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时报

首页  >> 中国新闻  >> 查看详情

燕归来,花满天蟾——记华府“五朵金花”

2025-05-21 00:11:15 来源: 非洲时报 阅读 (8727次)

      六月二十九号上海天蟾舞台,华盛顿“京剧之花”剧团将举办专场演出,献演经典剧目《十三妹•悦来店》、《秋江》、《西厢记•长亭》、《宇宙锋•修本装疯》、《抗金兵》。
“京剧之花”剧团是一个在大洋彼岸华盛顿成立的文化机构。五位创始人黄岫如、谢晓贤、王梅、茹燕和翁叙園 ,华府人称“五朵京花” ,“京剧之花”十年前在上海举办过一次专场,也在天蟾,上海戏迷记忆深刻。

      十二年前,黄岫如、谢晓贤、王梅、茹燕、翁叙園五位京剧票友走在一起,共同创立华盛顿“京剧之花”。

       “‘京剧之花’不能是传统意义上的京剧票房,不能仅仅满足于华人圈子的自娱自乐”,五位创办人认为,虽然梅兰芳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就把京剧带到了美国,但今天绝大多数居住在美国的人,对京剧毫无所知,甚至从未听闻。京剧之花这五位成员,决心要在美国首都、这世界政治和文化的中心、这个居住着六百多万白人、黑人、南美人、中东人、非洲人、亚洲人的地方,用英文向他们讲述什么是京剧。

       “京剧之花”五位成员,简称五朵京花,各自在科技界、教育界、国际组织任职多年。十二年来,她们秉持初衷,用业余时间,已经向十万余人介绍京剧,并把“京剧之花”经营成了一个在美东地区颇具知名度的非盈利文化机构。从政府部门到民间社团,都知道“京剧之花”办事很严谨、团队很契合、成果很显著。五个女人,在这十二年的合作中,不但没有散伙,而且组成了一个姐妹情深的的团体。


黄岫如 - 《状元媒》

       “京剧之花”的组建,最初由黄岫如牵头,她也在这十二年中以总负责人的身份,为这个组织的发展,鞠躬尽瘁。用她自己的话说,她是把“京剧之花”当作自己的主业来经营,视为自己的孩子来培植。她的自信和负责,十年如一日的稳定,不因外在情况的变化而改变。敢说敢做有担当,这是一个组织的带头人该有的素质。凡是于“京剧之花”发展有益的事,她不会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当说的话,她必说,不在乎得罪人;当去的地方,她必去,不在乎路远;当接的演出,她必上,不在乎条件简陋;当申请的款项,她必出手,不在乎为赶工废寝忘餐。她家的地下室是“京剧之花”的总部,里面有刀枪剑戟、官帽宫装、京花历年的资料信息。她在家的每一天,就是在京花堆里游走。她总是在计划十年、二十年之后“京剧之花”该走的方向、留意可接班的人。她也是京花中唯一唱张派的,这次要在天蟾舞台演出“西厢记”,用张派的婉转腾挪,唱崔莺莺的离别情肠。


谢晓贤 《宇宙锋》

      谢晓贤和王梅,一个是谢家姑奶奶,一个是谢家媳妇。一家人两幢房子,隐在一道翠竹屏障后面,毗邻而居。除了常年吃不完的油焖笋、腌笃鲜,竹子砍下来做过京胡的筒,做过“白蛇传”水斗中的旗杆,也做过马鞭枪杆。竹林隐秘处,常传出夜半歌声,那是谢晓贤凌晨一两点在练戏。她是大青衣,惯演王宝钏、赵艳容、王春娥这类梅派唱功戏。她做事的投入认真,是人尽皆知的,交给她的事情,比如踏勘演出场地、试验剧场灯光音响、编排校对字幕,她会不分昼夜照顾到每个角落,火眼金睛揪出数千个简体字中有一个繁体字。十年前她负责上海演出的具体事务,上海京剧院的人,收到她发出的电邮、微信,总是在美国时间凌晨两三点、甚至三四点,都疑惑这位女士怎么能彻夜不寐地埋头做事?她又是如此宽容大度,毫不计较别人的不耐烦,让有时不免要埋怨她过于慎密精细的人,也诚恳地为她竖起大拇指。


王梅 《抗金兵 》

      王梅是谢晓贤的弟媳,是负责“京剧之花”乐队和剧务的主将,几乎已经是这方面的专家了。她叫得出繁杂戏服每一片配搭的专用名词,懂得锣鼓点哪儿该急该缓该下去该收起。她是篮球健将,根据自身特长,选择专攻梅派歌舞剧,拿下了“天女散花”、“廉锦枫”、“霸王别姬”等既重唱腔、又身段繁复的戏。这次来上海演出,更是选了一出专业也不常演的“抗金兵”,满台将近四十人,围着她这个扎靠戴翎、顶天立地的梁红玉!这样的场面,美国的票友是一辈子都不敢想的。作为梅派票友,她能歌善舞;作为谢家媳妇,她操持家事,好客热情;她家的客厅,是华府迎来送往各路京剧名家的据点。她随时可以摆出满桌的佳肴美酒,八宝饭、走油蹄胖、手擀饺子皮。。。上海人家的天津媳妇,南腔北调各有味道,中心是一家三代对京剧的爱好。

茹燕 - 游龙戏凤

      茹燕是京剧世家茹莱卿、茹富兰的后人,武生大家茹元俊是她的伯伯。这样的世家出身,既让她自豪,也给她压力。虽然没进科班、不是专业,自幼耳濡目染的熏陶,已然在她血液中注入了唱念做打的神韵。她一出台就能醒观众的精神,张口就是正宗的京韵,观众都看不出台上这个演员是位票友,她几乎就是茹家一颗失落舞台的珍珠。即便如此,茹燕总认为唱戏,自己是初学者,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生怕台上出现闪失,有损世家的声誉。她内心纯净,性情温婉,说话做事不存一点杂念。为“京剧之花”的一个讲座,她可以在风雪天早上六点出门,开一个多小时的车,毫不抱怨。这次她选演“秋江”,一出纯美的小戏,是为了圆表演一折昆曲剧目的梦想。为此,她一年多前就在银川寻师学练。最近她的老师离世,她伤感之余,表示要尽力演好这折戏,以缅怀老师倾囊教授的苦心。


翁叙園 - 《十三妹 》

       翁叙園是五朵京花中年纪最小的,她在香港新闻界工作时,正是京剧界顶级艺术家们活跃于东方之珠的年代,让她在对京剧所知不多的年纪,看过了梅葆玖、袁世海、马长礼、杜近芳、李世济、李炳淑、李维康等一众名角的舞台风采。她随梅派名票包幼蝶先生学戏的几年,从名家口中,知道了一点京剧之美,梅派之正,呈现之难,便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于是她在“京剧之花”里面,多以主持人、主讲人的工作为主,并包揽了几乎所有的文稿撰写。她有一件裁剪合身的绛色旗袍,每逢为正式或大型京花活动做主持,必穿身上,觉得京剧之美,尤其梅派,就如旗袍,增一寸减一分,都影响味道。她行文总避免用“弘扬国粹”之类的大话。传扬京剧,只为其美,美的东西,应该推给还不知道的人。这次选演武旦戏“十三妹”,是一个令她后悔的大胆决定,说初时无知,待意识到了这出戏出乎意料的难度,时间迫近,已经没有回头路了。

      这五位女性,十二年间倾尽心力向非华人介绍京剧,事务繁多,冲突难免,却都能彼此间互知互谅。每逢出车去纽约、费城、或别的地方执行远途任务,一路上总是欢声笑语。年华老去,而姐妹情谊益增,这是难得的人生相遇,是足可书写的金兰契约。散时各自芬芳,聚时灼灼其华,只因京剧,只为京剧。(文:公羽)

 

六月二十九号下午一点半,逸夫舞台,邀您共赏华府“五朵金花”带来的精彩戏目:《十三妹•悦来店》、《秋江》、《西厢记•长亭》、《宇宙锋•修本装疯》、《抗金兵》。
公益演出的票务信息,请留意后续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