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时报

首页  >> 今日青岛  >> 查看详情

榼子王”43年潜心雕刻200多个图案

2022-08-02 18:34:43 来源: 非洲时报 阅读 (7965次)

王丕文正在雕刻榼子 康晓欢 摄

近日,在青岛酒店技术管理学院,一堂特殊的“手造课”吸引了众多学生。讲台上的老师,正是青岛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葛村榼子”代表性传承人——“榼子王”王丕文。

榼子为青岛即墨当地独有的食印,又叫 “饽饽榼子”。最早记载于北魏时期的《齐民要术》,后经各朝代发展延续至今,尤以葛村榼子最负盛名。榼子由即墨手艺人用实木手工精心雕刻而成。手工雕刻榼子是葛村王姓家族世代相传的一个独特的手艺,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王丕文和他的作品 康晓欢 摄

14岁那年,王丕文开始学习制作榼子,迄今手拿刻刀已43年。木屑纷飞之间,一块普通的梨木,就变成栩栩如生的“饽饽榼子”。买树选料、大锯拼板、晾干、画纸样、弯锯切割、锅蒸包浆、电刨抛光、凿框刻花……在王丕文手中,一个普通的榼子从选料到刻花成型仅用2个小时,到目前为止,他制作的最大的一个榼子长达1.35米,被各级博物馆收藏的作品已达500余件。

据王丕文介绍,他创作的榼子图案达200多种,除常见的“福禄寿喜”“十二生肖”图案外,还创新制作了“龙凤呈祥”婚礼纪念工艺榼子,而五件套mini型工艺榼子、超大型面鱼榼子等则作为工艺品装饰被不少市民收藏。

为传承“手造技艺”,近年来,王丕文先后走进青岛10多所高校传授榼子文化,所讲课程深得学生喜爱。此外,他经常与爱好者们交流制作榼子的技艺与心得,甚至玩起了抖音,直播手造故事,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手造粉丝”。(康晓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