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时报

首页  >> 今日泉州  >> 查看详情

非凡十年 泉州高质量发展步伐坚实

2022-09-28 18:47:35 来源: 非洲时报 阅读 (16577次)

十年答卷,精彩回响。泉州市统计局日前发布“喜迎二十大”泉州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分析数据,这份全市民众在中共泉州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交出的沉甸甸成绩单充分说明,十年来,泉州以主力军担当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实现了新的跨越——跻身GDP万亿城市,形成九大千亿产业集群,获批国家创新型城市,“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近年来,泉州城市发展坚持高水平建设,城区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品位不断提升,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图为在泉州市区桃花山远眺城东片区局部景色。(张九强 摄)

十年中,泉州城市实现万亿级台阶的历史跨越。全市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4813.95亿元(人民币,下同),增加至2021年的11304.17亿元。2021年,全市人均GDP128165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全市人均GDP1.99万美元,大幅高于世界银行最新收入分组标准高收入经济体的水平(1.27万美元)。

十年中,泉州产业转型升级持续释放活力动能。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3.161.935.0,调整为2021年的2.156.941.02013-2021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9.4%,民间投资成为投资的主体。

十年中,泉州以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护航实体发展。2021年末,全市市场主体总数达127.49万家,比2014年增加88.7万家。

十年中,泉州民众幸福生活的质感温度大幅跃升。泉州市本级和10个县(市、区)先后建成国家生态市、县、区并获命名,已建成111个国家级生态乡镇、1659个市级以上生态村;环湾建成区面积从2012年的176平方公里,拓展到2021年的243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2012年的59.5%,提升至2021年的69.7%;民生保障持续改善,就业社保全面提升,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教育、文化、体育、卫生健康……民生事业件件都有新跃升。
 

世遗泉州:中国第56项世界遗产

2021年,“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申遗成功,成为中国第56项世界遗产,也是国内世遗大家庭中“最年轻”成员。申遗成功后,着眼于做好“后半篇文章”,泉州以打造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典范城市为目标,统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走近你我他。

回望漫漫申遗路,泉州申遗,在近十年按下“加速键”。十年来,爱遗护遗的城市底色愈浓。法治先行,《泉州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泉州市中山路骑楼建筑保护条例》等一系列政策法规相继出炉;守住底线,全市建成不可移动文物信息化管理平台、不可移动文物监测系统、文物保护修缮和“三防”工程项目库等,持续提升管理水平;强化考古,与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省考古研究院等合作考古、建强平台;雕琢城市,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启动古城整治提升工程,实施历史文化街区和名镇名村保护、古城街巷风貌综合整治提升。

十年来,抢抓机遇发展文旅产业经济。政策引导,《泉州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改革发展专项规划》《加快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陆续出台;专班推进,成立文旅经济产业发展小组,设立8个工作专班推进文旅经济产业发展(招商)工作;系统营销,融入“清新福建”“全福游、有全福”等活动,年均举办文旅主题活动2000场以上,“世遗泉州”登上综艺平台、短视频APP,相关话题热度数以亿计。

文化遗产在泉州,逐渐成为一场沉浸式的文化体验、一种家门口的生活方式。
 

海丝商贸:足不出户“买全球”“卖全球”

“一只北大西洋的龙虾,从打捞出海到餐桌,最快只需要27个小时。”在泉州,老百姓对如此便捷的跨境购物体验已经见多不怪。201912月,泉州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此后逐步形成综合保税功能区、口岸通关功能区、供销一体化功能区以及市场采购功能区等四大功能区,持续推动跨境电商高速发展。泉州因此入选“中国跨境电商出口发展20强城市”,并获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城市。

跨境电商展现强劲活力的同时,也成为推动泉州外贸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一把利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编者注:以下简称“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泉州创新培育了市场采购贸易、跨境电商等福建省最多、最活跃的外贸新业态,是中国唯一一个拥有两个市场采购贸易试点的地级市,其中石狮市场采购试点首创了“采购地申报、口岸验放”通关模式,并在中国首获预包装食品出口试点。

十年来,泉州还持续推进口岸对外开放,成为福建省口岸开放数量最多、口岸运量增长较快、口岸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地区之一。不断压缩通关时间,实现进口整体通关时间17小时,出口整体通关时间1.5小时,优于中国平均水平。创新培育晋江陆地港,落地国际陆港、保税物流、国际快件、跨境电商、国际邮件、冷链物流、产业园等功能,构建完整的外贸及跨境物流服务场景,形成了以“国际陆港口岸”“跨境服务口岸”双口岸并行的服务体系,是目前国内第二大陆地港、中国口岸服务功能最齐全的平台。积极拓展外贸物流新通道,仅用40多天就开行“中欧班列”,创下了“中欧班列”从论证到开行的中国最快纪录。
 

海丝泉州:在文化交流中促进民心相通

 


过去十年,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城市的泉州,紧抓“一带一路”建设这一历史机遇,结合申报世界遗产等工作,从创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到建设21世纪“海丝名城”,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坚定。海丝文化的交流互鉴,进一步促进泉州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民心相通。

20136月,世界闽南文化节在泉州举办,来自38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内外嘉宾3000多人共同领略闽南文化的魅力。

同样是2013年,泉州当选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紧随其后,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活动年精彩上演。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永久落户城市,2014年以来,泉州连续举办四届海艺节,迎来了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的上万名专家学者、艺术界人士、国际友人参与。

类似这样,从高端到民间,从专家到青年,以“海丝文化”为内核,这十年中,泉州还举办多场盛会,构筑平台载体,有力促进民心交融相通——

20152月,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高峰论坛在泉州举行,30多个国家的28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海丝建设交流研讨。
201511月,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在泉州举行,全球五大洲40多个国家的艺术家与学者,在这里“情系亚洲、逐梦海丝”。
2017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青年创意与遗产研习班在泉州举行,来自全世界65个国家的青年代表齐聚千年海丝古城,共话文化遗产保护。

弘扬海丝文化的同时,泉州始终坚持保护海丝文化遗产。2016年年底,泉州颁布首部实体法《泉州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2021年,“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泉州提出要创建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典范城市。未来,泉州海丝文物胜迹、文化瑰宝、独特价值等,将更好地与世界共享。
 

科创泉州:“国字号”招牌接连落户

 

去年5月,泉州国家级荣誉榜上再添“金字招牌”——国家创新型城市。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是对泉州科技工作再次强有力的肯定。

党的十八大以来,泉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相继获批建设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泉州片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多项国家级试点工作,科技创新“关键变量”逐渐转化为泉州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这十年,泉州持续加大创新投入,研发投入强度从2012年的0.91%提升到2021年的1.44%。大力培育创新主体,形成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的“科技创新领军梯队”,去年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1528家,同比上年实现翻番,数量居福建省第二。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合作共建18家大院大所,其中包括首批福建省创新实验室“清源创新实验室”、中国第一个区域型时间中心“海上丝绸之路时间中心”和福建省首个国家大科学装置“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泉州站”。实施“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创新项目”精准引才模式,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49个,全市拥有研发人员近5万人。

这十年,泉州聚力打造创新高地,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泉州片区19项创新举措被省里列入推广清单,数量居福建省第一;泉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指数居福建省第一、中国第九,泉州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在福建省验收评估中排名第一。泉州还不断培育有“温度”的创新创造环境,比如,改革科研项目组织形式,实施15项“揭榜挂帅”机制科技重大专项;推动46项审批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可办率100%、“最多跑一趟”100%;实现15项科技政策兑现采用“免申即享”方式直达企业;简化企业加计扣除政策申报流程,该做法在全中国推广;在福建省率先将科技特派员服务延伸拓展到二三产业,实现全市行政村(社区)、三次产业全覆盖。
 

万亿泉州:民营经济成就城市奇迹

 

十年来,在“晋江经验”的指引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和风险挑战,泉州上下传承弘扬“晋江经验”,政企携手、共克时艰,共同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持续迸发,努力实现新时代新飞跃,先后荣获了中国民营经济综合改革试点、中国首批“民营经济示范城市”创建城市。

2021年,泉州在福建省率先打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1+N+N”政策组合拳,制定“九奖八补七服务”政策,发布16个惠企政策主管部门、171项奖补政策申报指南。在此基础上,泉州今年发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1+1+13”政策“大礼包”,并落实惠企政策线上直达兑现。

政策“解渴”,包袱“减负”,泉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愈发轻快——

坚持实体为本。泉州以制造业立市,培育了9个千亿级制造业产业集群(纺织服装、鞋业、建材家居、石油化工、机械装备、食品饮料、工艺制品、纸业印刷、电子信息),工业增加值跃居中国城市前10位。

聚焦品牌运营。泉州有“品牌之都”的美誉,塑造出安踏、恒安、达利、九牧等一批知名品牌,全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59件、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985件、有效注册商标60万件,均居中国地级市前列。

形成泉商网络。泉州在世界170个国家和地区遍布950万泉籍华侨华人,成立上千个侨团组织和250多家异地泉籍商会,200多万人在外经商。同时,泉州本地涌现出一大批爱拚敢赢、根植性强的民营企业家,全市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30万户大关,居福建省首位。

站在“晋江经验”提出20周年的新起点,泉州正围绕“强引擎、建载体、铸链条、提存量、拓增量”,实施“抓创新促应用”“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重龙头、强品牌、铸链条”“绿色数字技改”“抓开放招商促项目落地”专项行动,书写民营经济发展新篇章。

文:蔡紫 吴秋明 王树帆 陈智勇 许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