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时报

首页  >> 中国电视  >> 查看详情

中国电视-《遇见·欧盟篇》:中文十级的小“马可·波罗”

2025-09-17 11:11:37 来源: 中国电视 阅读 (6017次)

没有国界,没有距离,只有歌声中流淌的善意和憧憬,他们不仅传播音乐,也传递温度与希望。《中国电视》邀您关注5集融媒体特别系列节目《遇见·欧盟篇》,了解意大利安东尼亚诺童声合唱团的故事。

e23c6c77680ca8f8c298ad8f2a759817

(安东尼亚诺童声合唱团)

遇见安东尼亚诺童声合唱团:来自意大利的新春祝福

2025年新年伊始,南京的江苏大剧院里座无虚席。舞台灯光点亮的那一刻,观众们还不知道将迎来怎样的惊喜,直到那熟悉的旋律响起——

“每条大街小巷,每个人的嘴里,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恭喜恭喜……”

一群金发碧眼、年仅四到十二岁的意大利小朋友们,用几近完美的中文发音,合唱起这首在中国家喻户晓的新年歌曲,刹那间,掌声雷动。他们,便是安东尼亚诺童声合唱团——意大利的国宝级儿童艺术团体,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亲善大使,也是在中国收获了“中文十级合唱团”爱称的小“马可·波罗”们。

(安东尼亚诺童声合唱团在江苏大剧院演出)

从博洛尼亚到上海:一场跨越9000公里的音乐旅程

1963年,安东尼亚诺童声合唱团在“世界音乐之都”博洛尼亚诞生。最初,合唱团为参加国际儿童音乐赛事“金币儿歌大赛” 而组建,之后逐渐成长为意大利的一张闪耀的文化名片。

半个世纪后的2015年,时任上海儿童艺术剧场总经理的梁晓霞偶然看到合唱团在意大利演出的视频。她被孩子们的纯真深深打动,于是毅然决定不远万里亲赴博洛尼亚,邀请孩子们到中国演出。 这次跨国邀约,成为了十年情谊的起点。

意大利“哈利·波特”小卢卡,用音乐魔法引发文化共鸣

2025年,在安东尼亚诺童声合唱团的新年巡演中,12岁的小卢卡(Luca Cesari)站在舞台中央,以纯粹的童声和标准的中文发音演唱,迅速在中国社交媒体走红,引发无数观众感动泪目。

这个外形酷似哈利·波特、中文名叫“秦若坤”的意大利男孩卢卡已经学习中文四年了。他还立志未来要来中国念书。“我四岁第一次来中国,每次演出都让我更爱这个国家。”卢卡发现,中国的观众们从他一开口就一起合唱,“那一刻我真的震惊!并不只是我在演出,而是我们在共同歌唱。”

(领唱卢卡)

卢卡已连续多年随团访华,从起初磕磕巴巴地念拼音,到如今能用流利中文介绍自己,他不仅是歌者,更成为了文化交流的“小使者”。

歌声里的文明对话:一场耐心、坚持与文化理解的修行

那么,这群意大利孩子们到底是如何演唱出如此地道的中文歌曲的?合唱团的制作经理弗朗切斯科·阿姆林(Francesco Armellin )表示,最初孩子们几乎不会中文,但他们充满好奇、热情好学,从发音训练,到逐句演练,再到诠释情感,每首歌曲都会花费数月时间精心准备。

(安东尼亚诺童声合唱团的孩子们与弗朗切斯科排练演唱《小美满》)

玛格丽塔·甘贝里尼(Margherita Gamberini)是合唱团的新指挥。她虽尚未亲赴中国,却被孩子们排练中文歌的热情所深深感染。“每次当《茉莉花》的旋律响起,孩子们就会毫不犹豫地跟着唱起来,你可以看到他们有多么开心!”她说,“我觉得对他们来说,用中文演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这也让他们真正获得了成就感,大大提升了自信心。”

小“马可·波罗”们用歌声续写丝路情缘

十年来,安东尼亚诺童声合唱团已经演唱了包括《小美满》、《灯火里的中国》、《孤勇者》、《虫儿飞》在内的多首中文歌曲。每一次惊艳亮相,都是一次文化认同的绽放。

“我始终相信,世界之间的联系远比我们从外部所看到的更深远。”合唱团创始人兼院长詹保罗·卡瓦利(Gianpaolo Cavalli)在采访中说到:“我认为未来的路需要更多跨越国界、超越人种的‘桥梁’。我们需要让人类相遇相知。只要心怀共同的梦想,我们就能共筑未来”。

七百多年前,马可·波罗从中国回到意大利,带去了关于东方的奇妙见闻。而今,安东尼亚诺合唱团的孩子们,以歌为舟,重走丝路,将这段友谊再次带回东方。

(安东尼亚诺童声合唱团的中国粉丝与“会飞的熊猫”玩偶)

没有国界,没有距离,只有歌声中流淌的善意和憧憬,他们不仅传播音乐,也传递温度与希望。或许孩子们还太年轻,不能读懂“文化交流”的深意,但他们早已用纯粹的歌声,和一首首动人的童谣,把中意友谊的种子播撒进了人们的心里。

logo

《中国电视》邀您关注《遇见·欧盟篇》更多精彩内容:

https://youtu.be/JehU5Txiy1Y



  • 评论内容*
    姓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