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时报

首页  >> 中国新闻  >> 查看详情

外媒的口风悄悄地又变了……

2020-06-19 21:21:03 来源: 非洲时报 阅读 (11948次)

 

一、外媒的话,多了些好听的

 

一段时间以来,中美之间从经贸到疫情的各种纷争占据了外媒相关报道的绝大部分篇幅。总体来看,关注积极面的不太多。

 

但是最近几天,情况似乎在悄悄变化——多家境外主流媒体笔下,中国的形象、地位、重要性,都得到了与此前不太一样的呈现。

 

华尔街日报15日的报道从标题到正文,对中国在中美经贸关系乃至全球贸易形势中的作用给出了罕见的积极评价——这篇以《中国是美国晦暗全球贸易形势中的亮点》为标题的报道称:“在新冠肺炎疫情限制全球贸易的背景下,中国重新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这对美国农户和其他出口商而言是少有的亮点。”

 

“中美扩大贸易能够促进全球产业链恢复,进一步提振疫情下的世界经济,为各国恢复生产提供有利影响。”

 

“根据世界银行最近的一项预测,中国是今年唯一可能实现正增长的世界主要经济体。”

 

报道还引用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艾伦的话说:“中国看起来可能会在2020年乃至2021年成为全球GDP增长的最大引擎。我们当然希望美国公司能从中受益。”

 

纽约时报15日的报道则列举出多个与中国经济紧密联系的例子:澳大利亚龙虾产业虽试图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实现市场多元化,但结果并不如人意,现在正为重回中国市场进行补贴;日本马桶制造商东陶表示尽管公司在泰国和越南也有工厂,但没有试图转移生产线,而是靠库存渠道;日本口罩制造商爱丽思虽然正在利用政府资助在日本开设新工厂生产线适应其国内市场需求,但认为从长远来看中国市场非常重要,公司也没有停止在中国生产的计划;德国照明设备企业欧司朗则表示虽然对中国市场期望降低,但是目前没有减少在华业务的计划。高盛驻东京的首席日本股票策略师凯西·松井则认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对世界上几乎所有主要经济体来说都至关重要,当经济面临巨大压力的时候,即使是那些反对中国的人也感到,他们需要中国经济来维持繁荣。

 

文章甚至给出这样了这样一句总结:“中国的经济实力仍是避免全球持续衰退的最后希望,企业也在努力应对不断变化的形势和风险。”

 

德国之声电台网站14日刊登题为《美企:来了,就是为了留下》一文,文章指出:贸易战、新冠疫情、特朗普“彻底切断美中关系”的威胁迄今为止都无法阻止美国企业继续寄希望于中国市场的增长。中国美国商会在疫情高峰期之后进行的一次问卷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受访美企不愿意撤离中国市场。

 

彭博社15日发文称,由于企业对(中美)这两个巨大的市场怀有长久的野心,“脱钩”将很难做到。

 

CNBC在12日的报道《美国施压或加速大中国区市场增长》中则指出:美国施压中国企业从美国退市将加速中国内地和香港资本市场的增长,因为投资者仍有意愿追寻中国市场的长期机遇。文章还引用美国金瑞基金首席投资主管布兰登·艾赫恩的话说:不让投资者投资增长迅速的公司是“一个严重错误”,将对美国金融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二、变化从何而来?

 

如果说外媒的口径和调门有所变化,究竟是什么推动了这些变化产生?或许,答案就在近期一些看似不太相关的事实背后,不妨来挨个捋一捋。

 

一是从外交关系层面看,多家外媒报道称,中美或正在筹划于近期举行高级别外交会晤。在15日的中国外交部记者会上,发言人赵立坚回答相关提问时表示:“中美外交渠道保持着沟通。如果有进一步消息,我们将及时发布。”

 

虽然表态中没有明确回应,但是至少未否认会晤的可能性。此外,人民日报14日还发表了一篇题为《人民友好不可阻挡》的“钟声”文章——对于嗅觉灵敏的外媒来说,这当中蕴含的信息量已经够大了。

 

二是从技术合作领域看,美国商务部15日宣布新规,修改了对美国企业与华为展开生意往来的禁令,允许美企与华为就5G标准制定进行合作。华为则在16日晚发表声明回应称,“华为的态度是一贯的”。

 

当然,正如一些专业人士指出的,美国此举并非为华为松绑,而是担心“会不慎将美国公司从技术标准对话中排挤出去、使它们处于战略劣势”,但是至少有一点已经不证自明:全球技术领域早已深度融合,非理性的“硬脱钩”对谁都绝非易事。哪怕不乐意,也拗不过“合则两利”这个现实。

 

三是从资本市场反应看,美国不断收紧对中概股的限制,打这个算盘的,显然是华盛顿而非华尔街,前文的CNBC报道很有可能也是有感于此:继阿里巴巴之后,6月2日,网易港股上市,认购行情火爆,通过全球发售募集资金净额约为209亿港元;而紧随其后将于6月18日(京东购物节)港股上市的京东,则以300.58亿港元的募得资金,超越网易成为今年港股IPO“吸金王”。此外,还有多家中概股赴港上市的消息不断传出。

 

中概股吸金能力旺盛的背后,是中国经济坚实的基本盘托住的信心、是伴随着监管机制改善越来越成熟的中国市场、是不断开放的中国国内金融业对全球投资者的吸引力。华尔街信奉的,一向是“Money talks”,也正因为如此,布兰登·艾赫恩们才会说:不让投资者投资增长迅速的公司是“一个严重错误”。

 

一向倚重资本市场的华盛顿,又怎么会无视华尔街的声音?

 

四是从民间往来情况看,虽然中美关系下滑不可避免催生出一些民间对立情绪,但是中美交往不仅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还有着巨大的现实需求。美国交通运输部15日宣布,中美将允许双方每周各运营四趟客运航班,是本月早些时候规定上限的两倍。

 

对此,路透社评论说“中美在疫情期间因旅行限制措施而陷入的僵局有所缓和”;华尔街日报表示,“美国宣布的这一变化进一步表明,中美正在缓和围绕航班服务的对峙”;华盛顿邮报则称“情况取得了积极进展”。

 

多明显!每次中美对峙局面出现转圜,大家都会松一口气。人心向背,可见一斑。

 

三、我们要有信心

 

中国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国内主要经济指标持续改善,经济运行延续复苏态势。对此,多位海外专家和商界人士的共识是:“尽管新冠疫情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挑战,但中国经济韧性足潜力大,将持续稳定恢复。”

 

而对各国的企业来说,中国稳定的政策环境、强有力的供应链、有弹性的发展空间、广阔的中国市场,毫无疑问都会大大加重中国在他们心中的砝码。

 

2020年不平静也不容易,但是只要信心不丢、努力不减,我们总会为自己赢得更多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