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时报

首页  >> 中国新闻  >> 查看详情

“如意甘肃”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行走中国—2019年海外华文媒体高层走进甘肃

2019-11-05 20:51:56 来源: 非洲时报 阅读 (12177次)

由甘肃省委统战部、中国新闻社甘肃分社共同主办的“行走中国—2019年海外华文媒体高层甘肃行”于2019年10月15日正式启动,来自美国、澳大利亚、菲律宾、加拿大、南非等21个国家的40位海外华文媒体高层代表走进甘肃,在五天的时间里,媒体代表们从甘肃省会城市兰州出发,并先后到张掖、嘉峪关、玉门、敦煌,探访千年古丝路的魅力,亲身感知中国大西北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作为海外华文媒体中的一员,我代表南非《新时代非洲》杂志社参加了今年的甘肃行活动;同时,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甘肃人,这是我日夜红牵梦绕的地方,这也是我出国、工作7年来第一次踏上家乡这片历史悠久、风景绚丽、文化底蕴十分浓厚的地方参观,这一次让我真正亲身感受到了家乡古往今来的发展变迁和新时代的“如意甘肃”。

15日晚,甘肃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马廷礼会见了海外华文媒体采访团一行。马部长表示,海外华文媒体是一支独具特色的舆论力量,在传播中国声音、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侨社和谐、增进中外友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他介绍说,甘肃是一个极其特殊的省份,有着特殊的区位、省情、发展阶段、任务和要求。当前,甘肃正在抢抓“一带一路”建设和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等重大战略机遇,从传统的内陆省份转变为向西开放的前沿。对此,甘肃紧紧围绕发展十大绿色生态产业,抢抓文化、枢纽、技术、信息、生态五个“制高点”,在继续巩固提升“东连”的基础上,致力做好“南向”“西进”“北拓”三篇文章,基本构建起陆路海路贯通联动、文化经贸相互促进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马部长指出,甘肃着力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使旅游业保持了比较强劲的发展势头,相关指标增速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去年接待游客人数达到3.02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060亿元。甘肃旅游的知名度也在不断提高,荣登《纽约时报》“2018全球必去的52个目的地”榜单。现在,甘肃文化旅游产业有了比较大的起色,但各方面挖潜的空间还比较大,特别是海外宣传推介、市场开拓、品牌打造等方面,还需要不断地改进和提升。

马部长最后表示,海外华文媒体是中国故事的生动讲述者、中华文化的热情传播者、中国对外交流的积极推动者。希望大家通过此次参访,深入了解中国,深入了解中华文化,深入了解甘肃,发挥海外华文媒体优势作用,向世界全方位展示过去的甘肃和新时代的甘肃,引导更多海外华侨华人来甘肃观光旅游和投资兴业,为促进甘肃对外开放,促进世界与中国的联系、促进海外与甘肃的交流贡献新的力量。

兰州新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大陆桥的重要节点

10月15日上午,海外华文媒体走进第五个走进第五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实地走访参观了兰州新区大数据中心、现代农业示范园、佛慈制药科技工业园等地,全面了解新区近年来的发展路线和前景。

资料显示,兰州新区位于兰州市北部秦王川盆地,地处兰州、西宁、银川3个省会城市共生带中部,总面积1744平方公里,距兰州市直线距离38.5公里。兰州新区是2012年8月批复设立的全国第五个、西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被赋予“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重大战略使命,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大陆桥的重要节点,发挥东西合作交流和联通中亚、西亚、中东、欧洲的重要通道作用。

在兰州新区大数据中心了解到,该中心的建设将带动云计算、大数据、产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新兴产业的孵化及成长,依托甘肃和兰州新区经济、文化、生态战略平台,为全省提供数据相关服务,助推甘肃省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和国家经济技术交流和产业合作力度。

兰州新区现代农业示范园是甘肃省省列重大项目,是兰州新区致力于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田园综合体建设和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区。虽然外面飘着雪花,但温室大棚里却温暖如春,花香四溢。成熟的草莓、圣女果挂满枝头,令人垂涎欲滴并现场品尝。

令人惊讶的是,拥有悠久制药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兰州佛慈制药今年已经迎来了建厂90岁的生日。1929年创建于上海的佛慈制药,首创中药浓缩丸技术,开中药工业化生产之先河,成为“中药西制”思想的倡导者和实践者。1931年,佛慈浓缩丸出口到东南亚并走向世界各地,成为第一个将中成药推向国际市场的中药制药企业,佛慈让整个世界改变了对中药的认识。建厂90年来,佛慈制药始终秉承“科学提炼、改良国药”的美好初心,以发扬科学国药为奋斗目标,始终引领着中国中医药文化和中成药制造工业创新发展。

兰州市博物馆:感知金城的历史脉络

10月15日下午,海外华文媒体到兰州市博物馆参观考察,进一步了解到金城兰州的历史变迁和发展变化。

据介绍,兰州市博物馆成立于1984年,现有馆藏文物12000多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53件,二级文物93件,三级文物759件。该馆过去6年来进行了闭馆升级改造并于8月26日起重新开馆。经过重新设计和提升的“大河流韵——兰州历史文物展”展出面积将达700余平方米,共展出400多件收藏于市博物馆的精品文物,全面展示兰州的历史和文化,也被兰州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塞上江南:一座到了就挪不动脚的城市

凌晨5点钟,吃一碗最地道的兰州牛肉面,然后开启“河西走廊之旅”。从甘肃兰州出发,越过黄土高原与河西平原的分界乌鞘岭,便正式进入了河西走廊,10月的甘肃,一场突如其来的雨夹雪与祁连山常年覆盖的白雪遥相呼应,令人兴奋不已。历经六个小时的车程,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团于10月16日抵达了河西走廊的首站——张掖。观看大型历史情景剧《回道张掖》,参观张掖丹霞地质公园;走进张掖国家湿地公园、高台县大湖湾生态新区,实地考察西北生态巨变;参观采访张掖市智能终端产业园、高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等,探访千年古丝路的魅力。

张掖七彩丹霞旅游景区是中国北方干旱地区发育最典型的丹霞地貌及国内唯一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复合区。先后被评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中国最美的六处奇异地貌”“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观”和全球最刻骨铭心的22处风景之一,现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

 

景区以地貌色彩艳丽、层理交错、气势磅礴、场面壮观而称奇,彩色丘陵的观赏性之强、面积之大冠绝全国,举世罕见,具有很高的科考和旅游观赏价值。中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究会终身名誉会长、著名地理学家黄进教授题词:“张掖彩色丘陵中国第一”。景区与周边的山峦、河流、田园、村庄、炊烟相辉映,宛如一幅风景名画,清晨、傍晚、雨后观之更为壮观,是旅游揽胜、休闲度假、摄影采风、写生作画的理想之地。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张掖城北、黑河东侧,处于黑河与山丹河交汇的三角地带,公园规划总面积为2.02万亩,有保护完好的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1.5万亩,占公园总面积的72.8%,公园划分为湿地保育区、湿地恢复重建区和合理利用区等3个功能区。分布植物45科122属197种,野生动物100多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23种、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种,是目前全国离城市最近、西北地区动植物资源最具特色的国家湿地公园。

张掖智能制造产业园是全市十大生态产业的重点项目,是我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推动全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和绿色生态产业崛起的一项重大决策。自2018年园区启动建设以来,我区通过强化政策扶持、提高服务质效、狠抓招商引资等措施,集中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加快推进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吸引智能终端企业来张投资兴业,智能制造产业初步形成加速集聚、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前身是高台烈士陵园),始建于1957年,占地面积198亩,园内掩埋着红西路军转战河西、血战高台而壮烈牺牲的红五军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等3000多名红西路军革命烈士,是目前全国反映红西路军历史最全面、最具权威性的国家级纪念馆,是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也是国家国防教育师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优抚事业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基地、甘肃省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实践教学基地。

大湖湾生态新区是高台县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生态绿色持续发展,着力建设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大湖湾生态新区的顺利建设,助推了全县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第三产业发展。而高台是一座坐落于祁连山和黑河湿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上的绿洲县城,历史文化悠久,湿地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文化旅游和湿地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

《回道张掖》是张掖为了填补七彩丹霞景区乃至张掖市缺少大型情景式演绎剧目的空白,而量身打造了大型情景式文旅演艺剧目,因为张掖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上重要节点城市和新亚欧大陆桥战略要地。张掖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历史文化和非遗传承等,为文化旅游演艺剧目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回道张掖》向游客集中展示了汉朝、隋朝等历史时期发生在张掖的重大历史事件。如公元609年初,隋炀帝西巡河西走廊,在焉支山下举行云集西域二十七个国家首领的万国博览会,将这种极具代表性、原汁原味的文化特色全部融入到这场演艺之中,多层面展现张掖及河西走廊历史文化。

嘉峪关:“一带一路”上的“戈壁明珠”

10月17日,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团沿着河西走廊一路向西,抵达了被称为“一带一路”上的“戈壁明珠”的嘉峪关。参观东湖气象塔,俯瞰嘉峪关市生态建设,登上“天下第一雄关”的城楼,远望白雪皑皑的祁连山,体验这座河西咽喉的雄伟与惊险。

资料显示,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 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千米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连陲锁钥之称。嘉峪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嘉峪关有深刻的文化底蕴,自古以来就是长城文化和丝路文化在世界上的的唯一交汇之地。

 

东湖气象塔:西部明珠气象塔是国内首个科普气象站,集气象观测、气象科普、观光为一体,是嘉峪关的标志性建筑。气象塔的顶层部分为气象观测设备,该塔设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及探测分析技术,能对嘉峪关200公里半径范围内的降雨进行较准确估测,对大范围强降水天气的监测距离大于400公里,是实时监测、预警大风、雷暴、冰雹、大雨等灾害性天气的主要手段。

嘉峪关关城:嘉峪关关城在嘉峪关市区西南6公里处,位于嘉峪关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地势最高的嘉峪山上,城关两翼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向北8公里连黑山悬壁长城,向南7公里,接天下第一墩,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主宰,自古为河西第一隘口。关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从初建到筑成一座完整的关隘,经历了168年(1372-1539年)的时间,是明代长城沿线九镇所辖千余个关隘中最雄险的一座,至今保存完好。

敦煌:此生来过不留遗憾

10月19日,海外华文媒体一路西行,最终抵达了此次行程的最后一站,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享誉古丝绸之路上的名城重镇的甘肃敦煌,实际探访、感知、体验丝路文化、石窟艺术和民间文化。敦煌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交界处,是享誉世界的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包括莫高窟、玉门关(汉长城)、悬泉置3处世界文化遗产在内的265处文物点,是丝绸之路历史记忆最为清晰、文化遗存最为丰富的城市。敦煌文化孵化出的《丝路花雨》《大梦敦煌》《千手观音》等艺术经典代表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创新的时代高度。敦煌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培育和打造了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又见敦煌”情境融入式演出等一批旗舰级文化产业品牌。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敦煌市区东南25公里处三危山与鸣沙山接壤处的宕泉河岸断崖砾岩上。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集石窟建筑、彩塑和壁画三者合一的佛教文化遗存。窟区全长1600米,现存洞窟735个,保存了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吐蕃、五代、宋、回鹘、西夏、元、清、民国等时期的壁画45000多平方米,历代彩塑2400余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艺术宝窟。1961年,莫高窟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鸣沙山月牙泉景区位于敦煌市城南5公里,其东起莫高窟,西至党河口,东西绵延4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主峰海拔1715米。鸣沙山月牙泉景区以宏大、广阔的风积地貌、奇特的金字塔形沙丘和月牙泉奇观为主体景观资源,以“神、奇、旷、奥、古”为景观资源特征,以响沙之谜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为内涵,以资源保护、游览观光、科研科普教育、文化宣传、休闲活动为主要功能,代表敦煌自然景观特色并具有世界自然遗产价值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鸣沙山月牙泉以山称奇,以泉叫绝,因沙动成响冠雄,因沙抱月泉显奇,千百年来,以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沙漠奇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

值此,行走中国—2019年海外华文媒体高层甘肃行活动正式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甘肃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甘肃地域辽阔、自然风光优美、黄土高原、广袤草原、茫茫戈壁、洁白冰川构成一幅雄浑壮丽的画卷、宛若一柄玉如意;甘肃也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通道,已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前沿门户,链接“一带”和“一路”的重要枢纽;同时这里红色基因厚重,红色资源丰富,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作为海外华文媒体,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如意甘肃”的美丽故事介绍给世界各地,我们也相信,如此之地,未来一定是全世界人民都向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