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时报

首页  >> 南非汇率  >> 查看详情

中国拒收“洋垃圾”一年多 更多国家明白过来了

2018-11-06 00:00:00 来源: 海外网-中国论坛网 阅读 (7629次)

t011c304e9b49728b97.jpg

资料图:泰国收缴电子垃圾。

最近,东南亚的垃圾“爆仓”了。

自去年中国率先宣布禁止“洋垃圾”入境后,长年把中国当“垃圾桶”的西方国家没了辙,一些国家把一座座“垃圾山”贴上固体废料的标签,贸易转运到泰国、越南、马拉西亚等发展中国家。但随着东南亚国家环保意识和发展观念转变,各国也相继开始限制垃圾贸易进口。全球垃圾处理体系开始调整,中国的倡议正在逐步被世界接受。

九十年代末。广东,贵屿镇。

空气中充满了烧焦的电线和皮革的味道,逼仄的街道里随处可见堆积如山的线圈、电池和手机屏幕。狭小的手工作坊鳞次栉比,操作间里的工人熟练地将各种电子废品分类、拆解、熔炼、酸洗……

1.jpg

资料图:贵屿镇,工人对电子废品进行手工拆解。

成千上万的货船满载着来自欧洲、日本、北美的电子垃圾来到这个被称为“电子垃圾拆解第一镇”的潮汕小镇。对村里的大部分人来说,电子废品的回收手艺既是他们的谋生手段又是发家之路。据统计,贵屿拆解电子垃圾鼎盛时期每年产值近10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90%以上,上缴税收1000万元。

然而,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发出的警告:“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贵屿也为急遽发展的繁荣付出了巨大代价。十几年间,土壤污染、鱼虾绝迹,一个蓝天白云的小乡村变成了乌烟瘴气的大工地。2010年的一项研究显示,贵屿6岁以下的乡村儿童有81.8%都患有铅中毒病症。

贵屿,是诸多乡镇废品加工企业的缩影。改革开放之初,为缓解原料不足,中国从境外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由于缺少严格、明确的废品收购准入规则,大量“洋垃圾”进入国门。从1995年到2016年,中国的年垃圾进口量在二十年间翻了十倍。据商业咨询机构China Briefing的数据,仅2016年,美国废纸出口中就有三分之二以上直接送到中国;而欧盟27国中,87%的再生塑料直接或间接运至中国。

固体废料对环境的危害,各国政府早有所警觉。早在1989年,一些发展中国家就签订了旨在控制危险废料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中国于1991年正式签署。但是公约对于“要求各国采取合理的管理废物的措施”没有明确的含义,加上一些大国并未参加,在实际运行中公约成为一纸空文。在巨大的利润诱惑下,很多贸易商不惜铤而走险,甚至走私贩运“洋垃圾”。

2017年4月18日,北京。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三个月后,中国正式通知WTO,将在2017年底前紧急禁止4类24种固体废物入境,其中包括生活来源废塑料、钒渣、未经分拣的废纸和废纺织原料等“洋垃圾”。

timg.jpg

资料图。(图源:视觉中国)

消息一出,可急坏了欧洲人美国人日本人,要知道,这些高收入国家的人口虽然只占世界人口的16%,却制造了全球34%的垃圾。垃圾多了,不但占地方,还污染土壤、空气和水源。他们纷纷将目光投向了东南亚。“绿色和平”组织根据美国普查机构的数据统计发现,2018年上半年,美国有一半的塑料垃圾都出口到了泰国,总量超过了9.15万吨,是2017年全年的20倍。

泰国发现不对劲,前几天,泰国国防部官员说了,目前泰国已禁止进口422种电子垃圾,并决定从2021年开始完全禁止从国外进口塑料废品,加上先前马来西亚和越南也跟着中国宣布限制“洋垃圾”进口。看来,大家都已经认识到,进口“洋垃圾”虽然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获得一定经济收益,但长期来看却要承担巨大的社会成本和环境压力,得不偿失。

历史上,繁盛一时的全球垃圾贸易链源于发展阶段和发展理念的不平衡。一方面,发达国家环保政策较为严苛,在本土处理固体废料的成本较高,有垃圾外运的动力;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环保政策宽松,经济发展粗放,从垃圾中提炼金属、塑料等工业原料比自主生产成本低,因而有垃圾进口的需求。于是,发达国家将固体垃圾出口到发展中国家进行处理、回收、再利用的模式被认为理所应当。

然而,这种看似合理的产业分工不仅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也削弱了发达国家技术革新的动力。英国回收协会首席执行官西蒙·埃林(Simon Ellin)认为,禁令是好事,一方面可以倒逼更多的资金投入垃圾处理技术的研发;另一方面,也能倒逼从商品制造到垃圾处理的整个产业链进行更新。

今天的贵屿,垃圾处理已经转化为集中拆解和控制污染,家庭作坊式的拆解散户统一进入了循环经济产业园;今天的中国,也不再需要洋垃圾来填补原材料的短缺,通过自己的垃圾分类和处理,就可以弥补中国一些资源短缺。

timg.jpg

资料图:美丽乡村。(图源:新华网)

从进口洋垃圾到禁止洋垃圾,政策的转变体现的是中国发展理念的转变。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环顾世界,越来越多国家认识并加入到共建循环经济的行动中。澳大利亚此前有官员表示,计划到2025年实现包装材料百分之百可回收利用;欧洲议会2018年10月以压倒性票数通过全面禁止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立法。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世界各国逐渐达成一个越来越强烈的共识:一切发展都不能以环境和人民的健康为代价。任何以邻为壑的做法最终只能害人害己,只有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真正迈向清洁美丽的世界。

保住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人民日报海外网 王法治)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更多中国理论权威解读,尽在海外网—中国论坛网(www.china-theor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