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时报

首页  >> 中国新闻  >> 查看详情

機遇香港之雙城合作|科技成果轉化平台 深港共建中試基地

2024-06-12 20:45:42 来源: 香港文匯報 阅读 (9872次)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文匯報深圳傳真)

(香港文匯報 記者 胡永愛 深圳報道)《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發布將近一年時間裏,這片以科技創新為主題的合作區正在高速建設之中。6月11日,國際產業中試平台授牌儀式在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以下簡稱河套深圳園區)舉行,4個已建成與6個籌建中的中試平台正式亮相,代表河套深圳園區正在鞏固《規劃》中「粵港澳大灣區中試轉化集聚區」的定位;未來,香港企業、高校、研究院也將參與其中或享受從技術到市場的中試公共服務平台服務。

「河套深圳園區將以市場需求為出發點,以專業的中試服務為支撐,打造從技術到中試到轉化到認證到市場的中試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面向細分領域的國際產業中試轉化基地,引進提供跨行業跨領域的高水平綜合性中試公共服務機構。」河套發展署副署長黎慧來介紹,河套深圳園區還將提供具有行業特色、滿足行業特殊場景需求的專業化中試公共服務機構,加快工藝、技術、產品從實驗室到產業化的應用及高效轉化。

10個中試平台4建成6籌建

中試是產品正式投產前的試驗,中試平台則是一種旨在提升技術成熟度、驗證工藝適應性、完善生產流程,將科技成果轉化完善為可以批量生產階段的平台。此次授牌的中試平台聚焦於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領域,重點支持港澳、國際以及內地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創新型的高科技企業突破核心關鍵核心技術,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已建設的平台中,包括香港中文大學深港創新研究院(福田)建設的河套智慧醫療機器人概念驗證中試平台;6個籌建中的中試平台中,香港城市大學物質科學研究院(福田)參與籌備建設河套電子光學儀器中試平台。

香港應科院副總裁史訓清分享香港應科院在河套深圳園區的項目發展情況。(香港文匯報記者胡永愛 攝)

據悉,河套智慧醫療機器人概念驗證中試平台已建成手術機器人臨床測試實驗室、醫療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測試基地和應用基礎技術研究中心,已在國際主流期刊與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自主申報專利成果超過15項。其研究領域將聚焦在手術機器人、醫療大數據、人工智能、感知與規劃、人機共融等領域,將來將致力於建成集醫療機器人研發、測試與驗證、科研成果轉化為一體的國際化實驗平台。河套電子光學儀器中試平台則依託香港城市大學物質科學研究院(福田),聚焦電子光學精密儀器設備領域,致力於打造高端電子顯微儀器產品研究領域,在材料、生命科學、半導體芯片檢測及應用領域的電子束檢測方向,建成世界級電子光學精密儀器設備研發基地。

港應科院園區一期建設落地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港澳及區域發展研究所副所長文雅靖認為,港中大與港城大皆是香港代表性高校,「這兩個機構入駐河套,已經起了一個表率引領作用,表明香港有很強的參與意願。未來無論是側重應用研發的,還是側重技術研發的,或是介乎兩者之間及其他延伸機構,大家將一同加速河套深圳園區成為國際化的中試平台聚集地。」

此外,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以下簡稱「香港應科院」)也參與河套建設。今年年初,香港應科院正式進駐了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項目總負責人、產品負責人均已全部到位。「香港應科院一期建設已經推進技術落地,完成了約1,000萬元人民幣的項目簽約。二期我們將在香港政府、深圳政府的支持下,邀請海內外知名教授,共同在河套深圳園區打造一個官、產、學、研、資緊密協作,產教密切融合的多方共贏合作平台,加快產業化進程。」香港應科院副總裁史訓清表示。

國際產業中試平台授牌儀式在河套深圳園區舉行。(香港文匯報記者胡永愛 攝)

河套深圳園區代表性中試平台(部分)

河套智能化自動化藥物發現中試平台(已建)

致力於構建集自動化、數字化和智能化為一體的藥物研發平台,為國內和國際頂尖藥企和生物技術企業提供服務

河套礦山具身智能機器人中試平台(已建)

依託中煤科工及多個國家級平台建設,可覆蓋不少於22種礦山機器人及不少於20項技術測試,測試能力不少於500台/年

河套化合物光芯片中試平台(已建)

以GaAs光芯片為研發核心,解決光通信及光傳感領域高端光芯片「卡脖子」難題

河套智慧醫療機器人概念驗證中試平台(已建)

致力於建成集醫療機器人研發、科研成果轉化為一體的國際化試驗平台,已建成手術機器人臨床測試實驗室等

河套人工智能測試中試平台(籌建)

依託於中關村硬創空間集團有限公司長期建設運營中試服務平台積累的豐富經驗及資源優勢,聚焦AI技術成果轉化等

河套電子光學儀器中試平台(籌建)

由香港城市大學陳福榮教授領銜,依託香港城市大學物質科學研究院(福田),致力於在材料、生命科學、半導體芯片檢測及應用領域的電子束檢測方向

日前,深港智能網聯道路實測預研在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開展,這是香港應科院與內地企業共同合作成果。(香港文匯報深圳傳真)

雙城雙向奔赴 創科集聚發展

去年8月,國務院印發《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其中確定了河套深圳園區的三大定位:即深港科技創新開放合作先導區、國際先進科技創新規則試驗區、粵港澳大灣區中試轉化集聚區。在這樣特殊的時間,河套深圳園區集中公布一批中試園區,標誌着河套深圳園區在《規劃》的指導下,正穩步實現其發展目標。

在近一年時間裏,園區三大定位相互成就。河套深圳園區吸引越來越多的香港企業和機構入駐,體驗了國際先進科技創新規則,感受到河套深圳園區的創新與開放。港企與內地企業更深入交流、互動、合作,也促成了深港科技創新開放合作先導區愈發深入人心。

港應科院芯片技術將在河套運用

讓香港文匯報記者印象深刻的是,香港應科院雖然今年才正式來到河套深圳園區,其已經開始考慮將核心芯片技術用於數據中心、人工智能計算領域,讓國內企業可以擁有自主實施產權的芯片設計方案,取代美國、日本的主流產品,從而實現合作共贏。這一年裏,深港兩座城市「雙向奔赴」得更緊密,以各自優勢緊緊相連、相互成就,像這些中試平台一樣從「零的突破」到「集聚發展」,在深圳河畔創造奇跡,讓中國技術轉化為震撼全球的中國產品。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港澳及區域發展研究所副所長文雅靖。(香港文匯報深圳傳真)

專家之言|一區兩園資源優勢 深港科企相互成就

「此次公布的中試平台,涉及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領域,其實均屬於香港科創發展的藍圖,是香港及河套合作區未來發展的重點產業。這些中試平台,是支撐香港科技創新下一步發展的很好的保障基礎。」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港澳及區域發展研究所副所長文雅靖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時說。

文雅靖認為,河套深圳園區建設中試平台意義重大,「香港有眾多優秀的高校,優勢在於基礎研發,廣東省其他城市製造業基礎雄厚,因此,過去大灣區缺的就是從基礎研發到量產之間的這個階段,即中試。」文雅靖表示河套合作區面積雖不大,但中試亦不需要很大場地,剛好可以承接這項功能。

深港共同體生態加速建成

此次10個中試平台的建設方中,不僅有內地企業,也有香港院校的研究院。在文雅靖看來,河套合作區內的深港企業未來將越來越沒有明確邊界,兩者趨向於共同體的生態。以已建成的河套礦山具身智能機器人中試平台為例,建設企業中煤科工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代表在現場表示,河套合作區鏈接深港兩地的功能是吸引他們入駐的重要原因。「實際上,進入河套的所有企業,無論是香港科研機構希望產業化,還是內地企業想突破技術,它們的目標都是兩地合作,以及利用『一區兩園』的獨特資源優勢。」文雅靖認為,借助中試平台,深港企業及機構可以發揮前後端優勢,形成相互成就、相互借鑒的共同體生態。

而對於有意向使用河套深圳園區中試平台服務的香港中小企業,文雅靖了解到河套合作署已經發布了很多面向港企的優惠政策,「建議港企多與內地政府、內地企業交流,適應內地的政策環境,找到適合自己的中試平台。同時也希望河套深圳園區能梳理出更多空間進行中試的分配與保障,並通過市場調研深入傾聽香港企業主的真實需求。」

(來源:香港文匯報A01:要聞 2024/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