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院士齊聚一堂,為「數字福建」的發展出謀劃策,共話未來發展新藍圖。(大公文匯網記者 蔣煌基 攝)
(大公文匯網記者 蔣煌基 福州報道)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今日(29日)在福州開幕。作為本屆數字峰會的特色活動之一,「院士專家行」(論壇)28日晚間舉行。本次「院士專家行」(論壇)以「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為主題,由福州市人民政府主辦,數字中國研究院(福建)、福州市數據管理局、CCF中國數字經濟50人論壇共同承辦。眾多院士齊聚一堂,為「數字福建」的發展出謀劃策,共話未來發展新藍圖。
「福建是數字中國建設的思想源頭和實踐起點。」福建省委組織部部長苗廷紅在致辭中表示,早在2000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就極具前瞻性地做出了建設「數字福建」的戰略部署,引領福建走出了一條「點數成金 數實融合」的發展之路。她亦稱,2024年,福建數字經濟規模已達3.2萬億(人民幣),佔經濟總量的55%。去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親臨福建考察,強調要結合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應用推廣,加快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上闖出新路。
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今日(29日)在福州開幕。(大公文匯網記者 蔣煌基 攝)
「我們將不斷推動數據要素和人工智能技術深度融合,為推動形成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能。」國家數據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余英指出,數據事業在當下發展中的關鍵作用,希望院士專家為數據要素與人工智能技術融合出謀劃策。
論壇期間,圍繞人工智能大模型賦能千行百業高質量發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等主題,院士們展開深入討論,並為「數字福建」建設提出諸多建設性建議。中國科學院童慶禧院士建議,福建可以針對遙感數據的應用,發展適配時空多維信息的大模型,以更好地處理海量遙感數據。中國工程院吳志強院士認為,要培養AI訓練師、AI營養師等新興職業,同時鼓勵青年在人工智能領域創新,為他們提供成長空間。
中國工程院陳軍院士提出打造公共產品,構建通用的人工智能工具,避免行業內各自為戰;還要打造良好生態,引導人們轉型為知識工程師,推動人機協作。中國工程院劉韻潔院士建議,打造行業應用時要注重網絡環境建設,國家需做好頂層設計,解決企業在應用過程中遇到的算不了、算不起、算不好的問題。在分析福建省推動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創新發展的舉措時,院士們建議,福建要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提升人工智能研發與百行千業的契合度。
在探討福建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的路徑時,中國科學院林惠民院士指出,福建要加大原始創新投入,擺脫對外部技術的依賴,實現科技自立自強。中國工程院鄧中翰院士建議,福建應抓住「數字中國」建設機遇,充分利用科技驅動、市場驅動和資本驅動三種融合模式,打造新時代新質生產力。中國科學院周成虎院士強調,政府要發揮更大作用,搭建政務平台,以科技金融助力產業發展,提升福建的創新吸引力。中國工程院郭仁忠院士認為,福建要重視基礎研究,均衡科技資源分布,同時利用好海外華僑資源,加強國際科技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