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时报

首页  >> 中国新闻  >> 查看详情

沪伦通正式启动,意味中国股民能买英国股票了?

2019-06-17 21:44:30 来源: 中新网 阅读 (11200次)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6月17日电 (记者 邱宇)沪伦通17日正式启动,华泰证券发行的沪伦通下首只全球存托凭证产品在英国伦交所挂牌交易。

  同日,中国证监会和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发布沪伦通联合公告,原则上批准了上交所和伦交所开展沪伦通,双方监管机构将就沪伦通跨境证券监管执法开展合作。

  沪伦通到底怎么“通”,A股投资者是不是都能买英国股票了,这对市场有什么影响?

资料图:成都某证券营业部内股民在关注大盘走势。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张浪 摄
资料图:成都某证券营业部内股民在关注大盘走势。 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什么是沪伦通?

  根据上交所的定义,沪伦通,即上海证券交易所与伦敦证券交易所互联互通机制,是指符合条件的两地上市公司,依照对方市场的法律法规,发行存托凭证(DR)并在对方市场上市交易。

  具体来讲,伦交所上市公司的基础股票可以通过跨境转换等方式,转换成中国存托凭证(CDR)在上交所交易;上交所上市公司可以把股票转换成全球存托凭证(GDR)在伦交所交易。

  也就是说,有了沪伦通,投资者就可以在上交所交易一部分伦交所上市公司的存托凭证了。

  哪些人可以买?

  想在上交所购买伦交所上市公司的存托凭证,是要跨过一定门槛的。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与伦敦证券交易所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上市交易暂行办法》,个人投资者参与中国存托凭证交易,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申请权限开通前20个交易日证券账户及资金账户内的资产日均不低于人民币300万元。并且,这300万元人民币不包括该投资者通过融资融券交易融入的资金和证券。

  另外,还不能存在严重的不良诚信记录,不存在境内法律、上交所业务规则等规定的禁止或限制参与证券交易的情形。

  与沪深港通有何异同?

  沪伦通和沪深港通虽然同为交易所的互联互通机制,但仍存在明显差异。

  形象地说,沪深港通是两地的投资者互相到对方市场直接买卖股票,“投资者”跨境,但产品仍在对方市场。

  而沪伦通是将对方市场的股票转换成存托凭证到本地市场挂牌交易,“产品”跨境,但投资者仍在本地市场。

  用一句话总结,就是沪伦通是“产品”跨境,沪深港通是“投资者”跨境。

资料图:海口某证券营业部的股民关注大盘走势。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骆云飞 摄
资料图:海口某证券营业部的股民关注大盘走势。 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

  会有哪些企业能进沪伦通?

  北京时间6月17日,华泰证券发行的沪伦通下首只全球存托凭证产品在伦交所正式挂牌交易。

  几日前,华泰证券曾发布公告称,其沪伦通项下全球存托凭证(GDR)的发行获得了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批准。

  根据公告,华泰证券拟初始发行不超过7501.37万份GDR,其中每份GDR代表10股公司A股股票。此外,稳定价格操作人可以通过行使超额配售权,要求发行人额外发行不超过750.13万份且不超过实际初始发售规模10%的GDR。

  华泰证券已确定GDR的最终价格,每份为20.5美元,募集资金总额为16.92亿美元。

  从目前来看,仍只有华泰证券一家公开宣布伦交所上市计划,后续其他企业的上市进程、交易过程中的问题解决等,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中国证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称,标的企业会选择优质的上市公司,倾向于业绩好、公司经营规范的蓝筹企业,也会同英国方面共同商讨,在家数、规模、估值水平等方面选取比较对等的企业。

人民币资料图。<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 >中新网</a>记者 李金磊 摄
人民币资料图。中新网记者 李金磊 摄

  有何重要意义?

  作为连接中国和英国资本市场的特殊“桥梁”,沪伦通源起于2015年9月举行的第七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过去四年间,中英双方都在为这座连接两大金融中心城市的桥梁早日“通车”积极准备。

  上交所在公告中称,沪伦通有利于扩大我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提高境内市场的深度和国际化水平,推动境内证券机构开展跨境证券业务,提升证券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信证券研报认为,“沪伦通”的开通对人民币国际化而言具有重要意义。短期来看,“沪伦通”仅仅是两地上市公司二次发行的便捷通道,中国资本管制的影响将限制海外资本流动性对中国A股的影响。但伦敦作为国际外汇交易中心,是人民币国际化最佳的起点,从证券市场试点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可能是未来人民币国际化的方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