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时报

首页  >> 中国新闻  >> 查看详情

诗人流沙河去世享年88岁,何立伟朋友圈悼念:我的诗歌处女作就经他手发表

2019-11-25 20:08:09 来源: 非洲时报 阅读 (13075次)

11 月 23 日下午 3 点 45 分,中国现代诗人、作家、学者、书法家流沙河去世。

" 我记得他(流沙河)对 UFO 有浓厚的兴趣,并且有很深的研究,他坚信有外太空生命,并且比人类更聪明。我那时想,宇宙里还有比你更聪明的生命吗?" 当天 19 点 40 分,作家何立伟在朋友圈写下这样一段话," 现在这个诗人,这个智慧的老人,去外星了。"

△流沙河

" 我想起他说话时兴奋的模样,心里有些痛。" 他说。

11 月 23 日下午 3 点 45 分,中国现代诗人、作家、学者、书法家流沙河在成都因病去世,享年 88 岁。

流沙河,本名余勋坦,1931 年出生于成都,故乡四川金堂。中国现代诗人、作家、学者、书法家。主要作品有《流沙河诗集》《故园别》《游踪》《台湾诗人十二家》《隔海谈诗》《台湾中年诗人十二家》《流沙河诗话》《锯齿啮痕录》《庄子现代版》等。诗作《就是那一只蟋蟀》《理想》被中学语文课本收录。

创办新中国第一个官办诗刊

流沙河,本名余勋坦,中国现代诗人、作家、学者、书法家。

1931 年,他出生于四川金堂,主要作品有《流沙河诗集》《故园别》《游踪》《台湾诗人十二家》《隔海谈诗》《台湾中年诗人十二家》《流沙河诗话》《锯齿啮痕录》《庄子现代版》《流沙河随笔》《Y 先生语录》《流沙河短文》《流沙河近作》等。诗作《就是那一只蟋蟀》《理想》被中学语文课本收录。迄今为止,已出版小说、诗歌、诗论、散文、翻译小说、研究专著等著作 22 种。

1949 年,他以最高分考入四川大学农化系,才刚刚入学半年的他也再按捺不住自己的热情,转而弃学以追逐自己的作家梦。

1957 年 1 月 1 日,他提议并参与创办的《星星》诗刊正式建立,这是新中国第一个官办诗刊。《星星》面市,一度好评如潮。流沙河的好友、最为读者熟知的另一位诗人余光中,就是在 1982 年 3 月的《星星》上正式与读者见面的,流沙河是第一个把他的诗作介绍到大陆来的人。

有趣的是,1982 年夏,余光中给流沙河写信,说起四川的蟋蟀和故园之思。之后,他又在《蟋蟀吟》中写下 " 就是童年逃逸的那一只吗?一去四十年,又回头来叫我?" 流沙河感慨之余,写了《就是那一只蟋蟀》作答。

因为《就是那一只蟋蟀》和《理想》,流沙河成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很有名的诗人。但出人意料的是,没过多久他就宣布封笔,不再创作诗歌了。流沙河说:" 那时候名声很大,但我的脑子是清醒的。我的诗都是骨头,没有肉。尤其是读过余光中的诗后,我说算了算了,不写了,我怎么写也写不出他们那样的好诗来。"

从 " 蟋蟀 " 到书中 " 白鱼 "

从四川省作协退休后,流沙河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每日读书、写字和卖字。

早晨 7 点半起床,给自己煮上一大锅玉米粥,配上芝麻酱和蜂蜜。早餐过后,凝神静养半小时,然后钻进书房开始做研究。中午,夫人给他下点面条、配点小青菜当午餐,他继续在书房中做研究,一直忙碌到下午 4 点才歇下来,运动、读报、听新闻。

眼疾和体力,早已不允许他长时间做案头工作。80 岁之后,流沙河却陆陆续续完成《白鱼解字》、《文字侦探》、《诗经现场》、《正体字回家》等文化、文字研究方面的著作。

2015 年 4 月,流沙河推出他在文字学研究上的最后一本著作——《正体字回家》。和他前 3 本一样,新书以正体字的形式呈现,并且是他用自来水笔完成的楷书手稿影印版。

所谓 " 正体字 ",是指 1950 年代推行汉字简化运动前的规范汉字。其实,从前的字不叫 " 繁体字 ",而叫 " 正体字 "。

在新书里,流沙河的全部论说可用一句话概括:" 现在的简体字如何没有道理,过去的繁体字如何有道理。" 他主张让正体字回到当下的中国," 无论中间断了多少年,都要恢复。"

" 世界上那么多民族,那么多文字,惟一留下来的象形文字就是我们的汉字,没有了,全世界都没有了,连日文都半拼音化了。人类的文字最初都是从图画过来的。为什么世界上其他民族很早就告别象形,转向拼音,唯有我们这个民族一直在坚持着呢?" 他说," 所以,汉字完全应该得到尊重。"

至于他自己,他在《白鱼解字》序言里的一段话恐怕是最好的注解—— " 白鱼又名蠹鱼,蛀书虫也。劳我一生,博得书虫之名。前面是终点站,下车无遗憾了。"

声音

何立伟:" 这个智慧的老人,去外星了 "

" 大概是 1985 年吧,第一次去成都,我特地去看望流沙河先生。因为我的诗歌处女作组诗‘希望’就经他手发表在他主编的《星星》诗刊上,整整两版。我很感念。"23 日 19 点 40 分,湖南作家何立伟在朋友圈写下这样一段话回忆流沙河。" 流沙河先生十分健谈,一个下午都在听他说话。这其实是很享受的。他的言谈中闪烁了智慧的机锋。我记得他对 UFO 有浓厚的兴趣,并有很深的研究,他坚信有外太空生命,而且比人类更聪明。我那时想,宇宙里还有比你更聪明的生命吗?现在,这个诗人,这个智慧的老人,去外星了。"

" 我想起他说话时兴奋的模样,心里有些痛。" 他写道。

本是流沙误成河

很多人以为流沙河的笔名是从《西游记》来的,流沙河回答:" 那个时候我还没有读过《西游记》,如果读过,绝对不会取这个名字——那河里头尽是妖怪,太吓人了!"

流沙河读中学的时候就在报纸上发文章、发诗歌,最初的笔名是 " 流沙 ",取自《尚书 · 禹贡》:"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

1950 年,流沙河翻阅抗日战争时期的刊物,发现 40 年代就有一个写诗的人叫 " 流沙 ",人家是前辈,自己再用这个名字不合适,当时也没怎么考虑,就加了一个 " 河 " 字当笔名。

在工作单位《川西农民报》(今天的四川农村日报),流沙河用的是本名,但领导和同事只记他的笔名,工作证、记者证上,人家都给他填 " 流沙河 ",反而把 " 余勋坦 " 搞成了 " 原名 "" 曾用名 "。当时他也没有重视,一年后觉得不对,要求改,可证件、档案都是这个名字,改不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