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时报

首页  >> 南非华社  >> 查看详情

文化湖南 精彩纷呈——2019海外华文媒体高层湖南行

2019-10-31 17:08:18 来源: 新时代非洲 阅读 (10913次)

灵动多彩的三湘四水,悠久灿烂的历史文明,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湖湘文化。10月7日,来自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的华文媒体高层到访湖南,感知经千年文脉滋养的湖湘文化魅力。

湖湘文脉绵延千年

在古木参天、山光水色的长沙湘江西岸,有一片典雅、庄重的古建筑群,这就是被誉为“千年学府”的岳麓书院。穿行于书院之中,只见到此参观的散客、旅游团往来其间,流淌了千年的古朴学风在气势恢宏的明清建筑中显露无遗。

岳麓书院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由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又称“千年学府”。    

书院里粉墙黛瓦的明清建筑、字迹斑驳的石碑石刻、传奇的学院历史,都会让到此一游的朋友们兴奋不已。尤其是悬挂在门前的的各种匾额,不论是康熙帝御赐的“学达性天”额,还是体现毛泽东思想精髓的“实事求是”匾,无不体现了书院乃至湖湘文化的底蕴。书院大门上的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更是写尽了这绵延千年的湖湘文脉。

湖湘文化,催生了像王船山、魏源这样的杰出思想家,像曾国藩、左宗棠这样的“中兴名臣”,还有像谭嗣同、唐才常这样的维新志士。在辛亥革命时期,涌现出黄兴、蔡锷、宋教仁、陈天华、禹之谟等民族民主革命英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出现了毛泽东、刘少奇等为代表的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

“湖南人材半国中”“中兴将相,什九湖湘”“半部中国近代史由湘人写就”“无湘不成军”,这些说法都源于湖南人在近现代历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而那从历史深处积淀形成的湖湘精神——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百折不挠、兼收并蓄、心忧天下、敢为人先,成为活跃在中国舞台上的湖南人的共同特征。这种精神也成为湖南人走在时代前列,写就半部中国近现代史的最主要原因。  

湖湘历史岁月留痕

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震惊世界、皿方罍历经百年终于“完罍归湘”、精彩展陈数次引发参观人数井喷、新科技让文物“说话”……作为享誉世界的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打开了一扇时空之门,上通50万年前的上古湖南,下连无限的未来,展示中国和世界文明的多彩。

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湖南省博物馆,是当地最大的历史艺术博物馆,馆藏文物达18万件,包括以西汉辛追夫人为代表的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以及商周青铜器、楚文物、历代陶瓷等。辛追夫人出土时仍然形态完整,皮肤保持弹性,部分关节可弯曲,创造了2000余年的不腐纪录,备受世界关注。

2017年11月,经过5年改扩建工程的湖南省博物馆盛装回归公众视野,陈列展区面积、场馆功能和服务能力全面升级,成为集收藏、展示、研究、教育、服务等功能于一身的公益性社会机构。

新馆建筑以“鼎盛洞庭”为创意源泉,由国际著名建筑师矶崎新设计;展厅面积由原来的6000多平方米扩大到27000多平方米,重点推出“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和“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两个大型展览。

辛追夫人宛如梦中的千年遗容、轻若烟雾的素纱单衣、表现古人对天国的想象和对永生的追求的T形帛画……“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用出土文物构建了西汉长沙国丞相轪侯家人生前的生活画卷、对身后世界的想象。你可从中一睹2200年前的中国社会风貌,了解先人朴素的世界观和宇宙观。

“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以“湖南人”为核心,讲述了其创造湖南区域历史、积累湖南区域文明的过程。一大批出生于湖南和流寓湖南的杰出人物,滋养了湖湘文化,使之成为支撑后人前行的不竭动力。还有那些饭稻羹鱼、青铜漆器、书画琴笛、古老民居……点滴生活里都是湘人气性、湖湘哲学。

红色文化大放异彩

伟人故里韶山、秋收起义纪念馆、平江起义纪念馆、通道转兵纪念馆、芷江抗战受降馆、“半床被子”故事发源地沙洲村……被誉为“革命摇篮,伟人故里”的湖南是一片红色热土,红色基因深植于三湘大地的每寸土壤。

韶山是新中国缔造者毛泽东的家乡,也是闻名海内外的红色圣地。改革开放以来,韶山人民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传统、利用红色资源,用双手写下红色圣地从偏僻落后的小山村发展为富裕繁荣新城市的巨变。


 改革开放初期,韶山供参观的场所仅有毛泽东同志故居、滴水洞和毛泽东同志纪念馆。1990年12月,韶山撤区设市。为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韶山于1993年顺利建成毛泽东同志铜像广场,2008年完成改扩建并更名为毛泽东广场;2013年改造提质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现有12个展厅为基本陈列,包括《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生平事迹展;4个展厅为专题陈列,包括《毛泽东遗物展》《毛泽东一家六烈士》等。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与此同时,韶山强化经济建设中心和改革开放意识,开启振兴韶山经济征程。到如今,韶山城乡基础设施日益完备,交通顺畅便捷,城市扩容提质,园区初具规模,经济快速发展,树立了“红色圣地、发展热土、和谐典范”的崭新形象。

宁乡花明楼,是一代伟人刘少奇的故乡。在花明楼景区拍摄的大型史诗电视剧《共产党人刘少奇》、电视文献纪录片《刘少奇的故事》,编辑出版的《追寻刘少奇足迹》丛书,由刘源将军撰写故事脚本、题写书名的大型系列连环画《我的父亲刘少奇》……在这里,红色文化正通过一部部精心制作的文艺作品向外传播。

潇湘大地,处处热土。如今,湖南人正为湖南的红色基因注入新的动力,让湖南的红色文化越来越“火”,让这一片“红”,越来越生动,越来越耀眼。

文化场馆渐成“网红”

在湖南,李自健美术馆、谢子龙摄影博物馆等众多文化艺术场馆,正凭借高颜值的外观和有艺术灵魂的展览,逐渐成为了年轻人打卡看展的“网红”景点。


李自健美术馆位于长沙湘府路大桥西侧,毗邻洋湖湿地公园,由中国旅美艺术家李自健夫妇独资创建,占地面积1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周围湖面绿地面积共180余亩,于2017年7月被世界纪录认证机构(WRCA)认证为“全球最大的艺术家个人美术馆”。   

李自健美术馆的设计独具匠心,从上方俯瞰,建筑主体中有一个巨型的圆环,天圆地方的建筑造型,公共空间被置于巨型圆环的檐下,光线透过如同日晷般的巨型圆环,投影在恒定的、深景透视的空间廊道中,产生出一种永恒与静态的空间体验。美妙的建筑,在洋湖湿地之中,与蓝天、绿草、湿地融为一体,随手一拍都是美丽图画,成为年轻人必到的打卡之地。

自2016年国庆开馆以来,李自健美术馆举办了李自健油画展、星云大师一笔字书法展等常设展览,希热布藏族唐卡艺术展、齐白石真迹珍品展、基弗艺术大展、中国近现代国画大师真迹展等临时展览,共接待观众170余万人次。仅今年前8个月,接待观众就达47万余人次,参观团队416批。从去年6月至今,接待外国来宾团队48批,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城市客厅。

与李自健美术馆比邻而居的,便是谢子龙摄影博物馆。它是一座纯白色的现代化建筑,呈现出别致的几何造型,灰白的冷色格调独树一帜,给人强烈的现代感和艺术感。美国著名收藏家、纽约AIPAD摄影博览会创始人之一史蒂芬·怀特对它赞赏不已:“当我刚来长沙,被带到这座艺术馆跟前的时候,我感叹它令人惊叹的建筑外形已经为长沙的风貌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秉承“收藏中国影像历史”“弘扬影像艺术文化”的主旨,该馆经常举行不同类型的摄影展,如法国现代摄影奠基人布鲁诺·赫基亚的《相形诗意》,荷兰皇家御用摄影师、时尚摄影大师埃文·奥拉夫的《平行》,《回眸—法国摄影历史收藏展(1845—1995)》,以满足不同观众的喜好,也让公众接触到不同的艺术类型,享受艺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