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时报

首页  >> 中国新闻  >> 查看详情

三场与世界的对话 中国讲了什么?

2020-11-25 22:15:47 来源: 非洲时报 阅读 (10054次)

世界期待中国方案来自玉渊谭天00:0008:32

最近一周,全世界媒体的目光都聚焦在三场接连召开的重磅会议。

上周二,是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金砖五国,约占全球GDP的20%。

上周五,是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APEC成员,约占全球GDP的60%。

上周末,是G20峰会。G20成员,约占全球GDP的85%。

三场会议,举足轻重。聚集在一周,更是罕见。

谭主注意到,三场峰会结束后,中国成为许多外媒报道的关注点。

有媒体报道,中国推进疫苗合作应对疫情。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承诺和各国联手加快新冠肺炎疫苗的研发

有媒体关注,中国经济牵引世界。

▲中国正在降低关税,增加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进口

有评论分析,中国在重振多边主义。

▲中国倡导在应对全球疫情中重振多边主义

疫情、经济复苏、国际秩序,世界当下最关心的三个问题,都在期待中国答案。

中国,能带给世界什么?危机之下,世界为什么要听中国声音?

透过三场峰会回望,我们或许能看到答案。

3场峰会,习近平主席发表了5次讲话,其中有两次的发言主题中,提到了疫情。

守望相助共克疫情 携手同心推进合作

勠力战疫 共创未来

毫无疑问,如何对抗新冠病毒、以及它所带来的经济困境,仍是当今世界,亟需解决的难题。

世界劳工组织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仅二十国集团国家就损失了2.25亿个全职工作。

挑战,不止于此。

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二次会晤上,习近平主席提到这样一句话,“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行径愈演愈烈,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和平赤字有增无减。”

两天后的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对话会上,习近平主席又有一句相似的表述,“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遭受冲击,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和平赤字仍在扩大。”

四个赤字,一语中的。当下的全球治理,已经落后于全球实践。

“赤字”从哪来?

这3场峰会中,有两个耐人寻味的细节:

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20位国家领导人,都在视频会议中使用了官方背景——蓝底加马来西亚总理府。

只有一个国家例外。

G20领导人年度峰会上,当其他领导人在参加“疫情防范及应对的讨论”时,美国总统却离开了白宫,前往高尔夫球场。

何谓单边,显而易见。而更多人选择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从今年3月份的G20领导人特别峰会算起,习近平主席已经以视频形式参加了10场多边外交峰会,并发表了14次讲话。

14次讲话中,“合作”一词,提到了158次。

世纪疫情交叠百年变局的大背景下,“合作”不是一句大口号,而是一件件具体的“小事”——

提出“健康码国际互认机制”、建设人员流动“快捷通道”……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方式。还有个词,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提到最多,有261次。这个词,是发展。

而这个词也是中国想与世界分享的最重要的关键词。因为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

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市场的潜力,就是世界发展的动力。

英国《金融时报》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出,二季度运往中国的出口额占全球总出口额的比重升逾11%——这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统计该数据的最高水平。

不久之前,《华尔街日报》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中国还能再一次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复苏的火车头吗?”

2009年,在经历世界性经济危机后,全球经济整体陷入负增长,中国经济仍增长8.7%;

2015年,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然高居世界第一;

2020年,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中国将是主要经济体中唯一正增长国家。

每一次复苏的背后,都有“中国力量”的推动。

这一次,世界仍然期待中国方案。

倡议和共识,如何落地?四个字,说到做到。

如果说现在各国最关心的是什么,答案一定有两个字,疫苗。这件事儿,中国一直在起而行。

5月份,第73届世卫大会召开。致辞中,习近平主席宣布了中国支持全球抗疫的五项举措。

五项举措,实实在在。

最引人瞩目的一条就是疫苗: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担负性作出中国贡献。

要知道,一个月前的联合国大会上,美国就反对了一项关于疫苗的决议——该决议要求未来各国都可在公平、有效且及时的条件下分享、获取并使用他国研究出的新冠疫苗的权利。

全球,都在期待疫苗。 疫苗共享 ,能否早日达成共识?中国,给了各国 定心丸 。

世卫大会召开30天后,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团结抗疫峰会上,重申了这一承诺: 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愿率先惠及非洲国家。

世卫大会召开127天后,联合国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再次分享疫苗进度: 中国已有多支疫苗进入Ⅲ期临床实验,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优先向发展中国家提供。

14次讲话中,习近平主席提及疫苗31次。几乎每一次,都有 新进展 。

稳住疫情,才能稳住经济。

如何在抗击疫情与恢复经济之间,寻找有效的 平衡,这是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副所长王朔总结的,2020年各国领导人,最关注的问题。

今年德国与中国的通话非常频繁,在双方第三次通话中,提到了这样一句话:

维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而这句话,也道出了中国在疫情之后,为维稳世界经济,做得最重要的一件事。

早在3月份与G20领导人视频连线时,习近平主席就强调,“要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连线3天后,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调研时,特意去了宁波舟山港。

背后的深意不言而喻——这个港口的货物吞吐量连续11年位居 世界第一。

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提到, 要让中国出口货物出得去、进口货物进得来。

当时,受疫情影响,全球制造业PMI大幅度下滑,欧洲更是创下历史新低,加上国际运输网络梗阻,全球供应链出现大量断点。

中国,既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又是全球最大的中间品和资本品进口国。这一进一出,稳定的是 供应链 ,畅通的是 全球 。

舟山港,接力的是中欧班列。到11月,今年中欧班列开行已超万列。

疫情爆发后,中欧班列累计运送防疫物资751万件、6.2万吨,不仅成为沿线各国的 “生命通道”, 更为维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提供了 有力支撑 。

欧洲委员会经过分析,得出这样一个数据:中国制造业生产每减少100亿美元,世界其他各国的生产及销售就被拉低67亿美元。

世界, 需要 中国。

而中国,也在控制疫情后,最先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梗阻寻找解决方案。

另一个同中国通话次数较多的国家,是越南。

很多人可能没想到。一个数据可以解释:前三季度,中国与越南贸易增速高达 23.5% 。

一同被带动的,还有东盟。第一季度,在疫情最为严峻的形势下,东盟逆势而上,反超欧盟,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前三季度,东盟继续保持了这一地位。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平告诉谭主:

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中国和东盟实现了贸易和投资的双增长,更加体现了中国和东盟合作的内生动力。

中国与东盟,距离较近,物流成本低,更重要的是,双方在经济上互补性强。随着中国在国际分工中地位不断升级,这种互补性,也在不断增强。

说到做到的,不是眼前的经济,更有关乎人类未来的大事。

全年的领导人通话中,贯穿不变的一个词,是气候。

早在1月份,习近平主席和法国总统马克龙的通话,就开始提及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到了9月的联合国大会上,习近平主席明确宣布,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时间点划定。减排,从论述题,变成了数学题。

最近的金砖峰会上,在谈及这一话题时,习近平主席重申,我们将说到做到。

14次讲话,习近平主席提到绿色17次,气候12次。即便疫情严峻,中国依然在践行着这一事关全人类的重要议题。

无论是具体的“小事”,还是关乎人类命运的“大事”,中国向来,说到做到。

G20峰会结束后一天,贵州省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紫云县等9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至此,中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中国距离兑现“消除绝对贫困”这一历史性承诺已经近在咫尺。

2020年的中国,即将告别困扰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绝对贫困。这种决心背后,是中国想传递给世界的一个朴素道理:

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是文明的标识。

习近平主席说过这么一句话,“幸福不应该是一个独立单元的享受,而应该是全人类共同的感受。”

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是全人类共同的话语。最弱势的群体,无疑是深陷贫困当中的人。

而对2020年的世界来说,贫困依然是难题。

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2020年全球极端贫困率将出现20年来的 首次增长 。受疫情影响,预计到2021年或有多达1.5亿人陷入极端贫困。

中国在疫情这道加试题面前即将完成 “战胜绝对贫困” 的约定,也把扶贫变成了与全世界对话交流的“主旋律”之一。

今年年初,中国就提出和二十国集团成员一道落实“暂缓最贫困国家债务偿付倡议”。

现在,中国是G20成员中落实缓债金额最多的国家。

不仅仅是财与物的扶持,中国对 弱势群体 的关照 具体而微 。有个细节很多人没有注意到:

疫情之后的首场多边外交峰会——3月份的G20领导人特别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就特别提出, 要保护妇女儿童,保护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

刚刚结束的G20第十五次峰会第二阶段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再次提到, 为中小企业、妇女、青年等弱势群体提供更多脱贫致富机会。

一首一尾,与其说是巧合,不如说是中国,对 人 一以贯之 的 关注 。

人,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最小的子集。

而一个又一个区域共同体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个更大的子集。

APEC第27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对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作出了全面阐述。

如何构建?关键是要 做 大蛋糕 。

正像中国社科院亚太研究所安全外交研究室主任张洁给谭主说的:

中国模式的核心是为每一个有意愿发展的人提供参与发展的机会。

进一步说,所有有发展意愿的国家也都要共享发展机会。

疫情的难题之下,如何发展?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指明了方向:创新增长。

透过最近的几次峰会讲话,以及全年的高频词可以发现,数字经济,正是创新增长的钥匙。

仅仅在11月,习近平总书记就至少5次,在不同场合公开提到数字经济。

很多人可能只觉得数字是前沿的,但数字也是包容的。

前几天,谭主看了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江小涓的一场关于数字经济的演讲,她特别提到了一个词,以人为本。

中国正在用新技术的包容,让发展惠及到更多的普通人。

而人,也正是发展的终极目标。

无论是新技术还是新业态,都不是冰冷的概念,而是有温度的未来。

这个未来,要由在一条船上的每个人共同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