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青年夜遊植物園,尋訪夜行性昆蟲。受訪者供圖
(香港文匯報 記者盧靜怡、實習記者李紫妍)輕輕晚風,星星螢火,這是來自香港的左羨怡第一次夜遊植物園,觀察夜間出沒的生物。自從廣州華南國家植物園今年夏季開啟「夜遊模式」,遊客們多了不少夜間觀賞螢火蟲的樂趣。隨着國家促消費「二十條」出台,推動夜間文旅消費規範創新發展,引導博物館、文化館、遊樂園等延長開放時間,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建設「24小時生活圈」,未來類似夜間植物園這樣的「秉燭夜遊」活動將越來越常見。
香港文匯報記者在廣州採訪發現,不少商圈還開設了夜市、地攤,項目涵蓋現場繪畫、製作飾品等,活動豐富多元。不少年輕檔主都對國家出台政策促進消費感到振奮,也期待相關部門能為激活夜經濟營造更良好的環境,為推動經濟發展增添新活力,注入新動能。
粵港澳三地青年在廣州參加夜間音樂會。 受訪者供圖
沉浸式生態夜遊 新奇體驗吸遊人
華燈初上,夜幕中的華南植物園,吸引了粵港澳的青年學生三三兩兩結伴漫步。第一次夜遊植物園的香港學生左羨怡,在老師的指引下,很快「捕捉」到了尺蛾、樹蛙等夜行性小精靈,目之所及皆為新奇。「晚上的植物園給我一種很神秘的感覺,在這裏我不僅認識了許多在夜晚開花泌蜜的植物,還了解到樹蛙的特點和習性,知道在我們國家有29種不同的樹蛙種類,這些人類的『小鄰居』都是大自然的饋贈。」她開心地說,尋訪夜行性昆蟲是十分新鮮的體驗,希望未來有更多夜間遊覽活動,可以見識城市在夜幕下的另一面。
香港文匯報記者了解到,華南國家植物園聯動探索建立工作機制,結合不同主題,形成每月一次的科普小課堂、每季度一次包括夜間遊覽在內的季節主題遊園會、每年一場綠美廣州生態嘉年華的工作體系,引導更多粵港澳青少年走進華南國家植物園,為粵港澳青年提供實踐體驗、參觀學習、互動交流、成長發展等多方面服務項目。共青團廣州市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組織粵港澳青少年參加「植物園奇妙夜」活動,希望能幫助他們探索夜間的精彩世界,享受回歸自然的靜謐與樂趣。
年輕人社交新方式解鎖消費新場景
作為全國消費大省,廣東的夜間消費頗為亮眼。根據《2023年中國城市夜間經濟發展報告》,第一梯隊10個城市中,廣州、深圳、東莞就佔據了三席。近日,2023廣東夜經濟暨暑期消費促進活動正式啟動,將通過激活城市夜經濟、培育鄉村夜經濟兩大空間,以理念創新、平台創新、場景創新、體驗創新、營銷創新、服務創新等六大創新引領夜經濟內容,持續打造精彩夜市、風味夜食、品質夜購、活力夜娛、魅力夜遊、時尚夜秀六張夜經濟名片,在全省21個市開展多場夜間消費特色主題活動。
插畫師TA正在給顧客繪製個人畫像。香港文匯報實習記者李紫妍 攝
除了夜遊植物園等活動外,夜間音樂會、露營等戶外新社交也成為近期新的消費點。在一場粵港澳大灣區青年星光音樂派對上,大家在草地上圍坐成一個圈,站在中間的歌手抱着吉他彈唱,人們揮舞着熒光棒隨着音樂搖擺。「比起快節奏的『特種兵式』打卡,我更享受沉浸式、慢節拍地感受自然,月色很美,風也溫柔,大家圍在一起唱歌的場景讓我很感動。」來自澳門的梁錦昌說,「通過參加夜間音樂會,我也認識了不少新朋友,大家都是年輕人,在這樣溫馨的場景中很快就能玩到一起。希望促消費政策出來後,未來有更多類似活動。」
夜生活燃夜經濟 夜市多元項目湧現
廣州一些大型商圈的動漫節潮流集市,則成了年輕人的夜市天地。塔羅星盤占卜、現場繪畫、做飾品「出攤」……不少受訪的年輕檔主認為,國家出台促消費「二十條」新政策,相信會鼓勵更加新奇多元的消費項目湧現,也讓年輕人多了更多「創收」的機會。自由插畫師TA,雖然上月才開始兼職擺攤給人畫像,但在獨門手藝加持下,生意十分不錯。「大家都很喜歡,來逛街的女孩子多,小孩也多,家長也很喜歡來找我畫。」
不同於兼職擺攤的TA,原本從事設計行業的萬小姐於兩年前辭職,全心全意做起了自己的首飾小生意。數十個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陳列台錯落在天藍色布滿長絨毛的桌布上,上面擺滿琳琅的飾品,都是她親手設計與製作的。她認為,夜市可以說是夜晚最熱鬧的地方,寄託了大家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街頭巷尾的小攤檔,從最微縮的視角展示着城市最接地氣、最煙火的一面,也讓城市迸發出更多生機與活力。
廣東上半年社會零售總額全國第一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廣東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3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4%,規模保持全國第一。其中,發展夜經濟、打造夜間消費IP,在拉動消費規模、促進消費升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專家指出,廣東發展夜經濟還有很大的潛力和提升空間,未來應注重打造夜間消費品牌,豐富文旅業態與產品供給,同時加大夜間消費保障力度,營造良好的消費氛圍,切實讓民眾敢消費、願消費。
(來源:香港文匯報A07:要聞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