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时报

首页  >> 今日浙江  >> 查看详情

亚运面孔|乘风破浪的“夫妻档”

2022-05-03 16:28:58 来源: 非洲时报 阅读 (5373次)

这几天,象山县亚筹办竞赛部的应海松又一次出海,采集风力和水流数据,为亚运会帆船比赛做足准备。随着亚运会日益临近,距离杭州200多公里之外,曲折绵长的象山海岸,正在等待着一场重量级的帆船比赛。应海松和林飞飞为筹备帆船比赛和推广该项赛事而忙碌。他们是一对“夫妻档”,以前是浙江帆船队的专业运动员。

(应海松和林飞飞在海上查看场地。)

亚运比赛在家门口举办,应海松和林飞飞对此感到自豪。应海松是土生土长的象山人,曾经在亚锦赛取得过第三名的好成绩,目前在象山县亚筹办竞赛部工作,他的妻子林飞飞是象山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体育管理科的科长。

应海松成长在渔民家庭,对海洋有天然的亲近感。他与帆船比赛的缘分,来自亚运会。“1994年,我在报纸上看到,宁波运动员钱红在日本广岛亚运会夺得帆板比赛金牌,我就觉得这项运动很刺激。”应海松说。巧合的是,他所在的学校刚好引进帆船帆板设备,他第一时间报名参加训练。

可能源自于渔民对掌握船只航行的先天优势。1994年,仅仅通过几个月的专业训练,应海松就拿到浙江省运会第二名的好成绩。第二年,他被选入宁波体校继续从事该项目的训练。1996年,他又被选入浙江省队成为一名专业运动员。在浙江省队,他结识了当时的队友、现在的妻子林飞飞。

(在亚帆中心举办的帆船比赛)

两人一起训练,一起参加比赛,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从浙江省帆船队退役后,应海松和林飞飞回到宁波体校,搭档培养年轻运动员。林飞飞表示,当时他们的学生,有不少成为职业运动员,“我们带出了6名省运会冠军。”

杭州亚运会帆船帆板比赛场馆在象山松兰山景区,是本届亚运会唯一一个一半在陆地、一半在海上的场馆。绕着这个场馆,应海松已经巡航过许多次,积累各种风力和水流数据。“每一个工作做扎实,每一个方位都明确,才能顺利设置设备,保障比赛顺利开展。”应海松说。

两人在国内外很多地方参加过比赛,但对家门口的这个场地,赞不绝口。应海松归纳说:“松兰山海域一年四季有风,水深适度,水流条件好,而且海岸线十分优美,特别适合开展帆船比赛。”

但是,举办一场高质量的亚运会帆船比赛,仅靠场地天然优势远远不够,更需要严谨细致的保障措施来支撑。在象山县亚筹办,应海松用专业的视角来确保各项设施设备的完善。

“亚运会帆船比赛有四块比赛区域,呈现不规则四边形,范围很大,而且海上运动不确定性大,选手只能依靠视觉来判断方向和时间,所以要通过各种设施帮助他们完成比赛。”应海松举例说,技术官员船只保障他们开展工作,专业要求很高,“光这项设备,我们就花了两个多月,全球筛选,最终租借了75艘船只。”

对于象山来说,台风是比赛顺利与否的最大不确定因素。2021年9月,作为亚运会的测试赛,全运会帆船赛事在象山举行。当时,超强台风“灿都”来势汹汹,比赛时间调整。“保障比赛设施安全,小船可以搬运入库,但帆船没有办法入库,海上固定还是搬运上岸固定是一个抉择。”应海松说,“为了考验港池和堤岸应对台风的承受能力,我决定把帆船固定在港池海面,实际上这是一场很大的‘冒险’。”

台风期间,应海松每天24小时留在亚帆中心,时刻观察场地状况,一旦发生紧急状况可以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所幸,应海松的“冒险”成功了。这次应对台风的经历成为举办亚运会的经验,给亚筹办的工作人员鼓足了信心。“幸亏象山本地有专业选手,让我们筹办帆船比赛有了精锐力量。”象山县亚筹办负责人感触很深。

正是因为热爱帆船运动,应海松和林飞飞把普及这项运动的任务也扛在了肩上。“象山要举办亚运会帆船比赛,我们去学校里发现很多学生对这个比赛一无所知。”林飞飞说。

借亚运东风,普及帆船比赛。作为一名基层体育管理部门工作者,林飞飞更希望越来越多人了解这项运动,在象山美丽的海岸线参与这项运动。这几年,她和应海松定期走进幼儿园、小学,向大家展示帆船运动。“我们两人扛着帆船去学校,应海松演示,我来讲理论,吸引了很多小朋友的注意。”林飞飞说,最近他们正在准备帮助一批体育老师了解掌握帆船赛事,通过他们走进企业、走进机关、走进社区,把这项比赛普及到更多人群中。

还有几个月,亚运会帆船比赛就要举行,象山已经做好准备,迎接14块金牌的产生。对于这对帆船夫妻来说,家门口的比赛,他们有着特殊的盼望。“在赛事确定在象山举办的那一天,我们就想着会不会有我们培养的本地运动员参加比赛。”提起这件事,林飞飞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这个愿望有可能会实现,我们培养的第一批运动员中就有人正在备战亚运会,希望他能够在家乡取得好成绩。” (应磊 陈光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