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时报

首页  >> 中国新闻  >> 查看详情

機遇灣區|灣區首務挺港金融航運商貿地位

2024-06-12 20:43:09 来源: 香港文匯報 阅读 (8840次)
廣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張虎。(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香港文匯報 記者 蔡競文)國家在2019年2月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自此藍圖繪就,號角吹響,大灣區夢啟航。廣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張虎昨在廣州出席「機遇灣區」廣東主題採訪活動,他指經過5年努力,大灣區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展望未來廣東省將攜手港澳打造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走出高質量發展之路、彰顯中國式現代化特質的大灣區。下一步將朝五個方向重點發力,其中排首位的是強化發展戰略協同聯動,未來將圍繞鞏固香港金融、航運、商貿等中心的地位,積極對接香港北部都會區開發建設和澳門「1+4」適度多元發展策略,聚焦跨境基礎設施建設、科技創新合作、產業體系共建、民生深度融合等重點領域,及支持澳門打造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以更好支持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張虎表示,第二個聚焦方向是強化科技產業互促雙強。廣東省將加快建立與港澳及國際有效對接的科研管理制度,持續推動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高水平實驗室等創新平台共建共用共享,聚焦前沿優勢領域新建一批粵港澳聯合實驗室,聯合港澳推動科研攻關取得更大進展。三是強化全方位互聯互通,廣東省將攜手港澳用好管好港珠澳大橋,加快推進跨珠江口通道建設,不斷提升大灣區內外聯通能力,加快打通大灣區各類要素跨境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進一步提升人員車輛往來、貨物通關、資金跨境、數據安全傳輸等便利化水平,及進一步深化大灣區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領域的民生合作,促進公共服務融通共享。

推動科技創新 強化合作平台建設

四是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張虎指廣東省將堅定不移推動全方位對外開放,穩步推進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拓展,聯動港澳開拓國際市場、參與全球競爭,加快構建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最後是強化重大合作平台建設,他稱廣東省將充分發揮橫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作用,聯合港澳因地制宜培育各平台主導優勢領域,持續強化制度創新與規則試驗,積極推動與港澳公共服務體系銜接,「以點帶面」引領粵港澳深度融合發展。

雙向奔赴成新常態 推進「灣區通」

張虎提到,隨着粵港澳人員往來日益便捷,進一步推動三地人員往來交流,今年首5個月,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的旅客突破千萬人次,而去年香港居民北上內地約5,300萬人次,他認為港澳居民北上熱度高企,雙向奔赴已成為生活新常態。他亦透露,目前正積極推進實施「灣區通」工程,進一步打通粵港澳三地投資貿易、資質標準、市場准入等方面的堵點,實現各類資源要素流動更加便捷高效,打造最具吸引力的營商環境、創新環境。粵港政務服務「跨境通辦」正式實施,粵港兩地率先實現數字身份認證互認,108項高頻政務服務實現粵港跨境通辦,首次實現內地政務系統對香港市民身份的在線認證。

互聯互通優化升級 滿足投資需求

金融市場方面,張虎說,深港通、債券通「南向通」、跨境理財通、互換通等措施落地實施,人民幣成為粵港澳跨境收支第一大結算貨幣。而「跨境理財通2.0」於今年3月正式啟動,在投資者准入條件、參與機構範圍、合格投資產品範圍、個人投資者額度等方面進一步優化升級,更好地滿足粵港澳大灣區居民的資產配置和理財投資需求。粵港、粵澳跨境車險「等效先認」政策落地實施,去年共有超3萬港澳機動車享受到政策便利。

「機遇灣區」廣東主題採訪活動情況介紹會昨在廣州舉行。(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橫琴前海河套南沙各區情況介紹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執委會副主任符永革: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加快發展建設,「四新」產業加快發展、澳門元素不斷增加、琴澳一體化深入推進,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支撐作用日益凸顯。下一階段將重點抓好以下工作:一是推動特色產業加快發展,着力提升「四新」產業佔GDP比重。二是吸引一批高素質人才、創新企業、科研平台到合作區發展。三是有序銜接趨同澳門的公共服務和社保體系,推動在合作區生活就業的澳門居民持續增加。四是推動人力、物流、資金流、資訊流等要素跨境高效便捷,優化琴澳一體化發展格局。

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管理局副局長王錦俠:前海將錨定高質量發展為首要任務,加快打造現代服務業發展高地。牢牢把握服務香港初心,加快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合作發展引擎,全力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前海將聚焦重點領域改革,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創新試驗平台。穩步推進制度型開放,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堅持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深入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前海會推動《前海方案》《前海規劃》各項任務落細落實落到位,為使粵港澳大灣區成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地。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署署長曾堅朋:將充分發揮聯通內外雙循環的特殊「交匯點」作用,聯動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光明科學城、坪山高新區等市內重點區域,推動實現科研管理體制機制改革、進口科研物資設備流動使用等政策延伸覆蓋,推動鵬城雲腦、超算中心等重大科技設施開放共享、科研成果授權使用、產業化協同合作。積極主動支持配合香港加快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新田科技城、北部都會區規劃開發,聯合港方豐富「深港聯合政策包」,攜手走出去同台推介、招商,助力香港實現從創新的「超級聯繫人」向「直接參與者」的轉變。將主動對接香港科學園、橫琴、南沙、松山湖科學城等平台,開展高水平合作和高效率協同,共建開源開放創新平台。

廣州市委常委、南沙區委書記、省南沙辦主任劉煒:2023年,南沙先進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61%。今年一季度,南沙集中簽約超60個產業項目、投資額超2,000億元人民幣,累計引進278個世界500強企業投資項目,實際利用外資連續兩年位居國家級經開區第二,南沙在國家級經開區綜合考評排名躍升至全國第七。

廣州港南沙港區自2004建成開港以來,以每年百萬標箱的增速成長為全國最大內貿集裝箱樞紐港,去年集裝箱吞吐量1,938萬標箱、同比增長5.4%,相當於全球第九大港口,進出口貨物貨值今年將突破萬億元人民幣。跨境電商業務進出口值全國第一,南沙正成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樞紐節點。

徐磊。

主題採訪活動將持續至下周二

今年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5周年,為全面深入報道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成就,「機遇灣區」「機遇香港」「機遇澳門」主題採訪活動昨日(11日)在廣州正式啟動。

全方位展現大灣區建設成果

中宣部港澳台新聞局副局長、一級巡視員徐磊介紹,為全面深入報道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成就,展現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發展美好前景,有關部門共同組織開展了「機遇灣區」「機遇香港」「機遇澳門」主題採訪活動。活動期間,二十多家中央媒體、廣東媒體和港澳媒體,上百名記者將用鏡頭語言、詳實數據和鮮活故事,多角度、全方位展現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果,展現香港、澳門發展的獨特優勢,展現粵港澳三地合作的生機活力。

主題採訪活動將持續至6月18日(下周二),採訪團從廣州出發,經深圳進入香港,從香港經港珠澳大橋出,再從澳門到珠海,其間將深入橫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採訪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商界代表、外籍人士、青年群體等,展現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取得的重大成就,為港澳發展帶來的重大機遇,反映「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和粵港澳三地合作的生機活力,生動反映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一國兩制」事業發展新實踐的美好前景。

蘇寧。

鋰電池廠商:南沙產業鏈提供成本優勢

南沙機遇處處,2022年成立的科企融捷能源在南沙區投資200億元(人民幣,下同),建設鋰離子電池研發中心、生產基地及配套等項目。總經理朱坤慶介紹指出,區內聚集人才、物流、產業鏈等資源,為鋰電生產和出口提供有利支持,實現了全產業鏈優化,這一優勢令其產品價格在美洲市場展現出極強的競爭力,發展前景廣闊。

該公司海外市場部美洲區總監蘇寧透露,目前美洲的鋰電業務佔約八成份額,其中美國更是主要市場之一。當前的生產與物流成本維持在有利水平,使得產品價格在全球市場上保持高度競爭力。但他也坦言,短期挑戰一直存在,未來中美貿易關稅調整、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將成為關鍵因素。若關稅大幅增加,或會對公司的成本結構構成壓力,進而影響產品的價格優勢和市場地位。

蘇寧表示,全球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增加,公司會採取謹慎、靈活的市場策略,確保業務的穩定性和長期增長性。正如近期紅海危機牽動全球市場,公司對該區域的市場拓展即報以觀望態度。

加強研發投入 創新技術

作為創科企業的融捷能源十分重視技術創新與研發投入,在專利等知識產權布局方面,截至目前共申請專利91項,其中已授權19項。朱坤慶預計每年在研發投入上將超億元,目標是建成國際一流的科研平台,為公司的鋰離子電池研究提供堅實的基礎。

倪明選。

港科大廣州:今年料11省市招生300

2024年內地高考剛剛落幕,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長倪明選昨天接受採訪時表示,今年預計在內地11個省市招收300名學生,另或在港澳台地區招收超過30名學生,他笑言「十分歡迎港澳台優秀學生報讀港科大(廣州)」。去年同期,學校僅在內地4個省份、港澳台地區以及國際招生共約140名,今年同比招生計劃大幅提升。

港科大(廣州)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2019年頒布以來,首個獲國家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由內地與香港合作辦學的高等教育機構,去年首次招收本科生。交叉學科是學校的特色之一,倪明選指出,這是一所全新的學校,擁有構建新型學術架構的自由度,能更好地適應時代需求。例如設立先進材料學科,匯聚物理、電子、化工、機械等多個領域的資源,推動學科間的深度融合,旨在為國家培養符合未來發展的專業人才,「國家需要什麼人才,就培養什麼人才。」

灣區人才實力有絕對優勢

學校還十分鼓勵學生科研成果轉化與創新創業,幫助師生將研究成果推向市場。功能樞紐院長溫維佳表示,大灣區的人才實力有絕對優勢,「其他地方沒法比」。「硬環境」處於遙遙領先的地位,為科技成果的轉換提供了足夠的硬件,對於大灣區打造國際創科中心十分有信心。

冀港為區內創科提供融資

溫維佳坦言,大灣區內的「軟環境」還有待改善,例如創業投資、併購等相關的法律法規需要持續完善,為創業者和投資者提供明確的指導和保護。相比而言,香港的融資體系更具成熟度,希望未來能在融資等方面,為灣區內的創科提供更多支持和幫助。

談及香港的創科發展,溫維佳也有自己的見解。他認為,香港不缺人才和技術,學術環境也相對自由,能成為很優秀的創科基地。待技術成熟後,建議前往河套等區域實現產業化,避免成本高、生存周期長等問題。

據悉,港科大(廣州)和港科大將共同推出「紅鳥跨校園學習計劃」,以進一步加強兩校學生在學術、科研及社會活動方面的互動交流。此前已有不少學生到訪對方校園,參與為期最長一個學期,涵蓋實習、文化交流、業界考察及比賽等活動。

(來源:香港文匯報A04:要聞 2024/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