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时报

首页  >> 中国新闻  >> 查看详情

外国人眼里的“江苏这十年”①丨南京小西湖:城市微更新,古居更宜居

2023-03-02 18:01:43 来源: 水韵江苏 阅读 (9647次)

      开栏的话:

      2022年夏秋之际,美国建筑师、西交利物浦大学设计学院教师亚当·布里尔哈特(Adam Brillhart)领队的田野调查小组走遍江苏大地,观察这十年中江苏人“家”的变迁,观察中国城乡建筑空间再造与人的生活及社会治理之间的良性互动。跟随记录呈现,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即日起倾情推出新媒体产品Home Story in Jiangsu——外国人眼里的“江苏这十年”系列。

      2022年9月,美国建筑师、西交利物浦大学教师亚当·布里尔哈特(Adam Brillhart)和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三位留学生漫步南京小西湖街区。

      穿过传统的明清小巷,欣赏前卫的艺术装饰,在这个复古与新潮融合、古朴与现代碰撞的地方,几位外国友人透过南京城市微更新故事,洞见江苏这些年来守护百姓幸福生活的巨大努力。

      渐进式微更新,尊重居民意愿

      亚当一行来到马道街39号居民许庆家,两层小楼整洁有序,院子里高高的枇杷树是许庆家人幼年时种下的,陪伴他们40余年,如今枝叶繁茂。许庆告诉亚当,祖上清朝光绪年间就落户这里,先后住了七代人,改造前的房子年久失修,但“根”在这里,一直没有离开,小西湖街区改造征求意愿时,他和家人都毫不犹豫选择留下。

      因为这棵枇杷树,许庆家房屋改造增加了施工难度,但改造团队充分尊重老人的情感需求,想方设法将树保留下来。回忆、乡愁,在这个沉淀着七代人情感的小院里,像枇杷树一样向下扎根向上生长。这给亚当留下深刻印象。

      小西湖街区是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确定的22处历史风貌区之一,也是南京明清风貌特征保留较为完整的居住型街区之一。曾经的小西湖,区内人口密集,建筑空间残破落后,地处繁华的老门东周边,却像个棚户区,一些历史文物建筑被淹没在高高低低的民房与工厂中。

      2015年,原南京市规划局会同秦淮区政府,发起三所在宁高校研究生志愿者行动,探索小西湖街区保护与再生策略,经专家评审,确定由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韩冬青教授团队承担规划设计,南京历史城区保护建设集团负责项目实施。政府部门、设计团队和实践团队共同努力,充分听取每户居民意见,小西湖改造探索出一条“自我更新、有机更新、持续更新”的保护新路径。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韩冬青教授和学院助理研究员董亦楠先后10多次与许庆探讨房屋改造方案。许庆的老房子被评为D级危房,根据改造政策,政府补贴60%的费用,许庆自己支付40%,这次翻建,他们只支付了不到25万元。

      小西湖片区面临的是历史风貌保护和民生改善双重要求。“在小西湖搬迁阶段,改造团队提出了‘自愿、渐进’模式,以‘院落或幢’为单元进行搬迁和修缮,充分尊重民意,待整个院落或幢住户全部签约交房后开始分步进行改造。尊重保留原住居民,留下街区传统文化,小西湖‘小尺度、渐进式’微更新实践,每一处改造都透出情感和温度。”亚当把感悟记录在笔记本上,深入访谈使他读懂建筑空间改造背后的故事内涵。

      保护与再生,留住百年烟火气

      不仅保留老建筑,还留有一半原住民,改造后的南京小西湖街区自然保留老城南市井生活气息。亚当最感兴趣的,就是这积淀的烟火气。

      堆草巷33号刘光纪家后院是游客争相驻足的地方,古色古香的小门半开着,门头两盏红灯笼随风晃动,红彤彤的石榴从院墙里探出头,透过镂空的墙体,院子里的花园一览无余。女主人秦柳昆热情地招呼游客进来歇歇脚。

      城市的发展不是看楼房盖得有多高,而是要看是否保留住了城市的文脉。修缮传统房屋,保留历史风貌、街巷肌理,小西湖引进了秦淮灯彩国家级非遗传人顾业亮大师工作室、精品民宿、虫文书局等多种行业形态,原住民与新业态共生共荣。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生、来自伊朗的尼雅非常喜欢这个隐藏在老城区的“新网红”:“在小西湖,有一种放慢时光的舒适感。”

      刘家后院是小西湖改造中的一次大胆创新,此前这里是一个堆放杂物的地方,院墙摇摇欲坠。改造团队与刘光纪商议,在产权不变的情况下,将私人空间进行分享。对于这个想法,刘光纪夫妻起初不以为然,看到设计图纸后两人眼前一亮,还主动提出邀请游客走进来看,小西湖第一个“共享院落”就这样诞生了。院墙降低了60公分,后墙开了一扇小门,小院经打理变成漂亮的花园,镂空院墙,更使传统院落焕发生机与活力,每天都有人慕名来此参观,节假日更是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百姓宜居幸福,城市改造的原点

     以人民为中心,百姓至上的微更新,让整个小西湖更具灵魂和活力。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研究生、来自哈萨克斯坦的伊优娜认为,“尊重人的情感需求,是小西湖最具吸引力的地方之一。”

      每个周日,小西湖居民孔祥辉就会到附近的翔鸾坊大舞台一展歌喉,今年71岁的他是个资深戏迷,小西湖改造前,他只能去公园、江边等地练习,改造后,家门口就有个大舞台,他召集十多位票友,每个周日都相约来唱戏。

      “屋子里住了人,就成了家,一代代人居住,就产生了家族记忆,小西湖更新,精细化地保留了传统与记忆,而公共空间优化后也密切了邻里街坊的交往。”亚当有感而发。

      占地面积仅4.6万平方米的小西湖被誉为“老城保护的美丽样本”。韩冬青教授认为,作为活态的历史文化遗产,小西湖街区肩负着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居民居住环境改善等多重责任,“人”是非常根本的一个问题。“我们要通过百姓日常生活体会到一个‘活着’的文化。它从过去到现在,还会到未来,都是通过民众的生活去传承的,所以这是小西湖样本的典型性。”

      让城市更宜居,让百姓更满意。2021年11月,住建部将南京等21个城市列为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2022年4月,《南京市城市更新试点实施方案》正式出台,南京深化有温度的城市更新更加有据可依。2022年9月,南京小西湖街区保护更新二期被列入江苏首批城市更新试点项目名单。更多这样的更新变化正在江苏大地展开。

      出品:尤健

      监制:沈峥嵘

      执行:陈澄 朱娜 钱盈盈 付岩岩 张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