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时报

首页  >> 中国新闻  >> 查看详情

万里为邻,望之可亲

2024-11-20 22:42:51 来源: 中国电视报 阅读 (8874次)

秘魯是一個多山國家,安第斯山脈縱貫全國,亞馬孫河也發源于此;它是全球羊駝數量最多的國家,光顔色就有20多種;它雖然與中國相隔一個太平洋,但是那裏的人民會親切地稱呼中國人爲“老鄉”。中國與秘魯之間,有着穿越時間、跨越山海的深情厚誼。

古老磚石

架構文明互鑒之橋

      中國的萬裏長城與秘魯的馬丘比丘都是用磚石築起的偉大奇迹,是人類文明與智慧的壯麗體現。它們相隔萬裏,卻又息息相通。總台紀錄片《從長城到馬丘比丘》不僅展現了中國與秘魯遙相輝映的悠久曆史,還把兩國的燦爛文化緊密聯系在一起。

△《從長城到馬丘比丘》宣傳片

      這部紀錄片已于當地時間11月15日在秘魯正式首映,北京時間11月17日上午在CGTN和央視頻以中、英、西、法、阿、俄、克丘亞語等7種語言面向全球公映。帶領觀衆解碼兩大文明基因間的微妙互動,探秘磚石築起的偉大奇迹。片中,來自秘魯古代西坎文化的黃金面具與中國金沙遺址出土的黃金面具“面對面”相遇,一個是中國古蜀文明,一個是秘魯印加文明,兩大文明的祖先相隔萬裏,卻存在許多奇妙的相似之處。

      時光穿越到21世紀,在中國,尋找長城古地圖的老教授、走遍長城的90後攝影師、依托數字化技術爲長城搭建三維模型的工程師……他們對一磚一石悉心守護,讓文明的力量傳承延續。而秘魯青年馬庫斯來到中國長城腳下的村莊體驗長城保護志願者的工作,則讓兩國人民對文明互鑒的意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随着文化的不斷溝通交流,兩國人民心靈交彙,秘魯街頭随處可見挂着“Chifa(吃飯)”牌子的餐廳、兩國人民愛不釋手的羊駝玩偶……家鄉與遠方在“民相親”和“心相通”的過程中不再有邊界,文明與文明之間的同頻共振,是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華彩篇章。 

建設一個讓孩子們

擁有未來的國家

      今年7月,總台《高端訪談》曾專訪秘魯總統博魯阿爾特。乘坐高鐵感受“中國速度”、走訪企業體驗“中國科技”,讓她對中國式現代化有了更深的體會。當主持人鄒韻問及國家發展願景,她數度哽咽:“我想建設一個讓孩子們擁有未來的國家。”她表示,秘魯仍然有些家庭一天隻能吃一頓飯。她希望秘魯的婦女、兒童在回家的路上可以不被襲擊,希望秘魯的窮人不再受饑餓困擾,希望秘魯有更多醫院,希望年輕人有機會上大學。

      而現在,錢凱港助力中秘兩國駛向了共同發展繁榮的新航路。這個位于秘魯首都利馬以北80公裏的港口是中秘共建“一帶一路”重點項目,也是南美首個智慧港口和綠色港口。随着中秘兩國元首宣布“開港”,中遠“秘魯輪”“新上海輪”開始裝卸作業,“騰飛輪”鳴笛遠航,集裝箱卡車忙碌穿行……秘魯總統博魯阿爾特表示,這是全體秘魯人民引以爲豪的曆史性時刻。

      “錢凱”在秘魯官方語言西班牙語中有着與“上海”相似的發音。這樣的巧合似乎也喻示着這段跨越太平洋共建之緣的美好未來。“從錢凱到上海”,這條“新時代的印加古道”将架設起兩大文明古國的交融之橋、兩個友好民族的友誼深化之橋。

秘魯友人的跨國“尋恩”

      秘魯是中國在太平洋對岸的“鄰居”,中秘親如一家的友好情誼早已在兩國人民心中生根發芽。已故秘魯作家、記者安東尼奧·阿爾塞的故事,就是中秘人民深情厚誼的生動寫照。

      上世紀60年代起,安東尼奧多次赴中國采訪報道,向拉美民衆展示真實的中國。1970年,安東尼奧的小女兒梅梅在北京出生,不幸罹患敗血症,性命危在旦夕。周恩來總理得知後,立即安排醫學專家進行全力救治,通過中國醫療團隊的悉心治療,梅梅最終轉危爲安。

△梅梅與主治醫生的合照

      跨越半個世紀,安東尼奧的後代一直渴望尋找到當年救助梅梅的中國醫生,表達感激之情。總台中文國際頻道(CCTV-4)《中國緣》欄目組根據線索多方尋找,最終找到當時的醫院和留存的檔案,通過泛黃的病曆上一個時代久遠的簽字,找到了當年救治梅梅的醫生。欄目幫助安東尼奧的後人完成了跨國“尋恩”,并獨家記錄了他們尋找中國恩人的動人場景。梅梅激動地說:“我母親給了我第一次生命,你們給了我第二次生命!”



      《中國緣》系列紀錄片《中秘情緣》講述了安東尼奧的後代跨國“尋恩”的故事,将于11月24日22:00在中文國際頻道(CCTV-4)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