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时报

首页  >> 中国新闻  >> 查看详情

【今日广东·乡音】山野春笋鲜

2021-05-06 20:55:57 来源: 非洲时报 阅读 (10170次)

山里人家,坚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一簇簇翠竹总是在缕缕炊烟里染绿了山乡。俗话说“尝鲜无不道春笋”,在春天,春笋是山里人家必不可少的美食……

酱紫FM出品

请点击链接收听音频:https://mp.weixin.qq.com/s/QtxggbFtSvWq8G2SUEqqIw

主播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亮实习生郑涵

“笋菜沿江二月新,家家厨爨剥新筠。”在春雨滋润下,憋了整整一个寒冬的春笋,吸饱了雨露,攒足了力气,穿着绿褐褐的箨衣,伸着毛茸茸的尖嘴,悄然拱开坚硬的地面,破土而出了。一夜之间,粗粗细细、高高矮矮的春笋竞发,迎风便能嗅到它们诱人的清香。

山里 人家,坚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屋前屋后、坡垄岭坳,一簇簇翠竹总是在缕缕炊烟里染绿了山乡,优雅了村落,温暖着山里人的心。 春笋是对春天最敏感的植物。 一阵春风吹拂,几排春雨飘下,刚忙完年的农家人便悠闲不得,风和日丽的晴日里,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都扛起锄头,背上竹篓,挑着角箩挖笋去了。 阳光下,只见银锄飞舞,泥土翻新,一堆堆黄须笋便金黄、丰腴地撒在竹林间,孩子们在一旁欢呼雀跃地拾笋、装笋,欢声笑语飘荡在青幽幽的竹林里。

“尝鲜无不道春笋”。农家人头次挖到的春笋是舍不得吃的,要拿到集市上换回一个月的油盐,或作为馈赠佳品走亲访友。第二次、第三次挖回的春笋才舍得自己吃。清苦的生活有了春笋的调剂,亲情浓了,滋味醇了,日子也过得平仄有韵。

母亲是烹调春笋的好手。剥去笋壳,将笋肉切成一片片,与上好的五花肉一起放进 大锅里文火炖,还没熟透,便已有香味飘出老远。 待放上饭桌时,用南乳腌过的五花肉通红、笋肉洁白,已给人一种美的视觉享受; 举筷夹一箸送入口中,脆脆软软的,鲜嫩可口,不由人不赞叹山居的幸福。

没吃完的春笋,母亲会在煤油灯下全切成片,在大锅里用开水泡过,然后在艳阳下晒干。待孩子们嘴馋时,便可做成笋干炖鸡肉等美味,大摇大摆地走过艰难的日子。

我的家乡广东德庆县,有一种春笋中的珍品——富笋。俗语云“正月龟婆二月富”,指的就是富笋粉墨登场在二月。一到二月,家乡的酒肆总会人满为患,美食家们必须预先订座,才能吃上这人间佳肴。富笋的种植,堪称神奇:必须在25℃的山坡种下竹子,并在根部铺一层稻谷壳子;挖笋的时候更讲究,必须选在拂晓鸡鸣之时,这样富笋才能吸收清晨的露水灵气,变得更嫩滑;烹制也不同,笋片里必须夹上肉沫,再在外面蒙一层猪网油。这样一碟鲜嫩的富笋摆在你面前时,其清绿黄亮的色泽、清馥芬芳的香气以及清甜可口的滋味,总让人不自觉地闭上眼睛,遐思蹁跹,似能感觉到有氤氲叆叇、峰峦叠嶂、滚滚绿浪荡漾在心头。

我进城工作后,餐桌上也常能看到各种各样的春笋。有时朋友给我报着菜名:香椿竹笋、爆辣竹笋、煎富笋饼……我只感到惊讶,不仅菜名陌生,我甚至都没有吃出春笋的味道。为此,我总是不厌其烦地让老母亲给我寄家乡的春笋,然后独自在厨房里精心炮制。处在烦嚣都市里的我终于明白,只有老家山野里的春笋,才能让我循着它的气息找到回家的路。 (羊城晚报2021年04月25日A08G版;责编:易芝娜)

编者按

本栏目欢迎投稿。稿件要求具有纪实性,以散文随笔为主,紧扣岭南文化。投稿请发至邮箱:hdjs@ycwb.com,并以“乡音征文”为邮件主题,个人信息请提供电话、身份证号。

来源| 羊城晚报

作者 |邵海明

编辑 | 木言

校对 |朱晓明

签发 | 周乐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