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时报

首页  >> 南非汇率  >> 查看详情

德国有座“中国城” 非洲有了“中国稻”

2018-09-10 13:27:07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阅读 (7525次)


 2017年4月21日,马尔代夫中马友谊大桥首个墩身成功浇筑。
  (新华社发)


德国杜伊斯堡DIT货运场站的中欧班列集装箱。
  新华社记者 罗欢欢摄


9月4日,在2018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媒体吹风会上,外媒记者认真记录。翁奇羽摄(人民视觉)


中国企业柳工为波兰小镇带来就业机会。图为在波兰斯塔洛瓦沃拉的柳工锐斯塔公司,波兰工人在厂房内工作。

新华社记者 陈序摄

2013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同年10月3日,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众多国家热烈响应、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正成为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的中国方案,逐渐落地生根,日益深入人心。

“我们是一座‘中国城’”

5年来,很多国家和城市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并在其中寻找自身定位。

德国杜伊斯堡是一座煤炭、钢铁工业城市,曾一度衰落。如今这座城市因“一带一路”而逐渐复兴。

80%来自中国的列车将杜伊斯堡作为在欧洲经停的第一站,于是,杜伊斯堡转型成为了中欧班列枢纽城市。

“中国集装箱越来越多,港口1/3的业务与中国相关。”杜伊斯堡港工作人员保罗·韦贝尔向本报表示,他差点儿就失业了,是中欧班列让他重新忙碌了起来。

杜伊斯堡市市长索伦·林克说,“我们是一座位于德国的‘中国城’。”

当杜伊斯堡重获发展机遇之时,2000公里外的土耳其,也找到了在“一带一路”中的定位。

“地处欧亚大陆交通要道的土耳其是古丝绸之路重要门户,今天仍愿成为‘一带一路’上连接欧亚的桥梁。”土耳其外交部长恰武什奥卢说。

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与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之间有一条安伊高铁,这是中国企业在海外承建的第一条高速铁路。

土耳其商人于米特·莱文特,家住伊斯坦布尔,公司在安卡拉。于米特·莱文特向本报表示,因为工作需要,他每周要往返两三次,以前这对他来说是个苦差事,而现在乘坐高铁往返两地只需3个半小时。于米特对安伊高铁赞不绝口。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在“一带一路”中找到了定位。多哥要成为“一带一路”在西非的“支点”;格鲁吉亚要成为“一带一路”上的黑海枢纽……

“为合作共赢提供新动力”

5年来,很多国家将本国发展战略同“一带一路”倡议对接,开拓出新的发展空间。

柬埔寨三面环山,历来以公路和内河航运为主,航空运输较为落后。2017年,中国航油与云投集团共同承担了柬埔寨暹粒吴哥国际机场项目,这一项目是“一带一路”倡议与柬埔寨“四角战略”对接的成果之一。

中国航油企业文化部高级经理张睿向本报表示,暹粒吴哥国际机场的兴建不仅能完善当地交通,还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

“一带一路”的机遇,也属于普通民众。

由中铁二十局集团承建的卡拉高速公路,是“一带一路”倡议与巴基斯坦“2025发展愿景”战略对接的重要成果。

巴基斯坦小伙巴巴尔是中铁二十局集团卡拉高速公路的雇员。他原来是生活困难的农民,2016年卡拉高速公路开工,巴巴尔当了清洁工。

2018年初,巴巴尔的月工资增加了3000卢比。他还承包了涵洞外种草的活儿,找来了10多个同村村民一起干活,成为了村民们羡慕的“在中企工作,有成就的老板”。今年3月,巴巴尔找了对象,翻盖了新房。“我打算今年把媳妇娶过门,把日子过得更红火。”巴巴尔满怀希望地向本报说。

目前,“一带一路”倡议已经与蒙古国“发展之路”战略、哈萨克斯坦“光明大道”计划、匈牙利“向东开放”政策等实现对接,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9月3日至4日,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举行,参加峰会的多国领导人表达了与“一带一路”对接的意愿。马里总统凯塔表示,希望通过加强“一带一路”与马里“2040战略”对接;纳米比亚总统根哥布表示,期望实现该国发展战略同“一带一路”倡议的有效对接,愿与中国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科摩罗大学中文系主任塞义德·穆罕默德说,将本国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为双方实现合作共赢提供了新动力。

“我们就需要这样的模式!”

5年来,通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很多国家了解、借鉴了中国发展经验。

“我们就需要这样的模式!”在参观完广东深圳蛇口工业区后,斯里兰卡总理拉尼尔·维克勒马辛哈感慨道。如今,蛇口开发模式已经复制到了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

2017年,中国招商局港口控股有限公司与斯里兰卡港务局签署了协议,计划通过港口开发带动园区发展,再带动城市发展,将汉班托塔港发展成为斯里兰卡的蛇口。

22岁的纳拉姆在汉班托塔港从事货船装卸工作,他向本报表示,“这里收入高,离家近。港口发展好,我的家乡就会变得更好。”

在非洲,很多中国经验已落地生根。在坦桑尼亚总理马贾利瓦的讲话中,时常出现“五年计划”“经济特区”等富有中国特色的政策用语。“要想富,先修路”,也成为了非洲流行语。

莫桑比克妇女莎莉亚家的水稻种植规模很小,只能满足日常饮食需求,生活条件差。后来,莎莉亚加入中莫万宝农业合作项目,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她种了一公顷水稻。由于在种植技术等方面得到了帮助,水稻产量十分可观。这一合作项目受到莫桑比克总统纽西的肯定,他将产出的大米命名为“好味道”。

“中国的发展经验为世界上其他国家开辟了一条新道路。”乌干达国会议员安德鲁·基扎·卡鲁亚说。

(潘旭涛 拜婧 赵娜)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09月07日第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