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时报

首页  >> 南非汇率  >> 查看详情

“一带一路”:开放包容,无问西东

2018-09-27 00:00:00 来源: 海外网-中国论坛网 阅读 (7227次)

efa17795d3b5415daa1121cde10ff685.jpeg

第七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李克强提出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打造“中日韩 X”合作模式,获得了日韩两国领导人的认同。(图源:新华网)

近日辽宁省出台的一份“一带一路”方案引发外界关注,这份名为《辽宁“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的计划将朝鲜、日本、韩国列入“一带一路”经济带构想。日本共同社评论称,原本“一带一路”是着眼于中国以西地区的构想,中国的官方文件中明确写进向朝鲜半岛及日本等东方延伸十分罕见。

读完共同社的报道不禁让人疑惑,难道“一带一路”只能向西发展吗?关于“一带一路”建设,海外仍存的一些认识误区有必要进行厘清说明。

单从《辽宁“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来看,该方案立足辽宁东北亚开放大门户的优势,把握东北亚国际局势向好趋势和重大机遇,要更好地发挥辽宁作为、贡献辽宁力量,推动辽宁全面复兴。但如果将其理解为“一带一路”抛开原先向西发展的路径,另辟蹊径向东拓展,恐怕是日本媒体对“一带一路”的误解。

从能力角度看,“一带一路”既向西,也向东,是“两翼齐飞”。“一带一路”倡议在早期提出时,尤其是在2015年3月28日出台的《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中就指出,“一带一路”会带动两端发展,一端是发达的欧洲经济体,另一端是繁荣的东北亚经济体,那么,韩国和日本自然被包括其中。

从需求角度看,“一带一路”也并非只能向西发展。在全球化时代,经济对地域的依赖度正在减弱。关于“一带一路”,一个普遍的观点是,存在着一个以亚欧大陆为起点,蔓延至非洲,并最终拓展至拉美的“一带一路”路线图。这一路线图未必准确地描述了“一带一路”的实际状况。一般来说,可以将“一带一路”国家分为两类,一类是丝路沿线国家,亚欧国家属于这一类,它们地处丝路沿线并串连成线;另一类国家是丝路相关国家,包括非洲、拉美,而美国、加拿大和北欧国家虽不处在丝路沿线上,却对“一带一路”有需求,因此是“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由此看来,“一带一路”的存在不是地理导向,而是需求导向。

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实现与东北亚国家的互联互通将为这些国家带来可观的前景。当前,日本政府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态度已由最初的怀疑、消极转向客观、积极。2017年5月,自民党干事长二阶俊博曾率团出席北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此后,安倍也在公开场合表示,“期待‘一带一路’为地区和世界的繁荣、稳定作出积极贡献”。韩国政府派遣了以共同民主党议员朴炳锡为团长的代表团赴北京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此后,在大小会议中,韩国外交使节、商协会代表、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也表示过对“一带一路”的支持。

目前,日韩还正在探索与中国的第三方合作模式,这一模式将超越传统的中国到日韩投资或日韩到中国投资的双边合作方式,而是努力开拓第三方市场,探索“一带一路”新市场的可能性。

总的来说,“一带一路”最大的特征之一就在于其开放包容性。从“一带一路”本身看,一方面,它在地理环境上做到了包容,即既包括陆上丝绸之路,也包括海上丝绸之路,实现陆海统筹;另一方面,“一带一路”正在向空中丝绸之路、网上丝绸之路和冰上丝绸之路拓展,向东向西向南向北实现全方位发展。

从“一带一路”与其他国家关系看,“一带一路”并非对冲欧美国家,而是欢迎欧美国家的参与。它不同于马歇尔计划,不带有任何排他性。

从“一带一路”的属性来看,“一带一路”是一个全球治理的公共产品,它要解决全球治理的三大赤字问题,即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和治理赤字,因此,“一带一路”注重在合作中发挥相关国家的所有潜力和动力,并以问题为导向。

总之,“一带一路”在发展的过程中,它的实际意义已超越了它的字面含义和空间意义,怀有孤立的、片面的眼光看“一带一路”,必定看不清它的全貌。

(赵磊,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国际关系研究室主任、教授、“一带一路”百人论坛发起人)

中国论坛网 刘思悦 /整理

更多中国理论权威解读,尽在海外网—中国论坛网(www.china-theor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