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时报

首页  >> 国际新闻  >> 查看详情

中国石油:用绿色能源点亮丝绸之路

2023-10-17 17:12:18 来源: 非洲时报 阅读 (11104次)

哈萨克斯坦阿克纠宾项目实现了那若尔油田与草原和谐共生。

中亚天然气管道首站。

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天然气项目是中亚天然气管道的主力气源地。

中国石油在巴西深耕深海油气开发十年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国石油为沿线国家培养石油人才。

中国石油为印尼当地女性提供蜡染绿色工艺培训。

       本网讯(文:王馨悦)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先行者和主力军,中国石油将绿色低碳战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从伊拉克艾哈代布油田到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从北极亚马尔到巴西深海,在沿线19个国家运作管理的51个油气合作项目都成为绿色发展的典范。如今,绿色已经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底色,面向未来,中国石油将把绿色技术、绿色装备、绿色金融等中国方案带入共建合作新征程,为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注入新活力,让古老丝路焕发绿意生机。
      能源合作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柱,过去十年中国石油在能源合作领域交出了一份优秀的成绩单。自2019年以来,源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油气权益产量连续四年保持在8000万吨以上,占中国石油海外油气权益产量的83%。此外,工程服务方面,中国石油在阿联酋、伊拉克、沙特等20多个国家形成了合同额超亿美元的规模市场,年均新签合同额约达60亿美元。在与“一带一路”沿线50多个国家的油气贸易中,中国石油每年的贸易量超4亿吨,形成了1亿吨原油和120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进口能力。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中国石油在“一带一路”沿线已经形成了集勘探开发、管道运营、炼油化工、工程服务等业务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油气开发环保为先
      在“一带一路”的油气共建项目中,中国石油始终秉持“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环保优先”的原则,在能源合作项目上,中国石油倾尽全力,带来最新的创新工艺技术,对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努力在“一带一路”国家打造一座座绿色井场、炼厂,以实现“气不上天、油不落地、水不外排、声不扰民”的目标。
沿着丝绸之路,中国石油建设的绿色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中东,位于伊拉克中部的艾哈代布油田是伊拉克战后重建的第一个对外石油合作项目,也是中国石油进入伊拉克的第一个油田开发项目。在艾哈代布油田建设过程中,中国石油以“合规、履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作为油田绿色开发的核心理念,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油田开发、生产、运营各环节对环境的影响。该项目的废泥浆处理系统采用了高标准,实现了无害化处理,得到了伊拉克石油部的广泛认可并作为典范进行推广。此外,中国石油还建立了垃圾焚烧处理站,用于无害化焚烧处理可燃化学品废弃物,每年可处理工业垃圾达300吨以上。硫磺成型回收系统则对酸性废气进行了深度处理,生产出纯度超过99.99%的硫磺,使艾哈代布油田成为绿色油田。
      炼厂升级令丝路古镇焕新颜
      在中亚,奇姆肯特是哈萨克斯坦南部的重要城市,它曾是古丝绸之路的驿站,见证了中国与中亚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如今,得益于中哈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合作项目——奇姆肯特炼厂现代化改造的实施,这座古城焕发出了崭新的面貌。奇姆肯特炼厂改造项目在2017年竣工后大幅提高了原油加工能力,使该厂成为哈萨克斯坦第一家具备生产欧Ⅳ、欧Ⅴ标准成品油的企业。这不仅使奇姆肯特炼厂步入绿色环保炼厂之列,也结束了哈萨克斯坦不能生产高标号燃油的历史。在改造总投资中,用于废水、废气、废固无害化处理的资金占比超过10%。改造后,炼厂排放的污染物减少了90%。新建的重油催化裂化装置采用了世界先进的贝尔格烟气脱硫技术,以及中国石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温克劳斯硫磺回收工艺对硫磺进行回收。每年回收硫磺1.5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万吨。
绿色低碳挺进深海
      在拉美,中国石油挺进深海,从深海油气开发“门外汉”逐步成长为可与国际顶尖的深水油气开发商合作的行家里手。在开发世界最大深水油田巴西布兹奥斯项目和里贝拉项目时,中国石油从开发之初就确定了“控碳”和“低碳”开发的注采模式。针对两大在产项目产出气高含二氧化碳的特点,每一艘深海浮式生产储卸油船(FPSO)均设计有产出气处理和二氧化碳注入模块,有效利用伴生高含二氧化碳产出气回注驱油,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低碳生产。
      在非洲,乍得项目努力打造绿色低碳的合作典范,2022年获乍得政府颁发的环境保护卓越贡献证书。项目采取集约化的丛式井钻井工艺,减少占地面积。在亚太,印尼公司始终高度重视履行油区环境保护和植被绿化责任。2019年至2022年间,公司完成佳步油田森林区域513公顷植树绿化工程,累计种植55.3万棵树。
      深度参与能源治理  中国方案攻克世界难题
      在共建“一带一路”项目中,中国石油不仅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还带去了中国的先进技术,助力沿线国家石油工业和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受到当地政府和民众的一致好评。同时,中国石油作为油气行业气候倡议组织(OGCI)唯一的中国企业,还积极参与油气行业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连续两年与其他成员公司发表《OGCI-CEO联合公开信》,承诺减少碳排放,并积极推动世界交通运输行业的碳减排行动。
      哈总统盛赞中哈能源合作
      哈萨克斯坦是“一带一路”的首倡之地,2023年10月3日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在阿斯塔纳总统府会见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戴厚良时表示,中国石油是哈萨克斯坦能源领域的战略合作伙伴,哈萨克斯坦高度重视与中国石油的合作,深化哈中能源合作符合双方利益,希望哈中携手并进,继续深化在油田勘探开发、清洁能源发展等领域重点项目的务实合作,打造新亮点开拓新领域,推动双方合作走向新的未来,共促产业繁荣共享发展成果。
      中国石油在深化“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中,能带来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广受东道国欢迎。在中亚地区,哈萨克斯坦阿克纠宾项目肯基亚克盐下油藏是高含硫、高油气比、异常高压的碳酸盐岩凝析油气田,20多年来一直未能开发。但是在中国石油接手后,经过艰苦的研究攻关和开发准备,成功打出两口千吨井,仅用3年就快速建成200万吨/年原油产能。这一“起死回生”式的高效开发,在哈萨克斯坦石油界引起巨大轰动。
      针对中东地区巨厚复杂碳酸盐岩油藏开发这一世界难题,中国石油探索创新了“中东巨厚复杂碳酸盐岩油藏亿吨级产能工程及高效开发”等系列技术,不仅为油田规模上产和效益持续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且创建了中东地区碳酸盐岩油藏快速建产和高效开发新模式,成为“一带一路”油气领域合作的成功典范。
积极布局清洁能源   助力全球碳减排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过程中,中国石油集团不仅注重传统油气业务的持续发展,更注重新能源的培育,大力发展天然气,积极布局地热、碳捕集利用与储存(CCUS)、太阳能和风能等业务,推动国际能源合作“向绿而行”,助力东道国实现减排目标。土库曼斯坦的阿姆河天然气项目已具备年产140亿立方米的产能,为土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中国石油与合作伙伴在北极地区建成亚马尔液化天然气(LNG)项目,成为“冰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中国石油参与的世界首个超深水浮式LNG项目——莫桑比克4区科洛尔浮式LNG项目,2022年实现全产业链运营,标志着中国石油在超深海大型天然气勘探开发领域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在非洲,中国石油投资建设的尼日尔-贝宁原油外输管道部分站场采用了“光伏+储能+柴油发电机”系统供电方案,光伏装机总容量达9.28兆瓦。在肯尼亚,长城钻探公司成功攻克了高腐蚀、高研磨地热钻井工程难点,新建产能1000兆瓦。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还参与了迪拜光热光伏混合发电项目的建设,项目投产后将为32万户家庭提供清洁电力。
      在碳市场方面,中国石油也积极参与并推动绿色贸易的发展。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炼厂完成了首笔碳排放指标交易,成为哈国首家开展碳交易的企业。中国石油国际事业公司近年来深度参与欧洲生物燃料市场以及欧洲碳排放交易,并与英国石油公司(BP)签订了自愿碳减排量(VER)交易协议,加快推进国际贸易业务绿色低碳转型。
      能源合作惠及沿线民众   共享发展成果
      在中乌天然气管道项目中,中方员工陈宽与乌方员工阿扎菲娅缘分相遇,共结连理,并育有一对双胞胎儿子,取名为“陈一带”和“陈一路”。“一带一路”不仅仅是经济发展之路,更是一条连接沿线各国人民,促进友谊的桥梁。中国石油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耕耘这些年,为他们培养了大量本地人才,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让当地民众共享发展成果。2022年,通过油气投资为东道国上缴税费104.8亿美元,惠及人口300万人。
      以伊拉克为例,中国石油仅在艾哈代布油田一个项目上,就为伊拉克提供了超过5000个本土就业岗位,员工本土化率达85%,培养伊拉克各类工程技术服务人才8000余人。“在这里,有很多跟我一样的国际雇员,大家一起工作、一起奋斗。”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伊拉克哈法亚天然气处理厂项目员工Hasnain谈起项目建设后给生活带来的变化,高兴之情溢于言表,“有了这份工作,我为我的家人撑起了一把‘大伞’,买了地也买了房子,生活变得更好。”
      中缅油气管道项目,10多年来累计在缅甸实施社会经济援助项目超280项,有约2万名缅甸青少年的就学环境得到了改善,100多万人获得了更加便利可靠的医疗服务,管道沿线村庄实现了24小时供电和安全清洁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