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习近平主席会见了来华举行第二十四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的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今年是中国同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伙伴”一词,也是会见中多次出现的关键词。点击视频↓↓↓
中欧作为推动多极化的两大力量、支持全球化的两大市场、倡导多样性的两大文明,在当前动荡加剧的国际形势下,理应当伙伴,毫无疑问,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是中欧关系的正确定位。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年底以来,中欧关系呈现巩固发展的良好势头,取得了丰富成果,这也符合各方的期待。
面向未来,中欧怎样继续当好互利共赢的伙伴呢?习近平主席指明了方向。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增进理解、妥处分歧。习近平主席指出了三个“不能”——“不能因为制度不同就视彼此为对手,不能因为出现竞争就减少合作,不能因为存在分歧就进行对抗”。遵循这三个“不能”,中欧关系就不会偏航。同时,在经济合作方面,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三个“伙伴”——“中国愿将欧盟作为经贸合作的关键伙伴、科技合作的优先伙伴、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可信伙伴”。前几天看到一个数据,今年1至11月中欧班列的货物运量,已经超过了2022年全年,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欧经贸合作前景广阔。结合起来看,我们会发现,三个“不能”,指向的是少做对抗的减法,而三个“伙伴”,指向的是多做合作的加法。中欧双方共同做好这些加减法,发展好中欧关系,将为世界提供更多稳定性,也将为发展提供更多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