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时报

首页  >> 中国新闻  >> 查看详情

擁6項專利 粵造網球拍 「出征」巴黎奧運賽場

2024-08-05 17:52:32 来源: 大公報 阅读 (9014次)


(大公報記者 盧靜怡)當地時間3日,中國女將鄭欽文奪得奧運會網球女單冠軍,創造歷史,揚威巴黎!在運動員揮汗如雨的奧運賽場上,「中國製造」的網球拍同樣熠熠閃耀、倍受矚目。連日來,廣東河源昂泰複合材料有限公司的工人們忙得不亦樂乎,車間內一條條生產線不間斷地生產網球拍、羽毛球拍、沙灘球拍等體育用品。公司負責人王雷表示,「這次我們供給奧運的訂單,一個拍子上最少有6項是我們自主研發的專利,在減震、吸震方面會有更好的表現。」此外,還有來自廣東江門的網球穿線師趙景生奔赴法國前線,在比賽場地為奧運會運動員的球拍穿線。

當地時間3日,在女子單打決賽中,21歲的中國選手鄭欽文為中國獲得了奧運史上的首枚網球女單金牌。這個振奮人心的消息,令河源昂泰複合材料有限公司的工人們倍感自豪。「和代表國家出戰的運動員一樣,對於自家的網球拍、羽毛球拍出現在海外賽場上,覺得『既驕傲又緊張』。」據王雷介紹,公司製作的高端運動球拍早年就曾在法國網球公開賽等大型賽事上「露面」。2024年巴黎奧運會期間,該公司網球拍成為奧運賽事官方指定供應商。

粵企前7月球拍出口法國超4500萬元

「東西不能做『砸』,我們的產品一點都不能馬虎,質量方面我們還是非常有信心的。」王雷表示,為了保持產品科技含量,公司團隊一直在嘗試研發新技術新工藝,選用碳纖維等高端材料。「總的來說,要把產品做好,不能給中國企業、廣東企業丟臉!」

在昂泰複合材料有限公司車間內,自動穿孔機、噴塗機器人生產線令人目不暇接。儘管奧運會訂單的產品早在兩個月前就運到法國,交付到客戶手裏,公司生產線依然忙碌。「巴黎奧運會的熱度逐漸上升,體育用品銷售也迎來高峰。我們公司今年歐洲國家的訂單量明顯增長,其中法國訂單漲幅較大,全年訂單已排滿。」王雷介紹,前7個月生產的球拍出口法國超4500萬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約40%,預計全年出口法國超過7000萬元。他告訴記者,目前車間正在生產的是沙灘拍,大約有500隻,均是經過選手挑選試打,針對選手定做的定製產品。

據悉,廣東企業除了參與生產2024巴黎奧運的網球拍外,還有一些專業人員已經奔赴法國前線,在比賽場地為奧運會運動員的球拍穿線。在網球界,有句行話:「三分拍七分線」。球拍是球員的「武器」,而穿線技術則是激發這「武器」潛力的關鍵。本屆奧運會網球比賽上,穿線師團隊由唯一官方服務商選派,全球僅11人。中國內地唯一一人就是來自廣東江門的趙景生。他告訴媒體:「每個人的力量和風格都不相同,如何讓球線契合球拍,讓運動員找到最佳的手感,發揮出球拍的最大性能,這是對穿線師技藝的真正考驗。」

一天穿30支球拍 「連飯都顧不上」

在奧運會網球賽的工作節奏是怎樣的?趙景生與其他穿線師一樣,清晨7點就抵達賽場。「比安保人員來得還早,11個人、12個小時,共穿了300多支球拍,平均每人30支球拍,每把20分鐘,忙起來連飯都顧不上吃。」穿線是技術活,也是體力活。趙景生說:「要比運動員早到,等運動員離開的時候我們才能離開,因為有些球員會要求在比賽前幾個小時才開始穿球拍。一大早開始工作,往往要忙到當天所有比賽結束。」

雖然工作十分繁重,但趙景生表示非常值得。「我從事穿線工作20多年,大賽經驗有13年了,受邀去到奧運會還是頭一回。」頭一次到現場,趙景生就見證了中國女將鄭欽文以黑馬姿態在網球女單項目勝利奪冠,更加讓他感到無比自豪和幸福。「在巴黎奧運會的賽場上,看見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的願望實現了!」
 

品牌出海|巴黎奧運 「廣東製造」亮點紛呈



東莞佳恆玩具的工作人員在生產線上忙碌,加緊出貨。

本屆巴黎奧運會現場,從賽場設施、運動器材到紀念商品,出現了大量「廣東製造」的身影:全場館清晰呈現的顯示屏、公差縮小到毫米級的乒乓球、兼具科技感與實用性的充氣排球……可以看出,製造業大省廣東在體育產品出口方面的巨大潛力。根據今年4月國家體育總局公布的體育領域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名單,2023年,中國共有體育領域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80家,其中廣東以12家排名全國第三。

「是穩紮穩打的『廣東製造』供應能力和設計能力,給了佳恆玩具拿下這批奧運訂單的競爭底氣。」東莞佳恆玩具外貿業務負責人蔣莉君回憶稱,公司去年從法國一家合作了5年的客戶手中接到了巴黎奧運會的訂單,為此,佳恆玩具迅速組建了團隊,應對這次產品的開發。短短7天時間,就做出了樣品。

「收到訂單7天,即按客戶需求交付了樣板,在11月底出廠了第一批次的訂單。」蔣莉君介紹,本次充氣排球的奧運訂單一共是5萬份,到今年5月最後一批次的產品做完,整個訂單耗時半年以上。「我們採用了現階段歐盟大力倡導的生物基材料,相比於傳統石化材料,生物基材料不僅在性能方面表現優異,更能夠從源頭減少化學工業帶來的碳排放問題,更加低碳綠色環保。」

(來源:大公報A5:要聞 2024/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