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时报

首页  >> 南非汇率  >> 查看详情

《啥是佩奇》戳中你泪点的,是这件事

2019-01-18 00:00:00 来源: 海外网 阅读 (7690次)


微信图片_20190118150718.jpg

《啥是佩奇》视频截图。

啥是佩奇?一夜之间,凭借一部电影宣传短片,这只来自英国的粉色小猪又火了一把。

作为《小猪佩奇过大年》的预热,短片讲述了一位农村老汉为寻找孙子心心念的“佩奇”求助全村的故事。从翻阅字典、广播询问,再到挨家挨户上门求教,镜头展示了一个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答案。短片最后,当老人揭开红色裹布,拿出朋克风的粉红的“吹风筒”时,网友直呼“戳泪点!”

微信图片_20190118150758.jpg

微信图片_20190118150806.jpg

微信图片_20190118150818.jpg

网友评论截图。

在有笑有泪的情节铺陈中,六分钟左右的宣传片宛如一个三棱镜,折射出中国社会的五光十色。有人看到了城乡差异、代际矛盾和文化观念的疏离;有人感受到朴素情感和流行事物之间的温馨碰撞;有人解读出外来文化通过血缘关系产生反向代际影响;有人勾连起自己的生活体验,泛起无限回忆的涟漪。无论哪种思考或情绪,比较一致的共识是:在春节这天,一切误解与隔膜都将融化在温暖的家庭中。

春节,永远是所有中国人内心深处最强烈的集体记忆。“除夕”的神话、对联的寓意、灯笼的传说、春节习俗的细节,每个中国人或多或少都能说出一些春节的故事。从原始社会的“腊祭”到汉唐以来的“岁首”祈福,在一代代的辛勤劳作中,农业社会的华夏先民们创造了多彩的文化财富,也形成了隽永的乡土情怀。

如果不了解春节在中国人心中如此重要的位置,很多外国人可能难以理解——

为何在北京打拼的小孟,为了赶上三十的年夜饭,在回四川老家的火车餐车里站了16个小时?

为何在广州务工的大刘,为了跟放假在家的儿子团聚,提前跟老板请了假,装了满满一麻袋玩具,加入了回赣州的摩托车大军?

为何在铁岭退休的老王,为了与在上海定居的儿子儿媳见面,买了新西装,还盘算着要不要在行李里带点酸菜和冻梨?

“那故乡的风和故乡的云,为我抚平创伤。”乡愁最直接的表达就是对亲人的思念与依恋。而将春节与乡愁联系在一起的,不是法律强制,也不是广告推销,而是每个人咿呀学语时叫出的那声“爸爸”;是对我们的每一个表情和习惯都了如指掌的母亲;是你从小背诵的那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因此,尽管信息科技日新月异,很多诸如迎春扫尘、百艺杂陈、各种禁忌等传统春节习俗也逐渐淡化,但家庭、团聚、亲情的节日基本元素却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褪色,反而贯穿古今,历久弥新。

“过年了,回家看看吧。”

这既是中华民族的信仰,也是中华儿女的共鸣。(海外网评论员 王法治)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