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时报

首页  >> 中国新闻  >> 查看详情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中国加大民生保障

2019-11-18 15:16:11 来源: 非洲时报 阅读 (14196次)

中新社北京11月15日电 (记者 庞无忌)11月14至15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江西考察时强调,以改革开放增动力、破难题、扩潜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完成全年主要目标任务。

三季度以来,外部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继续增加,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增速比上月小幅回落。

尽管需要顶住更大的压力,但中国对民生的保障力度丝毫未降。李克强此次调研足迹所涉及的山田水库、农产品批发市场、社保办事大厅等无不与民生直接相关。

近一段时间,中国一系列保障民生的举措不断出台。

资料图:生猪养殖。 中新社记者 林浩 摄

首先是多措并举保猪肉供应,近两个多月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四次聚焦猪肉保供稳价。此番在南昌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李克强表示,要研究降低高速公路冻猪肉运输收费,同时提出要支持中心城市批发市场建设。

在新一轮供暖季来临之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运行调节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对居民用气“量价齐保”。

根据此前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公路、铁路、生态环保等方面基础设施项目,可不同程度降低资本金最低比例,此举有望加速短板领域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就业优先。今年中国把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官方统计,1-10月份,中国提前实现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的目标。

资料图:改造后的呼和浩特市团结小区 尚虹波 摄

针对涉及上亿人生活的老旧小区改造,6月19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进行部署。会议指出,重点改造建设小区水电气路及光纤等配套设施,有条件的可加装电梯,配建停车设施。

满足民生需求,就意味着花钱,在经济下行压力日渐加大的当下,为何仍然大力强调民生改善?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贾晋京对中新社记者表示,一直以来,中国的核心政策指标都不是经济增速,而是与民生最为直接相关的——就业。

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之时,民生领域的发展和投资不仅仅是“花钱”,还有可能形成新的增长点。

官方近期政策明确提出“以改善民生为导向培育新的有效投资和消费需求”。

对外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长安表示,总体而言,民生依然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块“短板”。在这种情况下,将民生建设项目细化、推进是增强民众获得感的必要举措。新的经济增长点恰恰就蕴藏在这些看似细小的环节当中。李长安指出,重点解决养老、住房等民众反映强烈的重大民生问题,有助于激发新的需求,引导新的投资方向。

老旧小区改造不仅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一项发展工程。国务院参事仇保兴表示,据初步估算,中国城镇需综合改造的老旧小区投资总额可达4万亿元,如改造期为5年,每年可新增投资约8000亿元以上。加之小区住户户内改造,还将有力带动消费。

基建投资一直以来被视为拉动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力量之一。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李稻葵曾表示,在出口、房地产这两大增长发动机逐步“熄火”的情况下,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是民生型的、消费型的、公共型的投资。

在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看来,未来中国经济十大新增长点中,不少与民生直接相关。例如:发展教育、医疗、健身、养老等公共服务业,不仅能促进经济增长,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能创造大量就业岗位。

贾晋京表示,与过去高速增长阶段相比,现阶段民生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生态关系有所变化。过去是以发展带动民生改善,而现在民生等领域改善对发展质量也有明显促进。

他指出,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呈现明显变化,前四位目的地不再由北上广深垄断,不少人选择到武汉、西安、成都等中西部地区发展就业。这对于区域结构和发展来说都是一个优化。这样的优化是建立在高铁、通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发展完善的基础之上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