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时报

首页  >> 今日浙江  >> 查看详情

花开世界|这个智库何以“非”同凡响

2024-09-03 16:18:03 来源: 非洲时报 阅读 (10504次)

浙江师范大学新月湖畔,有一座敞亮的四层楼。棕色的楹联式门牌,刻着金黄色的“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几个字。9月1日,是非洲研究院建院18年,师生们一起总结过往、展望未来,庆祝仪式温馨又热烈。

Nestled beside a lake at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in Jinhua, Zhejiang province, the four-story building of the Institute of African Studies is crowded with faculty and students, gathering to celebrate the 18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Institute.

图片

图片

图为浙师大非洲研究院外景。陈彪 摄

这个专注非洲发展和中非合作研究的机构,已经成为我国非洲事务咨询重要智库、涉非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和对非民间交往重要力量。

This institution, specializing in African development and China-Africa cooperation research, has emerged as a significant think tank for consulting on China's African affairs, a vital bas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Africa-related talents, and an essential force in fostering non-governmental exchanges with Africa.

时间回到2006年。“当时,有人建议我,在国内高校创办一个实体性研究机构,发挥智库功效服务中非合作。”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回忆。

这个提议,激发了他的创业构想。第二年,身为云南大学非洲研究专家的刘鸿武,来到浙师大创立非洲研究院,提出以学科建设为本体的智库发展思路,即“学科建设为主体,智库服务为功用,媒体传播为手段,扎根非洲为前提,中非合作为路径,协同创新以赋能”。

图片

充满异域风情的浙师大非洲研究院。

业界有句话,“对非合作,全国看浙江,浙江看金华”。作为综合性非洲研究智库,非洲研究院立足金华,在服务国家战略的同时,也紧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经过17年的努力,如今,非洲研究院建构起了从本科到硕士、博士学位点的完整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师资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了中非研究博士、硕士300多人,累计培训非洲高端人才近5000人。不少学员已成为非洲各国颇有影响力的人物,包括中非共和国现任总统图瓦德拉。

图片

2020年12月,浙师大非洲研究院举行非洲文化月活动。

一批富有情怀、学有专攻的中非学者成长起来,产出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10多年来,非洲研究院出版著作译作200多种,持续为各级政府、各类企业提供对非事务咨询服务。

图片

浙师大非洲研究院学者徐薇在非洲进行田野调查。

非洲研究院还积极搭建中非交流对话平台。2011年创办的中非智库论坛,至今已经成功举办13届,设置了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非实践”“中非减贫发展合作”等重要议题,成为中国与非洲国家学术界和智库机构共同推进落实中非全面合作的重要平台,在海内外产生广泛影响。2012年,中非智库论坛被纳入中非合作论坛框架,成为中非民间对话的固定机制。

“中非智库和学术界之间更紧密的互动,将有助于深化中非合作伙伴关系,为双方实现社会经济转型和互利共赢作出贡献。”非洲驻华外交使团团长、喀麦隆驻华大使马丁·姆巴纳这样评价。

“交流探讨的目的就是为双方发展和合作中遇到的难题提供解决方案。”非洲研究院党委书记王珩说,中非智库论坛已经成为推动中非共同行动的一个有力抓手。

今年3月,中非智库论坛第十三届会议在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举行,中非50国学者联合发表《中非智库关于深化全球发展合作的共识》,又称“中非达累斯萨拉姆共识”,针对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问题和挑战提出解决思路和方案,表达了“全球南方”的共同心声,引起国际社会持续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

图片

今年3月,中非智库论坛第十三届会议在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举行。

图片

图片

今年3月,在中非智库论坛第十三届会议上,中非50国学者联合发表“中非达累斯萨拉姆共识”。

除了高端对话平台,非洲研究院的对非研究还深深扎根非洲大地,研究人员的足迹遍布非洲。在非洲研究院,有非洲博物馆和中非交流博物馆两个“姊妹馆”。一段段文字、一张张图片、一张张面具,宛如一双双历史的眼睛深邃地凝视着当下。在异域风情的音乐烘托下,一股来自非洲大陆的奔放、热情与活力之风扑面而来。

这两个馆收集的非洲艺术品有1000多件,已经接待国内外参观者十几万人次,还到上海、杭州、宁波等城市举办巡展10余场……它们已然化身成可视、可触、可赏、可忆、可感、可悟的“立体教科书”。

“姊妹馆”不仅重塑了参观者对非洲的认知,也带给非洲朋友家的感觉。

这让尼日利亚学者李坤印象深刻。“第一次走进博物馆就看到了那些非洲面具。我当时很惊讶,他们是从哪里找到的?”他说,博物馆不仅让他找到了精神家园,更让他为自己国家的文明、文化和艺术感到骄傲。

图片

2023年5月,中非交流博物馆开馆。金思成 摄

图片

非洲友人参观非洲博物馆。金思成摄

在浙江这片沃土,开出了美丽的中非交流之花。

近年来,金华不断培育对非合作土壤,对非交流“百花齐放”。非洲研究院依靠对非研究的领先优势,积极建言献策。前不久,非洲研究院与金华市共同启动“进一步深度打造中非合作金华样板”项目,在过往基础上,继续服务金华与非洲的产业合作。

2007年至今,非洲研究院研究领域不断延展,拥有教育部、浙江省“省部共建非洲研究与中非合作协同创新中心”等省部级平台,以及非洲博物馆、中非交流博物馆等实践平台。2023年,成立全国首个非洲区域国别学学部。非洲区域国别学成为学校平台共建、团队共育、资源共享的公共学科平台,形成了以非洲研究为特色的学科发展交叉协同大格局。

沃土之上,风起云涌。这里的非洲研究也将继续“非”同凡响。(浙江国际传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