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时报

首页  >> 今日浙江  >> 查看详情

​温州鹿城社区矫正对象的公益变身记—— “被需要的感觉如此幸福”

2021-12-31 10:55:38 来源: 美国侨报 阅读 (3253次)

12月28日凌晨4时,热气弥漫的厨房里,阿龙(化名)带着其他志愿者已经开始忙碌,为周边200多位老人和环卫工人准备免费早餐。今年是他在温州市鹿城区三乐亭公益服务点做义工的第六个年头。

很少有人知道,作为三乐亭义工队带队班长之一的阿龙,曾因虚开增值税发票,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按照法律规定,阿龙需要接受三年社区矫正。

中国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考虑到社区矫正对象的特殊身份,很多地方都为他们如何融入社会犯愁。

怎么破题?鹿城区司法局矫正科科长李炼江说,他们想到了当地的善文化。在温州,改革开放后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积极帮助困难群众,形成了浓厚的公益氛围。特别是鹿城,涌现出了三乐亭、红日亭、复兴亭等著名慈善地标,全区注册社会组织有568家,注册义工逾38万人。2016年,他们联合社会公益力量,打造“鹿角社”社区矫正公益活动联盟,引导公益服务点向社区矫正对象敞开怀抱。

“就开了几张发票,怎么就犯罪了?”刚到三乐亭公益服务点接受社区矫正时,面对试图开导他的三乐亭义工队负责人蒋进福,阿龙显得极不耐烦。他不愿到人多的地方。

得知阿龙闹情绪,他家附近的松台司法所借助律师、心理咨询师、民间调解能手等力量组建帮扶小组。一次次推心置腹的谈心,让阿龙逐渐认识到错在哪里。

为了让阿龙尽快融入社会,蒋进福带他走出三乐亭去给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饭,帮助台风受灾户维修房屋。每次,受助人总是热情地拉着志愿者的手表示感谢,不爱说话的阿龙也渐渐被“融化”。

“原来,被需要的感觉如此幸福。”阿龙告诉记者,以前觉得全世界都跟他有仇,妻子和女儿也疏远自己。现在,阿龙感觉身边充满了美好,还经常带家人来服务点帮忙。

截至目前,在鹿城,像阿龙这样的社区矫正对象就有近1000名加入公益队伍。矫正期间,不仅没有一例重新犯罪,很多人在矫正期满后,依然坚持做公益,甚至发动身边人参与公益活动。

鹿城社区矫正对象的公益变身现象,引起了中国政法大学犯罪与司法研究中心主任王顺安的关注。他认为,坚持依法管理与尊重保障人权相统一,鹿城让社区矫正对象作为志愿者参加公益活动,促使他们在开放化社会环境下顺利回归社会。这是中国社区矫正的基层创新,也是人道主义的具体体现。

(转自美国侨报 戚祥浩 徐月萍 浙报融媒共享联盟鹿城站 王康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