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行3年后,《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进行修订,全文今日公布,并于9月1日起生效。
新版问责条例聚焦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坚持严字当头,针对实践中出现的问责不力、泛化简单化等问题,着力提高党的问责工作的政治性、精准性、实效性。
长安街知事注意到,去年安徽一干部因洗澡未接电话被处分,正是问责泛化简单化的具体体现。
除了剑指问责简单化,新版条例还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明确提出“对于问责过后表现突出的干部可继续使用”,以做好“后半篇文章”。
修订问责条例的讯息,其实早在年初便已释放。1月中旬,十九届中纪委第三次全会在京举行,对问责条例、政务处分法等党内法规、法律法规的修订制定,被列为今年主要任务。
到了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其中一项内容便是审议新修订的问责条例。至于上文提到的“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草案也已于8月22日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审议。
为何要时隔3年修订问责条例?如新华社所言,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个别地方、部门在实践中出现了问责泛化、滥用等问题。
典型的案例便是“副局长洗澡未接电话被处分”一事。2018年8月23日晚,安徽省巡查组4次拨打全椒县农村公路局扶贫干部张伟手机,后者因洗澡未接听电话,被给予党内警告处分。
此事一经曝光,立刻引发热议,有网友认为张伟委屈。同年11月,全椒县委复查后认为,原处分决定定性不准确,处理不恰当,决定撤销该处分。
长安街知事注意到,针对执纪问责简单化的问题,新版问责条例第十条明确提出——
综合考虑主客观因素,正确区分贯彻执行党中央或者上级决策部署过程中出现的执行不当、执行不力、不执行等不同情况,精准提出处理意见,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依据充分、责任分明、程序合规、处理恰当,防止问责不力或者问责泛化、简单化。
此外,新版问责条例还特意加了2条,列出6种情形,可以不问责或从轻问责。具体来说如下——
第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不予问责或者免予问责:
(一)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
(二)在集体决策中对错误决策提出明确反对意见或者保留意见的;
(三)在决策实施中已经履职尽责,但因不可抗力、难以预见等因素造成损失的。
对上级错误决定提出改正或者撤销意见未被采纳,而出现本条例第七条所列问责情形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理。上级错误决定明显违法违规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从轻或者减轻问责:
(一)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有效挽回损失或者消除不良影响的;
(二)积极配合问责调查工作,主动承担责任的;
(三)党内法规规定的其他从轻、减轻情形。
除了纠正问责泛化的问题,新版问责条例的还一个特点是,明确提出对受到问责、过后表现突出的干部,符合条件该使用的可继续使用,树立鲜明的干事导向。
具体来说,首先,在问责原则上新加了一个“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其次,第22条明文规定“正确对待被问责干部,对影响期满、表现好的干部,符合条件的,按照干部选拔任用有关规定正常使用。”
上述最新规定也说明,问责是督促手段,尽责才是最终目的。“一问了之”“一棒打死”并不合理,既科学界责、精准问责,又关心教育、治病救人,才是题中应有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