动,将商人置于社会最底层。这种思想存续了好几代,以至于人们存下的财富基本不用于经商,而是用来奖励研究学问,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辈对继承家业的积极性。

为新书签名时,后藤俊夫在唐招提寺第85代长老松浦俊海题写的书名“继承者”下面,签下了四个汉字“先义后利”。在日本各个时代对商业精神有过重大影响的人物,如铃木正三、石田梅岩、色泽荣一、松下幸之助、稻盛和夫的思想中,后藤俊夫看到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提倡经营时的“利他之心”。他还对记者提到了阿里巴巴和华为,“我研究了很多中国企业,马云提到了经营当中的利他之心。华为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利他,但经营中在践行利他的理论”。

对眼下在中国遍地开花的各类“网红店”,后藤俊夫不以为然。他觉得,这些迅速开张又迅速倒闭的企业,只顾追求眼前利益,对员工、对消费者、对上下游的其他企业都不负责任。“如果员工工作了一段时间,发现企业突然关门了,消费者买了东西以后,发现售后无人保障,这都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第一财经:目前,日本25000多家百年企业中,有多少是家族企业?

后藤俊夫:家族企业也是日本特别独特的地方。与其他国家不同,日本这25000多家百年老店中的90%依然是家族企业。在欧洲,百年企业最后留下来,且还有创业者血脉的,只有一半了,德国是连一半都不到。

第一财经:日本企业能长久传承家业,和你们的家庭观念有怎样的关系?

后藤俊夫:在日本传统思想里,传承家业是非常重要的观念。在欧洲,这样的观念并不那么强;而在中国,家族经营和事业传承有时候是两个概念。中国人和日本人一样,都非常注重血脉关系,不同的是,日本人觉得家业传承主要在“业”,反而把“家”放在了后头。只要家业传承,其他的没有那么重要。 他们会用很多方法,比如请外人来管理家族企业,采用联姻的方式巩固家业等等。在继承方式上,中国人习惯于在几个孩子中平均分配财产,但日本则常常是长子继承。他们认为,一旦在孩子中平均分配,家业就会拆散。

第一财经:在中国,“家族企业”还是一个令人疑虑的概念。家族的亲缘关系和工作中的合作关系如何平衡,这是一个问题。如果平衡不好,就很容易造成企业内部的低效和封闭。

后藤俊夫:在日本,家族成员在企业里就是股东关系,和一般股东构成的公司一样。家族企业会尽量保护家族以外的持股人和管理者的权益,让他们与家族成员保持平等关系,这一点是得到非常严格的保障的。事实上,截至2014年,在日本的上市公司中,属于家族企业的占比是52.4%,其中,130 家上市家族企业的董事长被撤换,改由外姓人担任,占所有上市家族企业的三分之一。但其中很多企业依然还是家族企业,因为即便董事长由外人担任,家族持股依然是大多数,或者家族持股与外人持平。将管理权交给外姓人,或者聘用能干的职业经理人来总管企业,这是日本家族企业经常采用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