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时报

首页  >> 中国新闻  >> 查看详情

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志強:像DeepSeek這樣水平的團隊 中國起碼有18個

2025-04-29 19:56:14 来源: 大公文匯網 阅读 (8739次)

吳志強透露,中國至少有18個與DeepSeek水平相當的團隊。(大公文匯網記者 蔣煌基 攝)


       (大公文匯網記者 蔣煌基 福州報道)「DeepSeek不是一天出來的,就像前兩年的ChatGPT不是一天出來一樣。」長期關注、研究人工智能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志強28日晚間在福建福州舉行的「院士專家行」活動上透露,中國至少有18個與DeepSeek水平相當的團隊,彰顯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蘊藏的實力。

       據介紹,早在2014年,中國工程院組建了專業團隊,每周對全球人工智能領域的理論、模型、技術、案例等進行全面追蹤、形成報告,至今已堅持十年。「到現在已經四五百周,ChatGPT出來的三年前我們就開始關注,在16000個我們跟蹤的人工智能團隊中,它是被我們打到最高60分五星級裏的一個,它只是一個而已,還有更多。」

       吳志強稱,早期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喂料」訓練時,什麼原料都吸收,但往往原料魚目混珠,信息真真假假;另一方面,因為大規模的「喂料」,導致算力消耗巨大。自2020年後,中國科學界開始轉變思路,集中精力突破精準專業小模型,利用各領域精良文獻訓練,走出一條以5%~10%算力實現更精準效果的特色之路。

       吳志強以福建為例,闡述了以「道法自然」發展人工智能的理念。「福建的生態為什麼那麼好?因為有陽光、有海風、有山泉。發展人工智能生態要向自然生態學習,陽光在哪、雨露在哪、山泉在哪,營養的土在哪,這些如果很清楚,馬上就能想通創新生態、人工智能生態怎麼能快速綻放、繁榮。」他說。

       吳志強還特別建議,要更加托舉青年、招募青年,讓更多青年人集聚在人工智能領域,假以時日就會厚積薄發。三年前,吳志強團隊的學生開發了一個AI智能體。該智能體以吳志強寫過、發表過的論文,對人工智能模型進行訓練。「這個『AI吳志強』,我試了很久,我很驚訝,它非常精準。」吳志強以此為例強調,這個智能體純屬他的學生「玩」出來而已,根本沒人布置,也完全沒有計劃。「這類的『青年湧現』是中國未來在人工智能領域需重要關注的方向,眼睛要看到青年,鼓勵青年,給他們營養,他們一定能玩出世界大的項目。」吳志強說。

       「我認為對任何一個創新的團隊,在自己從事的領域都要勇敢挑戰在行業中最困難的問題。DeepSeek就解決了好多問題,比方說只有大算力才能出現大智能這樣一個定義,有沒有可能我少用一些算力也能出現更高的智能?它做到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韻潔說,他對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充滿信心,認為中國在行業大模型賦能產業方面具備優勢。「我們的行業最齊、數據最齊,這是AI最重要的基礎;再加上我們有些開源的大模型,包括有些好的算法,我認為我們完全可以在行業在製造業方面走在前面。」劉韻潔說。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軍認為,需正確引導人工智能發展,「把很多費力的、危險的工作交給機器去做,人去做知識工程師,總結知識、凝練知識」,構建良好的人工智能生態。「在人工智能時代,很多人很恐慌,認為自己將來要失業了或者自己的孩子要失業了。我認為,如果我們搞人工智能搞到最後把我們所做的專業消滅了,把我們行業消滅了我們就是一種罪過,我們不應該走這條路。」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