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时报

首页  >> 中国新闻  >> 查看详情

从“闯”到“创”,南粤涛头风正劲 ——广州开发区40周年改革创新的经验与启示

2024-10-28 22:30:49 来源: 光明日报 阅读 (8857次)

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贾自豪摄/光明图片

广州开发区推出一系列企业办电降本增效具体措施,优化营商环境。资料图片

广州开发区政务窗口便利了企业业务办理。 李剑锋摄/光明图片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式现代化】

今年是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40周年。历经40年艰苦奋斗,国家级经开区以千分之三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全国十分之一的地区生产总值、五分之一的利用外资和外贸总额。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建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40年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创新,艰苦奋斗、锐意进取,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为全国改革探路、为全国发展打样,是国家级经开区的重要职责。作为首批国家级经开区、广州改革开放起步最早的地方,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40年来在法治建设、管理体制、市场环境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大胆探索,积累了一大批首创经验,在改革开放大潮中闯出一条新路子,引领着广州经济的发展腾飞。

立法先行 优化营商环境

广州人大概不会忘记,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拂过南粤大地之时,各国外商纷纷踏上中国国土,寻求合作。而能否留住外资、能否进一步与国际接轨,有力的法治保障是关键。为此,刚刚成立的广州开发区提出“依法建(治)区”的理念。

1985年4月,广州开发区挂牌成立仅半年后,广州市政府就发布了《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暂行条例》。1987年2月19日,《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实施。

“《条例》的颁布实施在当时开创了全国经开区立法的先河,对推动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广州市黄埔区司法局局长黄娇娥表示,“当时外商很强调一点:一切要‘依法办事’。《条例》的出台帮助开发区营造了一个稳定的、可预期的制度环境,给了投资者特别是外商投资者信心,可以说这是广州开发区抢占先机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自成立以来,广州开发区作为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始终保持着对外资的强劲吸引力。40年来,广州开发区累计设立外资企业超5000家。2023年,广州开发区全年实际使用外资首次突破30亿美元,占广州实际使用外资的44.4%,连续5年位居国家级经开区之首,堪称广州乃至华南地区最受外资欢迎的城区。

今年,新修订的《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经广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自2024年11月1日起施行。

“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广州开发区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一系列新挑战。”黄娇娥表示,立足新发展阶段,《条例》的修订旨在通过立法破解开发区发展瓶颈,巩固40年改革经验成果,更好推动开发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坚定不移地扛住‘改革先锋’的大旗,就得拿出十足的勇气和魄力,大胆闯、大胆试、大胆改!”广州开发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单宁伟表示,近年来,广州开发区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政策支持、企业和人才服务等领域改革,率先建设行政审批全流程“阳光查”系统,率先创立“承诺制信任审批”,率先推出“一门受理、限时办结”政策兑现服务和“秒批”政务服务事项,创新工业园区转供电改革……

据统计,从成立初期的5.74亿元至2023年的3762.06亿元——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达8%,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接近9000亿元,在全国229家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综合排名稳居全国第二。

精准服务 激发市场活力

企业蓬勃向上的创造力,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一切为了企业,一切为了投资者”,已成为广州开发区成立40年来最深入人心的服务理念之一。

“广州开发区自成立以来,营商环境经历了几次显著跃升。”广州开发区营商环境改革局局长李永伟表示,“最开始是凭借硬件建设、资源倾斜;之后着手推行审批制度改革;再到后来进入要素保障阶段,围绕企业匹配土地、资金等市场要素。”

“2002年,我们公司选择落户广州开发区,就是因为看到在公司建设、生产运营期间,各个职能部门极尽所能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协调匹配制造企业必要的土地、厂房、电力等生产要素。”广州鹿山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妙华表示,“企业不需要‘一对多’地找各部门去说明诉求,而是由主管部门组织协调,为企业提供‘多对一’的高效解决方案。”

“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信任筹建”、“一门式”政策兑现服务、知识产权多层次融资……近年来,广州开发区形成了一批在全省、全国可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同时,广州开发区先后设立一批专职特色机构,设立广东省首个行政审批局,成立全国首个企业筹建专职部门,设置全国首个单设区级知识产权局等。

这些特色机构,覆盖了行政审批、企业筹建、营商环境改革、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等方方面面,以职能归口管理破除了过去“多头管理”的碎片化治理结构。

“企业诉求发生了变化,我们的服务理念也应该相应转变,要向个性化、精细化的增值服务转变。”李永伟表示,近年来,广州开发区不断拓展政企沟通新渠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沟通交流体系。“我们首创营商环境观察员制度,设立营商环境观测点,建立了问题诉求收集、交办、解决、反馈、评价的全流程闭环机制。”他说。

近年来,诸多新兴企业落户广州开发区,鸿基创能科技有限公司就是该区落户的第一家氢能企业。该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曾东表示,团队经过横向比较,最终选择落地广州开发区,就是认为这里产业链配套、高校人才资源及营商环境等综合实力一流。作为广州开发区营商环境观察员,曾东多次去相关单位调研,“政府说话算数,承诺及时兑现,便利企业办事,这些对于企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广州开发区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头号工程”来抓,让本土企业茁壮成长,市场主体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截至2024年9月底,广州开发区共有各类经营主体27.04万户,其中企业20万户。对于一个只有122万常住人口的城区来说,无论市场主体总量还是创业密度,均居全国主要城区前列。这些企业,既有以世界500强企业、中国500强企业、上市企业、独角兽企业为代表的龙头企业,也不乏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形成了“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格局。

护航创新 推动高质量发展

历经40年的高速发展后,广州开发区改革创新的势头依旧强劲。

今年6月27日,全国首个行政领域数字经济知识产权保护行动方案——《广州开发区、广州市黄埔区加强数字经济知识产权保护行动方案》发布,该方案重点围绕5个方面提出20项具体任务,推动知识产权更好赋能该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正是看中了广州开发区对知识产权的大力保护,来自澳门的陈祥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片创新热土。2020年2月,陈祥成立了广州神农智联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落户于广州开发区澳门青年人创新部落。神农智联与清华珠三角研究院、澳门青创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神农数字技术研发中心,基于区块链、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了溯源链农产品综合交易平台,以数赋智推动茶叶、中药材产业发展。

近年来,粤港澳三地的科技交流合作在广州开发区不断开花结果。

香港青年陈子翔是水中银(国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他的项目落户广州开发区之后,在清华珠三角研究院的支持下成立了清华珠三角研究院生物检测大数据研发中心,通过生物科技与大数据帮助企业优化原料管理,增强研发实力;香港青年创业者伍子龙带领的华港龙生物科技受清华珠三角研究院邀请,在2022年6月落户广州开发区,专注于药物和细胞的透皮递送技术研究……

目前,广州开发区建成了以广州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为引领的战略科创平台集群,集聚各类科研机构超1000家,研发投入强度达6.65%,形成产业链孵化链条,为湾区科研人员和创业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支持。

“作为全国唯一开展知识产权运用与保护综合改革试验的区域,广州开发区持续推动粤港澳知识产权开放合作,促进粤港澳知识产权要素融通发展,为激发区域科技创新活力提供支撑。”广州开发区知识产权局局长钟梓坚介绍,目前,广州开发区与广东省知识产权研究会、国际争议解决及风险管理协会(香港)、澳门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共建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调解中心,整合粤港澳三地专业调解资源力量,致力于为企业、商业组织和个人提供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替代性纠纷解决等服务。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吴春燕 唐一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