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时报

首页  >> 中国新闻  >> 查看详情

施一公:中国缺乏真正的世界顶尖大学,顶尖科技人才依然匮乏

2020-10-23 16:14:08 来源: 非洲时报 阅读 (9889次)

“中国的科技发展很快,变得很大,但还不够强;中国的人才众多,变得很大,但还不够强。中国是一个高等教育大国,但从权威的世界大学排名来看,中国缺乏真正的世界顶尖大学。”今天下午,西湖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在浦江创新论坛主论坛发表了演讲。

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究竟有多强

中国的高等教育如果仅从数字上来看,毫无疑问是世界头号大国。普通高等学校有将近3000所,在校学生有4000万人,相当于一个中型国家的人口,硕、博士生在校将近300万人,也差不多是一个小型国家的人口。

中国的科技发展也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各项主要科技指标均居于世界前列。ESI论文数量及被引用次数跃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但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究竟有多强?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来看,中国从34位提高到了今年的14位。施一公认为,这显然有一个反差,即我国在“数字”上的领先与实际创新能力之间的反差。

我们的人才短板是什么

“1990年4月,我从上海虹桥机场起飞去美国留学,那一年有2万中国留学生到美国攻读博士学位。”施一公回忆。截至2019年底,超过600万中国人出国留学,400多万留学生学成后回国。

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平均年龄来看,1986年的平均年龄是54岁,2017年这一数字降低到了39岁。在施一公看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带来了人才储备的巨变,人才断层影响已经消除。“但我们的短板是什么?顶尖科技人才依然匮乏。”

施一公强调,所有的新兴科技产业来自于核心技术突破,而所有的核心技术来自于原始科学发现,核心技术创新和原始科学发现都出自顶尖一流学者,顶尖一流学者往往聚集在一流大学。当今超过千亿美元市值的单克隆抗体药市场,就来自1975年单克隆抗体方法的发现。“从基础研究到形成强大的产业,这一趋势在过去两三百年一直如此。”

“世界一流大学各有特色,但其共同特点是支撑创新的文化。” 施一公介绍,美国洛克菲勒大学规模不大,只有七十多位教师,但建校以来诞生了25位诺贝尔奖得主。斯坦福大学大约有1500位教师,建校以来涌现了8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路透社发布的全球最具创新力大学排行榜中,美国大学长期占据近半壁江山,其中斯坦福大学更是连续多年蝉联榜首。在施一公看来,世界一流大学是源头创新的主力军。

西湖大学的考核标准是什么

“西湖大学最大的优势是面向全球招聘人才,70%以上的博士生导师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下。”施一公说。

施一公介绍,作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西湖大学正在探索立足中国大地的新型大学治理机制,符合中国国情又激励创新的科技评价标准,以及富有社会责任感的青年科学家培养模式。

“我们不看重发表了多少文章,引用率是多少。我们希望在西湖大学工作的每一位年轻人能做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研究,推动科学前沿探索,这才是我们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