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时报

首页  >> 中国新闻  >> 查看详情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9次提“稳”,定调中国经济的当下与未来

2019-12-13 20:54:39 来源: 非洲时报 阅读 (13669次)

12月10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在12日傍晚新华社发布的新闻稿中,“稳”字出现了29次,成为明年经济工作的核心要点。

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世界大变局加速演变的特征更趋明显,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显著增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19年中国经济有哪些亮点?

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认为,虽然2019年中国经济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但仍然实现了稳中有进,在此基础上,2020年将继续实现稳中向好。

 

成果与现状

 

1
 

 就业

2019年计划新增就业目标是1100万。根据国家统计局10月18日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97万,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9.7%,到今年10月,新增就业达1193万人,已提前并超额完成了预定任务。
 
当前我国就业临的问题主要有两点:“总量”和“结构”。
我国人口基数大,对岗位数量总需求大;人才层次多样化,对就业岗位结构调整需求明显。就业是民生的根本,只有就业才能有收入,才能改善民生。在今年艰巨繁重的转型压力下,我国今年就业率仍提前超额完成。

 

2
 

金融

金融领域的“稳”主要体现在银行不良贷款率有所下降等方面。虽然从数据上看只下降了0.1%,但今年在金融风险防范上取得显著效果。稳住金融,为货币政策发挥作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M2(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要和名义GDP(货币GDP)的增长速度大体保持一致。我国当前货币增长速度约为8.4,前三季度名义GDP增速为8.7,而现在名义GDP是8.4,与货币增长速度保持基本一致,2019货币的总阀门得到有效控制,没有搞大水漫灌。

 

3

投资

中国在投资领域上也出现了非常可观的 结构性变化 。更多投资来到了高新技术新兴战略性产业,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生物工程等涨幅很大。与此同时,民生领域投资也有所提升。

△ 2019年5月15日,重庆,第二届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图为5G技术展示。

 

相较前两者,第二产业工业投资比例相对不乐观,但大多数工业投资也都集中在了企业技术改造领域。

技术改造,顾名思义是通过运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等来提高生产,从而保证经济效益。这也充分印证了科学技术创新日益成为整个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无论是高新技术产业本身还是工业、农业各个行业,科技投入与结构升级势在必行。

 

4

 外资与外贸

中美贸易摩擦已经持续了一年有余。在严峻的全球经济形势下,人们自然会对此产生一系列的担忧,与之最相关的就是外资引入与流出是否会受影响,以及进出口贸易是否会受到冲击。 

根据相关数据,目前我国外资引入与外贸进出口增长状况稳定。

 

2019年,我国新增加外商投资企业33000家,直接流入外资同比增长6.6%。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流入外资稳步增长,充分说明中国仍旧是一片投资的热土。

“把自家孩子培养得优秀了,还担心找不到对象?”姚景源这样比喻。因为中国始终把营商环境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上。

在外贸方面,截至10月份,我国进出口贸易同比增长2.4%,并没有出现预期中下行的状况。姚景源分析,受到贸易战影响,对美进出口贸易虽然下降,但对欧盟、对东盟,特别是“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增长幅度不断加大。这样的成果来自于“贸易多元化”发挥的重要作用,更要归功于“一带一路”战略。

 

危机与挑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当下我国面临的现状,做好工作预案。

姚景源分析,如今中国经济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经济下行”以及“物价上涨”。

 

1

经济下行

经济下行最明显的表现之一就是经济增速放缓。我国前三季度GDP增速数据分别为一季度6.4%,二季度6.2%,三季度6.0%。按照前三季度数据曲线趋势来看,增长速度的确在放缓。有人不禁疑惑:我们引以为傲的“中国速度”难道要消失了? 

 

△ 2010年至2019年间中国GDP增长率趋势图,2019年为预估数据。

世界银行今年6月发布《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将全球经济增速重新下调0.3个百分点,只有2.6%。不过,在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2019年中国经济预期虽较先前有些下降,但仍有6.2%的增速,依然远超全球平均预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19年上半年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对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也做出了大致相同的预测。
 

△ 黄色曲线为2005年至2019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

 

姚景源分析,经济增长应该稳定在合理区间。如果增速高于6.5,物价上涨的问题可能就会更严重一些。只有保证合理的增长率,才能保证就业机会、工业企业利润额、财政及城乡经济收入等。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目前是在合理范围内,符合预期。

但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主要矛盾既不是制度,也不是速度,而是高质量发展的问题。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指出的那样,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稳住经济速度的同时,更应该关注经济质量与产业结构问题。

 

正确树立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健康平衡发展的重要方面。消费结构的升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然而当下产业的升级并没有完全适应消费结构的升级。这既是问题也是机遇,产业转型和升级的压力与动力是并存的。

该如何理解这一观点?打一个简单的比方: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对于生活品质有更高一步的追求,对商品的需求不仅仅是“满足基本需要”这么简单。

 

过去买一支口红,人们看中的是是否物美价廉,或者是否质量过关;而现在购买一只口红不仅需要品牌、口碑,人们还会关注创意度、特定群体符号相关性、研发以及加工工艺等。

 

△ 因为其文化符号植入与情怀,别具创意的中国风“故宫”口红成为现代人们追捧的对象。

2

物价上涨

今年以来,不少人有了这样的感受:“吃不起肉了”“吃的起猪肉的都是土豪”“从没想过老师当年随口一句让我‘回家养猪’竟是为我好”……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10月CPI同比上涨3.8%,猪肉价格上涨101.3%,影响CPI上涨约2.43个百分点,占CPI同比总涨幅的近三分之二。

近一年来,受到非洲猪瘟的影响,中国市场上猪肉的供给出现明显异常。根据数据显示,今年9月底,全国生猪数量为3.1亿头,比去年同期减少1.2亿头,减少了近三分之一。猪肉在10月最高点时价格接近80元/斤。而猪肉价格上涨的后果就是,猪肉的替代商品价格出现轮番上涨,从而导致一连串的物价上涨。

 

一般来讲,物价合理范围的波动可由市场自发做出调节,但大幅度的波动则就需要国家宏观调控。为有效控制猪肉价格上涨,平衡供给,政府已经采取了多种措施争取猪肉价格回归。

 

近期,商务部宣布多次向市场投放中央储备肉;11月中旬,中国宣布将扩大猪肉进口,并新增数个猪肉出口中国国家。国家海关总署信息公示显示,截至今年11月中旬,允许对华出口猪肉的国家和地区共18个。随着8月以来政策的密集出台,猪价快速上涨势头已经得到遏制。

统计数据显示,11月全国猪肉价格从10月底的价格高点下跌23%。

 

面对这样的状况,姚景源认为,可以适当出台一些法律法规保障规范养殖,对产业进行规划才能解决长远问题。
 

展望2020

 

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做好经济工作十分重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实现明年预期目标,要坚持稳字当头,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要积极进取,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持续用力,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要继续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此次会议所透露出的2020年六大民生举措也是重要看点:集中兵力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做好关键时点、困难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增强医疗教育养老多层次多样化的供给能力,坚持“房住不炒”、做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保障“米袋子”“菜篮子”供应……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们既要坚定信心,看到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也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好工作预案,抓好重点工作。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