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时报

首页  >> 中国新闻  >> 查看详情

物流+制造,将碰撞出啥样火花?

2020-10-15 16:35:25 来源: 非洲时报 阅读 (10339次)

观众在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观看智能物流机器人作业。王 初摄(人民视觉)

四川省遂宁市高新区四川遂捷通物流有限公司仓库内,一台智能全自动交叉分拣设备正在车间作业。该企业自去年购入这台设备以来,快递从分拣到装运由原来的3-4小时缩短至1个多小时,每天最高能分拣10万件,不仅提升了分拣效率,还减少了用工成本。刘昌松摄(人民视觉)

工业互联网平台帮助物流企业稳住订单,大规模物流机器人涌进生产车间,关键原料通过应急物流队伍及时送达……今年抗疫期间,物流业与制造业上演了不少联动融合的故事。与之相呼应的是,近年来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趋势不断增强。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社会物流总额中工业品物流占90%以上,工业品从原材料采集、生产制造到消费端整个流程中90%以上的时间处于物流环节。

如何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近期,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政策措施密集出台。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4个部门联合印发《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浙江、辽宁等地纷纷围绕仓配一体化、冷链运输、工业互联网等推出加码举措。两业融合,有望碰撞出精彩的火花。

期待“断点”早日畅通

38岁的欧小平是重庆一家物流公司老板,10年前,他与朋友开始合作干物流。“相较于创业初期,现在一个很大的收获是手中积累的客户资源,但面临的一大难题也还是客户资源。”欧小平说。

欧小平介绍,公司的运单基本都是自己找,虽然积累了一批固定的制造企业客户,但合同一年一签,存在变数,他仍需不断拓展新客户,心里始终不踏实。“这种拓展并不容易。物流企业成本较高,仓储费用、人工费用、油费都不少,成本很难压下来。从重庆到广州,运一趟的成本在1万元左右,一天发3个车,成本就3万元。如果再碰到货物损坏、延误以及拖欠款等问题,就更麻烦了。”欧小平表示,像他这样的小型物流公司在重庆风平物流园里还有60多家。

物流企业为如何获取稳定的货源而心焦,制造企业的压力也不小。在不少制造企业看来,物流既是产品到达客户最后一程,也是极为关键的一程,物流慢了、东西损坏了、价格涨了,都可能让制造企业丢掉千辛万苦拼来的市场。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教授刘伟华认为,当前物流业与制造业在建立互利共赢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双方信息资源融合互通等方面存在明显的断点。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指出,近年来中国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趋势不断增强。但总体上看,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还存在融合层次不够高、范围不够广、程度不够深等问题,与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总体要求还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物流企业专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不高,不能有效适应制造业发展需求;物流枢纽、物流园区与产业园区布局统筹不够,不能实现有机衔接和协同联动;制造业领域存量物流资源整合和开放程度不足,制造企业内部物流成本相对较高。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物流已从附属服务转变为提高制造企业市场竞争力、降低成本挖掘利润空间的重要方面。”海尔卡奥斯产品交付总监张鹏认为,但多数情况下物流企业仍作为服务的乙方出现,地位不对等、服务不标准化、账期过长、采购价格不透明等问题较为严重,从而导致物流市场低价竞争、恶性循环,无法给制造业产业链带来价值。

一体化运作是方向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根基,也是物流需求的重要来源。”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贺登才认为,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融合程度,决定着两业发展水平和国民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如何进一步提高两业融合程度?国家发改委等14部门此次印发的《方案》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举措,涉及企业主体、设施设备、业务流程、标准规范、信息资源等5个关键环节和大宗商品物流、生产物流、消费物流、绿色物流、国际物流、应急物流等6个重点领域。

在刘伟华看来,针对两业长期合作、信息共享等方面的断点,《方案》提出支持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通过市场化方式创新供应链协同共建模式,建立互利共赢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推动将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信息基础设施纳入数字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信息资源共享基础。这些措施将有效链接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关键断点,有助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鼓励企业释放创新动能。

“今年防疫期间,我们充分利用卡奥斯COSMOPlat这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解决了诸多运力匹配问题。”张鹏介绍,例如,针对青岛一家物流公司服务制造业的诉求,上线了线上一体化港口运输平台解决方案,实现堆场提箱、工厂装箱及港口送箱的线上化,全程工厂司机及各节点零电话,提升制造工厂的服务体验。防疫期间,该公司服务订单不降反增。

张鹏认为,借助工业互联网平台,可有效实现采购、生产、流通等上下游环节信息实时采集、互联共享,推动提高生产制造和物流一体化运作水平。卡奥斯COSMOPlat是全球首个引入用户全流程参与体验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集中了用户、研发、生产、物流和金融等资源,能针对特定企业的诉求调动相应资源,帮助企业定制一体化运输平台解决方案,“未来,这方面大有可为。”

两业融合,科技味将越来越浓。菜鸟C2M供应链总经理孙建介绍,菜鸟网络每年承载了数百亿件包裹运输,不仅可以将商品分发到全国2800多个区县的消费者手中、运抵各大城市的100万家小店,还能送达全球224个国家和地区。通过使用机器人、自动化设备,菜鸟已经实现了包裹平均在48小时内送达。乡村地区,菜鸟在500个县建立物流共同配送网络,通过现代化物流设施打通“最先一公里”“最后一公里”,将农特产品送出大山。

“随着数字化、智能化的进一步加深,全新的数字经济将打通线上与线下渠道,将原本各自分散的生产、流通、消费等供应链环节一体化,未来甚至能做到供应链柔性化、个性化,反向指导生产。”孙建说。

取消不合理的准入门槛

两业融合离不开相应的政策环境。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杨浩雄认为,不同制造企业对物流的需求不一样,遇到的障碍不同,融合的方式也有比较大的差别,因此两业融合需要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去实施。在此过程中,要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对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应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取消不合理的市场准入限制。

相关政策支持正陆续推出。国家发改委等14部门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制造企业剥离物流资产成立独资或合资物流企业,符合条件的按照有关规定享受财税政策;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开发服务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浙江支持快递行业龙头企业培育发展,在资金补助、项目用地、税收优惠、环境容量、能耗指标、人才引进等方面予以服务和支持。辽宁支持将快递企业服务制造业项目纳入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有关专项资金扶持范围,支持利用现有资金渠道设立促进快递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专项。

政策发力,企业该如何把握机遇?在孙建看来,新技术革命给行业带来颠覆性改变之时,制造业应该更新观念、自我变革,拥抱全新的数字经济,在流通、销售层面全方位对接电商、物流平台,充分利用平台大数据进行销量预测、智能分仓,构建智能化的供应链。

“从物流业的角度来看,物流公司不仅要承担为客户送货的责任,更要积极参与到客户生产的过程中,因此物流业必须尽快实现信息化、平台化,利用新技术提升自己服务制造业的能力。”张鹏说。

杨浩雄认为,在全球经济形势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推动两业融合,有助于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随着两业融合的深入推进,会有更多高附加值的产品出现,中国的产业竞争力也会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