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时报

首页  >> 中国新闻  >> 查看详情

疫情中的环保铁军:防疫+治污 两手抓两手硬

2020-03-04 19:27:20 来源: 非洲时报 阅读 (12324次)

■生态环境工作人员穿着防护服,将医疗废物送至密闭运转车辆 受访单位供图

“复产遇到什么难题”“口罩废弃物怎么处理”“废气废水要达标排放”……从3月2日起,市镇生态环境部门组成的督导组,走访镇街(园区),深入企业车间,询问企业负责人,了解企业复工复产遇到的困难,督促企业污染治理设施稳定运行,达标排放。

疫情发生后,市生态环境系统全员取消休假,党员干部踊跃报名参与抗疫行动,下沉一线,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复工复产。截至2月29日,市生态环境局及各分局服务企业996家,还推出多项措施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彰显了环保铁军的“防疫、治污两手抓、两手硬”的力量。

召必回

生态环境系统全员取消休假

大年三十,举家团圆。一则动员令在市生态环境系统微信工作群扩散,“全员取消休假返回岗位,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就是命令,党员干部责无旁贷。防控就是责任,寥寥数语,字字千金。

市生态环境局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发出紧急动员令,系统内疫情防控组织架构随之迅速搭建起来,设定由各类突发事件处置“急先锋”的市生态环境局信息化与应急科作为防疫组织中心,全程采取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高强度开展。信息化应急科副科长梁连根、四级主任科员卢润强等同志二话不说,立即到位,统筹、组织全系统各项防疫工作。收到动员令后,市生态环境局执法二科科长柳东明放下碗筷,告别年迈的父母,当天就从深圳赶回东莞。副科长卢伟斌的妻子即将生产,他告诉妻子:“你需要我,但疫情防控更需要。”四级主任科员卢志文的妻子是医护人员,家里两个孩子,大娃5岁,小娃才1岁多,正是需要照顾的时候,但夫妻俩毅然投入到战“疫”一线。

党员、干部、公职人员一律取消休假,重点岗位的人员、技术和物资,提前到岗到位,抽调技术骨干和精锐力量,组成突击队,确保一有任务,就能冲到前、顶得住、干得好。

市生态环境局人事科科长詹志薇和爱人都在环保系统,上有老下有小,都需要守候照顾。作为公职人员,当工作需要的时候,他们都挺身而出,夫妻俩一起战斗在抗疫一线。在党员干部的感召下,短短一天内,全市生态环境系统上千名职员全部到岗。其中,349名“铿锵玫瑰”悉数归队,她们与男同事并肩战斗在抗疫一线,用微笑、柔情和母爱,鼓舞大家一路前行。

1月27日(大年初三)上午,市生态环境系统1749名干部职工全部归队。当天上午,市生态环境局召开专题局务会议,学习贯彻中央、省、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精神,把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全市生态环境系统最重要的工作,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和任务要求,切实消除生态环境安全隐患,全面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结合生态环境部门的职责要求,还成立市生态环境局防控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研究部署开展做好医疗废物规范收运处置、医疗废水达标排放、医疗机构废水管网系统排查、加强三鸟禽畜市场环境检查、加强全系统干部职工防疫管控等10项工作,并明确职责分工,组织人力物力迅速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众志成城打赢全市防疫攻坚战。

会议甫一结束,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蒋亚军就带队深入市人民医院、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等重点场所检查督导医疗废物、 医疗废水规范处置工作。各镇街(园区)生态环境分局随即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对辖区内所有医疗机构立刻开展医疗废物环境管理专项检查,全面掌握各医疗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收集、贮存、转移,确保全市医疗废物处置规范化、制度化、有效化,及时全面消除环境污染风险隐患。

守一线

60名党员干部奔向前沿抗疫

哪里任务险重,哪里就有党组织在工作;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站在第一线。

1月31日,市生态环境局接到市委组织部下发的《关于动员投身防控疫情第一线的通知》,当天晚上向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发出“动员令”,短短两个小时内,就有100多名同志踊跃报名“参战”,最后敲定60名党员干部“出征”。2月3日开始,这60名同志由副局长陈耀辉带队,分两批按照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统一安排,到公路检疫点、高速公路出入口站点、服务区、车站、码头、社区等一线协助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陈新是市生态环境局信息化与应急科工作人员,也是一名老党员。从2月3日开始,他和9名同事身穿“红马甲”,把市汽车客运总站当作抗疫阵地,手持喊话筒,引导旅客有序登记。发现有近期到过湖北等疫情重灾区,或者有发热、咳嗽症状的旅客,“红马甲”将其带到站内医护和公安人员处作进一步核查,在汽车站前筑牢“防疫墙”。

对于报名参加一线防控工作,陈新很坦然,“我年轻,身体好,还是一名老党员,到一线工作义不容辞。”在他的影响下,市生态环境局驻市汽车客运总站的防疫工作组,10名党员干部排成3个班,每天对2000多名旅客进行筛查登记。即使遇到旅客不理解的刁难和谩骂,也没有一句怨言,还热情地开导旅客,为他们测体温送口罩。

与陈新一起战斗的还有很多可爱的队友:每天都在站场忙前忙后不辞劳苦的联络员梁健、喊到声音嘶哑的孙爱军……社区防疫组的女干部李娴,舍小家为大家,义无反顾、越是艰难越向前。她还坚持撰写战疫日记,记录疫情工作中的喜怒哀乐。“是啊,这个时候,党员干部就得带头,就得挺身而出。我还没来得及锻炼身体,感觉力气不足,除此之外,一切良好”。

一线情况复杂,人员多、流动性强,需要耐心,更考验智慧。市生态环境局的“环保铁军”,保护生态环境有招,基层防控疫情也屡有创新。

市环境信息中心主任熊国柱和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四级调研员张远鹏,下沉万江小享社区参与基层疫情防控工作。面对基层人多、企业多、数据重复等难题,充分发挥技术专长,利用大数据优势,整合社区资源化解抗疫信息难题。熊国柱牵头制作出社区人员、返莞人员、企业人员、企业复工等四个表格,开发出四套信息收集电子表格,组建收集信息微信工作群,“人员信息随时增减,科学动态管理,避免重复工作。”

借助技术创新,社区人员和居民,在家里通过手机就能简单地填写,相关信息汇总到社区中心数据库中,避免了人员聚集,减少了交叉感染,一个星期内就厘清了社区15563名人员、227家企业的资料。这让小享社区党工委书记林兆龙赞不绝口,“底数清、情况明,构建社区防疫墙。”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陈耀辉坦言:一线防疫工作要落手落脚,不要指手画脚。正是这“落手落脚”的务实与勤奋,这一点一滴的积累与创新,市生态环境局参与前线抗疫的党员干部,成了社区、车站、码头、高速公路出入口“贴心人”。

事实上,市生态环境局两批人员完成任务后,2月28日,市生态环境局四级调研员史伦锐带着第三批抗疫工作队又出征了。其中,熊国柱、江创基、钟志乾、林满、梁雨润等5名队员是第二次出征。

他们认真总结前批次疫情防控工作经验,分别在市汽车总站防疫监测点以及万江街道下属12个基层社区协助展开疫情防控工作,配合市汽车总站防疫监测点做好到莞旅客体温监测、身份核验等工作;协助基层社区做好组织管理、登记排查、人员管控、复工复学、环境整治、问题反馈等事务,共同筑牢基层疫情防控线。

护生态

全程监管医疗垃圾及废污水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关键在于防控次生灾害对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把保医疗、保生态作为战役筹划的重中之重,制定了“分类收集、优先处置、全程监控”的方案计划。

这是生态环境部门的强项,更是必须啃下的“硬骨头”。全市2960多家医疗机构的医疗固体废物和医疗废水处置、45家生活污水处理厂的监测处理,就是生态环境系统必须守住的“阵地”与“底线”。

1月28日至31日,市生态环境局监测中心站紧急调遣一线监测人员,赴全市42家发热门诊重点医院开展医疗废水监测工作,确保医疗废水达标排放。同时,市监测中心站按照国家有关监测要求,做好医疗污水和城镇污水的监测工作,对饮用水源地水体监测在常规指标基础上加测余氯和生物毒性2项疫情防控特征指标,强化监测预警,做好环境空气、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完善应急监测预案,全力保障疫情防控期间生态环境安全。

随后,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黄柱梁带着相关科室人员,深入东莞市医疗废物处理中心,督导检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医疗废物处理情况,要求医疗废物处理中心必须保证正常运营,做好全市医疗废物产生量的预评估,制定好应急预案,确保全市医疗废物及时清运并得到有效处理。

全市新冠肺炎医疗废物与其他医疗废物严格分开,严格封闭管理,医疗废物必须在24小时内运走处理。疫情发生后,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快速启动应急预案,配备23辆医疗废物转运车,规划20条收运路线,全程密闭运输。同时,配备GPS卫星定位系统,对转运车辆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医疗废物不泄漏。其中,市第九人民医院等8家定点医院产生的新冠肺炎医疗废物当天处置,量多时一天收运两次,实现“日产日清”。从1月22日至2月29日,全市安全处置约906吨含新冠肺炎医疗废物,均实现无害化安全处理。

医院废污水全部纳入监测体系。市生态环境局派出督导组盯紧全市42家发热门诊重点医院及8家定点收治医院,重点检查医疗废物及废水的产生、贮存、转移、处置等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列明清单,并进行现场讲评,督促医院规范医疗废物管理和医疗废水管理,严格监测生活污水与医疗废水,明确专人收集、处理,规范达标排放,避免二次污染。医疗废水一般需要加入含氯消毒剂进行杀菌消毒,最后经过脱氯处理后对外排放,围绕医疗废污水设置多层防火墙。

市生态环境局执法二科科长柳东明带着执法人员,走遍了片区31家医院及6家三鸟禽畜市场,“不留空白、不留尾巴,确保医疗垃圾及废污水规范处置。”与此同时,市生态环境局还与市水务局、东江水务等单位通力合作,构建“源头+过程+终端”监管体系,对医疗废污水建立台账、禁止医疗污水排入雨水管道、24小时监控和检测水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和企事业单位用水安全。

促生产

出台豁免政策支持复工复产

“你们开工率怎么样”“近来废水处理量是多少,收哪几种废水”“废水处理这块有没有什么困难”“你们的疫情防控措施是怎样的”……一连串的问题,把企业的运营生产、卫生防护、现实困难等情况基本摸清。

连日来,为帮助企业尽快复工复产,市生态环境局派出多个督导组,主动走访辖区相关企业,指导企业落实环境保护工作。走进企业第一件事,就是和企业负责人谈心,通过询问企业复工率、污染防治、人员防护等问题,充分了解企业现实困难、基本诉求。目前,企业普遍存在“生产开工率不高”“环境隐患点较多”“疫情防控安保力量不足”等问题,拖累企业复工复产的效率。

为此,市生态环境局主动作为,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推出相应的“豁免”政策促进企业复工复产。对于国家和地方党委政府认定急需的医疗卫生、物资生产、研究试验等建设项目,要坚持服务为主原则,对临时性三类建设项目(包括临时性建设使用,临时性改扩建或转产等),可豁免环境影响评价手续,保障重点物资生产和供应;对疫情结束后仍需要使用的三类建设项目,可以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告知承诺制”,或先开工后补办手续。

防疫、治污两手抓、两手硬。疫情防控期间,对上述三类建设项目以及相关的上下游企业,因落实疫情防控任务而违反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违法情节轻微且及时改正的,酌情不予处罚或者从轻、减轻处罚。

同时,完善环境违法容错纠错机制。在疫情防控期间,因突发情况影响当事人救济权利行使的,可采取书面审理、延期审理等形式办理环境违法案件,最大程度保障当事人陈述、申辩和申请听证等权利,并畅通复议诉讼等救济途径。

“督导组,是执法检查组,更是业务服务组。”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曾鸣在督导企业时,经常询问企业复工复产还存在哪些困难,“咱们一起想办法解决。”他认为,生态环境执法严监管,更要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和帮扶,通过主动走访基层,送服务于企业,为企业解疑答问,构建“防疫+服务+监管”组合拳,才能为企业复工复产带来便利,督促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东莞建晖纸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黎志基认为,“再多的承诺比不上实打实的上门指导。只有破解了企业环保难、防控难、管理难等实际问题,才能有效推进复工复产。”2月21日,市生态环境局督导组就走进中堂镇,深入建晖纸业了解情况,检查生产工艺、污染防治设施、疫情防控安保等情况,指出企业存在环境风险隐患的部位,结合企业提出的难点问题,给予针对性、专业性的建议。这让黎志基吃下定丸,“抓好污染防治工作,企业复工复产才更有效率。”

疫情期间,为减少人员聚集,避免交叉感染,市生态环境局还简化审批程序,以“零接触”“不见面”“互联网+政务服务”等方式保障疫情防控期间环评审批服务。其中,18个事项通过邮寄收发件等资料,完成“不见面”审批,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对疫情急需的医疗物资建设项目,主动靠前服务,先通过电子材料了解企业生产状况、经营范围、生产工艺和产污工序,通过电话听取企业负责人关于环评编制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全程介入,指导企业办理环评审批,为后续的环保验收提供支持,并明确审批负责人为该项目的联络员,按时办结,全力支持和推动企业安全有序复工复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