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时报

首页  >> 南非要闻  >> 查看详情

南非针对外国人的暴力事件越来越多,受排挤的竟然是黑人同胞

2019-09-05 20:31:54 来源: 非洲时报 阅读 (15315次)

深海区 深海龟

最近,非洲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南非和尼日利亚,因为一件事把关系闹僵了。

9月4日,据半岛电视台报道,在·南非开普敦出席世界经济论坛的尼日利亚副总统耶米怒气满满的拂袖而去,丝毫不给东道主面子。这届论坛本以加强非洲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为主题。而作为非洲第一人口大国和GDP第一大国的尼日利亚,原本是南非最重要的客人。

同一天,另一个中非大国赞比亚通知南非,取消原定于本周六在赞比亚首都"国家英雄体育馆"举行的两国国家队之间的足球比赛。

南非,这个非洲总体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非洲之光",到底是怎么在邻里间混到如此不受待见的?

再现排外暴力

所有这一切,直接源于南非国内最近掀起的针对外国人的暴力事件。但此轮袭击事件的受害者,多数竟然是与南非人同为非洲袍泽的黑人。

目前,关于事件的起因仍在调查中。据当地媒体报道,南非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上周四爆发了当地出租车司机为主体的抗议示威,他们起初要求政府强化对毒贩的打击,但随后演化为对非洲别国移民的商铺的焚烧和抢掠。

9月3日上午,南非首都骚乱人群洗劫了一家商店的货物。

暴力活动于上周日蔓延到了南非最大城市约翰内斯堡。9月1日,当地商务区的一栋建筑疑似遭纵火焚烧,造成3人死亡,随后该市爆发大规模骚乱,并进一步向周边扩散。据悉,许多来自尼日利亚和刚果民主共和国的移民在当地开设了小商铺或小作坊。

9月2日,警方在约翰内斯堡郊区与抢劫者发生冲突。

9月2日,一份据称是由名为"Sisionke人民论坛"的组织编写的小册子开始在南非的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在这份小册子中,作者指责外国人"偷窃"了南非人的工作机会,并用贩卖毒品"祸害"南非这片土地。这些声音进一步煽动了南非国内民众与外国移民之间的对立。

南非便装安保人员在街头巡逻

据悉,南非警方已加强镇压与巡逻,他们多次向暴乱者发射催泪瓦斯、橡皮子弹和眩晕手榴弹,以试图平息骚乱。截至昨日,共有5人在骚乱中死亡,189人被捕,但这一数字极可能会继续攀升。

但是,迟来的行动仍然惹怒了诸多南非的"非洲兄弟"。此前,尼日利亚政府已表示南非对其公民的袭击是不可接受的,并宣布会派遣一名特使前往南非"表达尼日利亚对其公民在南非遭受待遇的不满"。此外,正在南非出席世界经济论坛的副总统也宣布退出。据悉,在前往南非的非洲游客中,约有1/3是尼日利亚人。

9月3日,一名警察向骚乱人群投掷催泪瓦斯。

同时,南非国内针对外国人的暴力也激起了尼日利亚国内针对南非企业和南非人的暴力。9月4日,在尼日利亚的南非企业MTN和Shoprite在遇袭后宣布关店停业。一名在Shoprite里经营一家店铺的当地妇女对半岛电视台哭诉自己在暴徒的袭击中损失了全部家当,但她仍因安全顾虑要求电视台为她做匿名处理。此外,尼日利亚国内的暴力活动还导致3名路过的中国公民被围困,1名中国公民受伤。

9月2日,抢劫者肆意劫掠外国移民开设的商店。

类似的对立在赞比亚也出现了。此前,一名南非出租车司机因觉得一名赞比亚人可能是一名毒贩就对他拔枪射击,引起轩然大波。9月4日,赞比亚足协即通知南非,取消原定于本周六在赞比亚首都举行的两国国家队之间的足球比赛。

赞比亚这一招可谓打到了南非人的痛处。历史上,因为南非采取了系统化制度化的种族隔离政策,它从1960-1992年之间一直被拒绝在奥运会的大门外。

虽然南非总统拉马福萨强调目前还没有充分证据表明这些骚乱针对的是外国人,但他自己也强调,"任何南非人都没有理由攻击来自其他国家的人"。 在过去几个月里,南非针对外国移民的暴力呈增多态势,但南非政府一直否认这些袭击源于仇外心理。

曾经一手好牌

据最新报道,此次大规模的骚乱已近平息。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次大规模的骚乱事件,无疑会为"南非是成功还是失败"的话题再填一波新料。

回顾二战之后的非洲,南非无疑是热带大陆上的一个另类。无论是相比于阿拉伯世界的北非还是撒哈拉以南的黑非洲,南非既没有沦为美苏两大超级强国"代理人战争"的战场,也没有遭遇许多非洲国家面临过的大规模饥荒。与之相反,在1942到1982年长达40年的时间里,南非经济取得了持续稳步的增长,平均不到8年就把GDP翻一番。尤其是在上世纪60年代,南非的经济增速是唯一可与高速崛起中的日本经济不相上下的存在。

得益于此,世界银行很早将南非划分为中高收入经济体,"和平繁荣"的南非也曾被视为非洲唯一的发达国家,黄金与钻石一度成为南非在国内的代名词——这是南非的经济成就,也是南非在打破种族隔离后备受其他非洲国家移民青睐的原因。

不过,经济上的成功起初并未换来南非在世界上的声誉。南非这段时期的经济增长,除了得益于白人精英阶层稳健的经济政策外,同样离不来外国资本的大笔流入,以及对黑人等劳工阶层的剥削与压榨。而制度化、合法化的种族隔离政策,正是导致南非在非洲乃至整个世界陷入道德洼地的核心原因。

为了打破这种种族隔离,南非内有一曼德拉为代表的民主抗争,外有一众非洲兄弟国家的各类支援。以此次与南非闹僵的尼日利亚为例,在那段时期,尼日利亚从政治、资金及道义上曾对南非黑人争取基本权利的努力提供了"兄长般"(曼德拉自传《漫漫自由路》)的支持。

可以说,当南非最终于1991年废除种族隔离政策的时候,它的声望与吸引力达到最高峰——政治上,在制度上打破种族隔离的它占据了道义与合法性的高点;经济上,繁荣富裕的它成为非洲许多国家的榜样;影响力上,曼德拉的存在使得它一度风光无两。曼德拉的影响力有多大?当2010年世界杯第一次在非洲举行时,尽管年迈的曼德拉只是乘坐小车在体育场内兜了一小圈,但他仍然再次点燃了现场及电视机前无数人的激情。

然而,就是这样手握一把好牌的南非,却在经济光环褪色后,连自己邻里之间的朋友圈都混不好了。

南非,忘恩负义吗?

可以说,南非之所以同友邻"兄弟阋于墙",既源于自己曾经的经济成功,也源于后来的经济衰退。

在废除种族隔离政策后,南非从1994年开始迎来非国大长达数十年的连续执政。尽管坊间舆论经常吐槽这一时期的南非,虽然种族隔离不再,但贫富分化仍旧严重。此外,失业率高涨,经济增速下降,尤其是治安迅速恶化。南非逐渐从原来的"非洲大陆上的发达国家",似乎退化为失败的案例。

但是,这种判断是不公正的,至少是不够客观全面的。实际上,尽管其人类发展指数一度倒退,但南非迅速止住了颓势。

· 南非人均GDP达到6000多美元,远高于周边邻国,位列中高收入发展中国家行列;

· 南非基础设施较为健全,其在经济潜力、劳工环境、成本效益、基础设施、业务友好度及外商直接投资等方面的综合评价仍是非洲最佳;

· 南非在法治、透明度、反腐,以及人权待遇等方面取得很好的评分;

· 南非有法定9年义务教育,15岁以上人口识字率达94.3%,甚至高于许多经济前景更好的亚洲国家。

正因为这些优势,一方面,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南非成为许多非洲国家移民或难民的首选地。目前,南非全境约有数十万难民和上百万非法移民,他们来自津巴布韦、刚果民主共和国,甚至远在东北非的索马里;自本世纪以来,南非也接收了超过200万移民,其中近8成为黑人。

但另一方面,尽管种族隔离政策得到废除,但是既有的经济结构却难以打破。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不到总人口10%的白人仍对经济拥有重要影响,不少企业的管理层依旧为白人,并拥有大量土地资源。而大量黑人的生活始终未得到改善,该国超过一半人口的每月收入不到992兰特(约合人民币476元)。

事实上,人们如今所感知的南非贫富的巨大分化并非1991年后才出现的。以1983年为例,当时的亚裔平均收入只有白人的37%,黑人只有22%,处于隔离中的黑人甚至只有6%。自解除种族隔离后,已经有相当部分黑人步入中产阶级,但受制于历史遗留问题,以及自由表达渠道的通畅,大多数黑人的困境与不满能得以集中并放大。

上述种种原因,造就了如今南非黑人集体的怨恨。与如今的欧洲和土耳其一样,数百万外国移民与难民的存在成为他们发泄怒火的对象,在经济状况不佳时尤其如此。而对于政客来说,无论是为了选举,还是为了摆脱施政无能的指责,外来移民都成为他们转嫁矛盾的最好目标。

根据英国舆情民调公司(YouGov)与《卫报》今年5月联合进行的一项调查,南非39%的民众持有民粹主义观点,在被调查的19个国家中名列第二,仅次于极右翼总统博索纳罗治下的巴西。同时,以尼日利亚青年麦亚瓦·阿德博拉为代表的非洲人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认定南非"忘恩负义"。

南非白人记者西蒙·阿利松的话或许很能说明如今这轮骚乱所展现的南非困境。在一篇名为《在非洲其他地方,以南非人为耻》的文章里,他写道:

"当我在非洲其它地方旅行时,我的国籍总是对我有利。南非有着非凡的善意,被视为繁荣和善政的灯塔。此外,来自非洲大陆各个角落的非洲人与该国有着深厚的联系,许多人支持其反对种族隔离的斗争。南非的成功也是非洲的成功……然而,随着非洲大陆越来越熟悉我们,这些积极的看法慢慢地开始改变。现在,南非人越来越受到怀疑和敌意的欢迎。"

阿利松认为,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既是南非企业在非洲其它地区扩张时往往对当地企业无情地摧毁,而不寻求合作;也是因为南非内政的失败,导致其无法引领非洲的振兴,也有负其它非洲国家的期望。

曼德拉曾以"彩虹之国"描绘南非,以之表达终止由种族隔离带来的分裂,并尊重多种族的文化多样性的期望。如今,由肤色所铸就的隔离墙已经倒塌,但是由经济裂痕和基层差异筑造的墙仍横亘在南部非洲,不知真正的彩虹何时才能降临南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