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时报

首页  >> 中国新闻  >> 查看详情

戴敦邦:用中国笔墨画中国故事

2023-10-02 20:22:49 来源: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阅读 (9920次)

      戴敦邦,85岁,著名国画家,先后担任《中国少年报》《儿童时代》美术编辑,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1978年,他创作的连环画《陈胜吴广》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文化中心“野间儿童图书插画奖”二等奖。多年来,他潜心为中国古典名著创作人物群像画谱,笔墨雄健豪放,形象生动传神,由他创作的《水浒人物108图》《红楼梦人物百图》等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不仅能画水浒英雄,还能画红楼粉黛

      戴敦邦的一天是从凌晨三点半开始的。右眼看不见,耳朵听不清,腿疼导致走路也有些蹒跚,家人心疼他起得太早,他却总是“装作没听见”。他心里盘算着,每天多画一小时,一星期就能变成八天用。“明年是龙年,我画个龙……”

      △戴敦邦正在为龙年创作的画

      在儿子戴红儒的记忆里,父亲戴敦邦唯一痴迷的只有画画。“小时候,我睡到半夜起来,那个灯还亮着,他那里还在弄。当时住房条件比较差,两个凳子放一块画板,8瓦的日光灯放在下面画。我们看着累,他好像乐在其中。”

      “不仅能画水浒英雄,还能画红楼粉黛,文武不挡,男女不挡,是独树一帜的高手。”国画大师叶浅予曾这样夸赞戴敦邦。深情的黛玉、睿智的袭人、嫉恶如仇的鲁智深、忍辱负重的林冲,戴敦邦用浓淡不一的线条勾勒出一个个经典的人物形象。

      △戴敦邦最欣赏《红楼梦》中的袭人
      △戴敦邦最喜欢《水浒传》中的鲁智深

      中国的四大名著中,戴敦邦最喜欢画《水浒传》,1998年播出的同名电视剧就是依据他创作的众多人物形象拍摄完成。“林冲被逼得无路可走,非常痛苦,所以这个表情就这样画。”

      △水浒人物林冲(戴敦邦绘)

      12年前,戴敦邦的右眼突然看不见了,那一年他73岁,正应邀创作百幅辛亥革命题材画作。整整15个月,他坚持着将作品完成了。
      一只眼睛看不见了,对戴敦邦来说,画小幅作品更加艰难,每一笔都是考验。画大幅作品也不容易,在画室两面墙上贴上画纸,站着画画,高的地方就得攀爬梯子。笔头蘸好了墨,上去一趟画几笔,就得下来一趟,加上腿脚不灵便,每一步都是考验。
“现在还是这个问题,我画的东西不对称,往往一边高。我逐渐在改,现在好像好一点,习惯了。”

      △戴敦邦在画室

      自号“民间艺人”,为人民画好中国故事

     孩童时期,戴敦邦首次领教到画笔的神奇,是每天上学时看见一个老艺人画画。“上学时他还没画什么,都是黑的。放学后,他就画了个人,画了山水,都是描金勾的,这本事真大,我也想这样。”

      戴敦邦就这样迷上了画画,弄堂里的墙上、地上,到处都留下了他天马行空的涂鸦。到初中时,靠着画连环画,他已经能贴补家用。

      △戴敦邦笔下的上海弄堂
      戴敦邦一路画到了杂志社的美术编辑,结识了很多著名的画家,包括画《三毛流浪记》的著名漫画家张乐平。时隔多年,他仍记得张乐平的嘱咐:“画人物,就要倒着画也能把人画得栩栩如生。”

      40岁那年,戴敦邦的事业迎来了转机,他创作的连环画《陈胜吴广》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文化中心“野间儿童图书插画奖”二等奖。不久后,他又受邀前往北京,为外文出版社绘制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合译的英文版《红楼梦》插图。

      1979年,戴敦邦跟随中国美协到敦煌采风,在被古人留下的画作深深折服的同时,戴敦邦也找到了毕生努力的方向。不久后,他特地刻了一枚“民间艺人”的印章,告诉自己:余生要为人民画画,要用中国笔墨讲述中国故事。

      “我不是为自己画,也不是为某一个地方画,我想为老百姓画。作为民间艺人来说,你画的东西要老百姓看得懂。”

      1981年,戴敦邦受邀到上海交通大学文学艺术系教授绘画。此后的岁月,他在喧嚣都市里安静地沉醉在水墨之中,自得其乐。学生王悦阳说,“每次在拜师仪式上,老爷子都会跟学生说,你拜了我,就好好用中国笔墨去画中国故事,传承传统的中国绘画。”

      △今年3月,戴敦邦再次向上海交通大学捐赠唐诗国画作品100幅。

      一切尽在“画”中,一辈子做好三种人

      戴敦邦先后为四大名著绘制了2000多幅画作,其中《红楼梦》的诗书画作品就有1000多幅。他总说,画红楼最累心,但又觉得应该能画出比年轻时更成熟的作品,于是不顾年岁,重新再画。

      “我是二度创作,人家说这个人画得很像,就可以了,老百姓能从我的图画看懂原著,我的任务就完成了。”

      △戴敦邦《红楼梦》英文版第一幅插图

      在创作手记里,戴敦邦曾写道,吾以画为生,画以吾为友,自成年以来,醒梦诱惑,几乎尽在一个“画”字。回首八十五载岁月,他用一句诗概括:春光秋阴画卷裹,情丝意绪笔墨中。

      “我把自己定为三种人。第一,我是中国人,我所有的一切都应回报祖国,做好一个中国人;第二,我是个民间艺人,我的画不是为了得到财富或荣誉,就是为原著服务;第三,我要做好一个‘交大人’。这一辈子做好这三种人,我就心满意足了。”

      记者手记

      我是记者冯会玲。戴老的画室里,没有安装空调,夏天得光着膀子画,冬天要裹着毛衣画,他说始终没忘周汝昌先生的嘱咐:太舒服的地方,画不好画。戴老身上穿的白色背心,后背已经有好几个小洞,一看就是穿了多年也舍不得扔。画室里摆着两双黑布鞋,脚后跟脱线严重,里面的白色衬布都清晰可见。问他为什么不换新鞋,他说穿惯的旧鞋走起来才更舒服。

      今年3月底,戴老第四次向上海交通大学捐赠国画作品,截至目前,上海交大博物馆共收藏戴老系列国画原作551幅。他说他始终记得学校当年让他走上大学讲台的知遇之恩,无论捐赠多少作品,都是一份心意。如今他还想争分夺秒地画,不为钱财,不求名气,只想和天下所有的民间艺人一样,想一直画到画不动了,才舍得停笔。

      ▌本文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ID:zgzs001)

      监制丨高岩
      策划丨樊新征 肖源
      记者丨冯会玲  杨静
      统筹丨张棉棉
      播音丨王娴 唐子文
      摄像丨朱黄英哲
      音频制作丨杨琛
      视频剪辑制作丨廉金亮

      编辑丨辜韵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