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时报

首页  >> 中国新闻  >> 查看详情

两次参加国庆观礼,这个在中国生活31年的美国人最想说……

2019-10-22 15:54:18 来源: 非洲时报 阅读 (15732次)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潘维廉是福建省第一位持绿卡的外国人、第一位外籍永久居民。作为一名美国人,他说,自己不是“老外”,而是“老内”。潘维廉和家人已经在中国生活和工作了三十多年。

两次参加国庆观礼
看到了“世界和平的希望”
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潘维廉和夫人应邀参加观礼活动。10年前,潘维廉曾受邀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潘维廉说前后两次参加观礼,他感受到了中国可喜的变化。

潘维廉:我看到大家的精神是不一样的,这次是非常骄傲、自豪的。

 

潘维廉: 有些外国人看中国阅兵可能觉得这是威胁,我看到的是世界和平的希望。从20世纪50年代到现在,美国的经济很多是靠打仗或者是卖武器。如果只有一个很强的国家,它就像一个小皇帝被宠坏,什么都可以做。如果有两个很强的国家,这样有希望平衡一点。
 
从天而降的“请柬”
将他带到厦门
1976年,20岁的潘维廉作为美国空军的士兵,被派驻台湾。当时,潘维廉驻扎的台湾基地常有大陆的气球飞过,撒下宣传单。有一次,潘维廉拿宣传单偷偷看,发现宣传单上印的人物和台湾人非常相似。
 
潘维廉:我以前没有想过对面的人是什么样,原来这两边是一家人,两边都是中国人。
 
1978年,驻扎在台湾的美军撤离。潘维廉随部队回到美国,上学、读书、创办公司、积累财富。
1988年,已经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的潘维廉卖掉了在美国的所有财产以及经营的金融公司,带着妻儿来到厦门,开始了学习中文的行程。
用书信介绍真实的中国
父亲最后很高兴他常住中国
对于潘维廉卖掉美国房产以及盈利丰厚的公司举家来中国的做法,起初他的父母和很多朋友都不理解。于是,潘维廉就通过写信的方式,让家人和朋友更多地了解中国。 
潘维廉: 我写信第一是让家里人放心,第二是反对一些人一再批评中国。我当兵7年,我爸爸当兵18年,我爸爸在亚洲打仗11年,我们真的以为是为了民主、为了人权等等。但是后来发现这完全是为了贸易。我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历史上中国人一直看重和平。
 
潘维廉的这些信逐渐收到了效果。
潘维廉: 2004年爸爸去世的那一年,我回去最后一次看他。他抱着我说,他很高兴我常住在中国,很佩服我。
 
两次用脚步了解中国
“我不靠媒体,我要自己看”
在写信介绍中国的过程中,潘维廉也受到了质疑:有人说中国靠海的地方发展,内地没发展,用沿海的发展概括中国的情况并不客观。 
 
潘维廉觉得他们说得有道理,于是,他自费买了一辆15座的面包车,改装成房车,决定带着家人去感受真正的中国。
1994年,潘维廉一家在中国进行了一次历时三个月长达四万公里的旅行。他们从福建出发,先后经过浙江、江苏、山东、北京、内蒙古、陕西、青海、宁夏、西藏,再南下到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海南,然后经湖南、江西回到福建。一路上,潘维廉对中国有了更深层次、更真实的了解。
今年,利用暑期,潘维廉带着一些厦门大学的老师和学生,延续25年前的经历,完成了一次“重走中国行”。
潘维廉:习近平主席说再过一两年要完全解决贫困问题,我觉得这个好,所以我想再跑一下、看一下。我记得1994年很多地方没有高速公路,国道也糟糕。但是现在甘肃、宁夏、四川、西藏,第一有新的路,偏僻的小的地方都有水泥路,第二有新房子,老百姓出一部分钱,政府出一部分钱盖新房子。我说为什么现在发展这么快?老百姓说政府关心我们。
 
“很多中国年轻人不了解中国
要尊敬自己的国家”
作为一名外籍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潘维廉反而将他了解到的中国历史和文化融入到管理学课程当中,讲给中国的学生们。
潘维廉:我觉得很多年轻的中国人也不是很了解中国。我要他们尊敬自己的国家,让他们看清楚,在历史上做生意最厉害的人,真的是中国人不是西方人。
 
潘维廉曾经提醒那些想要出国的中国学生,如果了解历史,未来的机会在中国而不是在西方国家。

和习主席“不见外”

在中国生活更有意义

2018年12月,潘维廉的新书《我不见外——老潘的中国来信》出版。书里汇集了他从1988年开始写给家人的47封信件。他将这本书邮寄给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
2019年春节前,潘维廉收到了习近平主席给他的回信。信中除了祝贺他的新书出版之外,还感谢他把人生30年的宝贵时光献给了中国的教育事业,相信他将会见证一个更加繁荣进步、幸福美好的中国,一个更多造福世界和人类的中国。
记者: 现在觉得跟中国更近一点,还是跟美国近一点?
潘维廉:我跟中国不是近一点,是近很多点。我很喜欢美国,但是每次回到那边待一两个星期我就回厦门。我觉得在这边生活有意义、有目的。这里就是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