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时报

首页  >> 南非汇率  >> 查看详情

我在“一带一路”牵线搭桥(我的“一带一路”故事①)

2018-08-22 15:37:29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阅读 (7426次)


图为颜天禄(左)陪同中国驻马来西亚特命全权大使白天走访参观马六甲郑和文化要地及历史遗迹。 
  照片由颜天禄本人提供


图为中国驻奥克兰总领事许尔文(左),新西兰教育部部长、青年部部长尼基·凯伊(中)和孙朕邦(右)参加中新建交45周年纪念活动。
  照片由孙朕邦本人提供

图为姜彦彬(中)在俄罗斯库尔斯克州与该州驻莫斯科总代表一同考察。 

照片由姜彦彬本人提供


图为近日,方激(左一)与巴西一所大学签署科技合作备忘录。
  照片由方激本人提供


图为南非“青年节”之际,黄琳(右三)参加公司举行的庆祝活动,并与南非当地员工合影。照片由黄琳本人提供

本报采访了这样一个独特的群体。他们有人带着企业考察团往返于中外之间,既“引进来”也“走出去”;有人利用自己对当地法律政策的熟悉,助推中国企业在当地安家落户、发展壮大;有人在南北半球间来回跑,为企业构筑平台、保驾护航;有人帮助中国企业在当地拿到国家级重点综合发展项目;有人组织论坛与活动,为“一带一路”沿线青年经贸合作架桥……

在“一带一路”影响日渐扩大、走向世界之际,这个群体发扬了优良传统,发挥着独特优势,继续在中国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华侨华人,足足有4000多万。

姜彦彬(俄罗斯):

“唤起与中国的合作意愿”

“姜先生,请问您是中国公民吗?”

“是的。”

2016年3月25日,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第二届中俄媒体论坛在此举行。身穿西装、端坐在俄罗斯代表席中的姜彦彬面对中国代表团成员的疑惑,笑着答道。

作为俄罗斯代表团38名成员之一,姜彦彬以“丝绸之路”电视剧项目合作制片人的身份,代表俄罗斯与中国洽谈中俄媒体合作项目,成为莫斯科华侨华人圈的一段佳话。

俄罗斯不少州的政府官员纷纷向姜彦彬表示,俄罗斯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对中国企业的投资热烈欢迎。“这就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效应,它唤起了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与中国合作的意向。”姜彦彬说。

目前,为中俄企业界牵线搭桥,构成姜彦彬每天忙碌的行程。

“我们每个月都要接待国内来的企业考察团,也带俄罗斯企业家去中国考察。”在他的牵引下,中俄企业正酝酿着不少合作项目,如中国宁波与俄罗斯库尔斯克州的标准件项目,中国中投鑫泰融资公司与新西伯利亚大型商务综合体项目等。

“中国企业到俄罗斯投资,填补了当地生产的空白。”姜彦彬拿库尔斯克标准件项目举例说,在当地,工业制造必不可少的标准件——自攻螺丝主要从中国进口。中国企业直接去当地建厂,既节省了当地进口的成本、时间,又为当地民众提供就业岗位,为当地政府创税增收。

2014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俄蒙三国元首会晤时提出,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同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蒙古国“草原之路”倡议对接,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2016年6月,《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签署,成为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首个多边合作规划纲要。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倡议的实施,两大倡议可谓相辅相成,完美结合。”姜彦彬说,“‘一带一路’建设的务实发展需要和沿线国家的实际经济情况以及当地民众的需求相结合。”正是在了解俄罗斯各州需求的情况下,姜彦彬不断将中国企业引入俄罗斯,为当地民众带去福利,为中蒙俄经济走廊添砖加瓦。

黄 琳(南非):

“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大潮”

“我在矿山,信号不太稳定,待会给您回电话。”在接到本报采访电话时,黄琳正在南非北开普省波斯特马斯堡市以北15公里的帕岭矿山上考察。

作为南非PMG矿业有限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黄琳每两个星期都要在这布满碎石、尘土飞扬的道路上走一回,看看矿山建设的进展。

黄琳所在的这家公司于2009年被一家中国企业收购。但是起初,南非当地法律令不熟悉情况的中方投资者频频面临法律纠纷,也让公司陷入亏损。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企业对南非的投资热情更加高涨,中国企业对当地法律法规服务的需求也更为迫切。

2014年,律师出身的南非华人黄琳来到这家公司并迅速进入管理层。为了助力公司进行业务拓展、避免法律纠纷,她结合业务主要领域和管理实况,带领团队翻译了当地多部法律法规。

黄琳的努力立竿见影。2017年公司被南非矿业部授予“零伤亡成就奖”;上诉到南非仲裁调节委员会的劳资纠纷案件由2015年的12起减少至2018年的1起。

这家公司曾经遇到的困难并非个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具有不同的法律规范、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每个国家的政策与法律还经常因外部经济、政治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这增加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不确定性。

今年7月,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一带一路”法治合作国际论坛开幕式上表示,规则法治既是“一带一路”走向世界的通行证,也是应对风险挑战的安全阀。无论是中国企业“走出去”进行业务拓展,还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上的长远合作,都需要充分了解东道国法律法规,加强法治合作。华侨华人更加熟悉当地法律与政策,在助推中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广阔舞台上大有可为。

“作为一名久居海外的华人,目睹中国的发展壮大,我倍感骄傲。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我们华侨华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永不消逝。我们将个人命运融入到‘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的大潮之中,能够真正实现自我价值。”黄琳说。

方 激(巴西):

“为中国经济发展和腾飞助力”

2017年9月3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美丽的中国厦门开幕。会议期间,在两国领导人的见证下,中巴合作的巴伊亚州南部港口综合项目正式签署。

“作为项目推动者,我们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回忆起当时参会的场景,巴中经贸交流中心总裁方激仍激动不已。26小时的长途飞行,17464公里的距离,中巴航班,方激不知坐了多少次,但每一次都有新的收获。

1987年,方激开启巴西之旅。多年创业奋斗,事业做得风生水起。但谈及人生最大的骄傲,方激毫不犹豫地说,是她的“新中巴交流桥梁”——巴中经贸交流中心。

从2013年组织成立巴中经贸交流中心,到2014年在巴西福塔莱萨参加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相关活动以及北京APEC 峰会,再到2017年在中国厦门参加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相关活动,方激不停穿梭于南北半球之间,为热情似火的巴西与充满活力的中国牵线,为中巴经贸合作构筑平台,为中企在巴投资保驾护航。

“我刚到巴西的时候,很少有中资企业来这里,只听说过个别几家。”方激感慨,“而近10年来,变化巨大。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并在国际合作中日益活跃,中资企业在巴西的投入不断增加,涵盖了通讯、汽车、电子、金融、基建、农业、矿产、科技、航天、文化、旅游等诸多领域。”

方激带领的团队以其愈加成熟的商业平台,结合多年积累的当地资源,不断支持中资企业深耕巴西。东西铁路项目、南部港口项目、巴明矿山开采项目、拉兰吉罗柴油电站项目……在方激团队的穿针引线之下,一项项工程向前推进,为中巴经贸关系更加密切添油助力。

2017年,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巴西第一大进口来源国。目前,中国对巴各类投资总额超过400亿美元,涉及能源、矿产、农业、基础设施、制造业等诸多领域。

“请微笑,来到巴伊亚吧!”近期,巴西巴伊亚州政府副州长约翰·菲利普在第四届中拉基础设施合作论坛上用一句俗语来阐释巴西对中国企业的欢迎与期待。中巴之间的合作有待于更多“方激”来牵线,“一带一路”的故事有待于更多华侨华人来书写。

“为中国经济发展和腾飞助力,这对我的人生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方激感慨。

颜天禄(马来西亚):

“让马六甲重现往日辉煌”

排水板一排排整齐有序地扦插在砂土之上,成堆的砂石旁边,两艘工程船不停运作,抽起的泥沙,抛向天空,坠入远处海面,画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宛如海天之间一道巨大的彩虹。

因为中国企业的到来,皇京港,这座地处马六甲海峡中段的港口又忙碌起来。位于马来西亚马六甲市的皇京港深海码头建设,预计将于2019年完成,届时它将成为马六甲海峡的最大港口。

而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里,这座早已存在的港口,地位并不突出。如今,港口建设被列为马来西亚国家级重点综合发展项目,这与一位华人的牵线搭桥密不可分。

颜天禄是在马来西亚土生土长的“华四代”。2015年9月,广东省与马六甲州签署《建立友好省州关系协议书》。利用这一契机,当时作为马六甲州对华事务特使的颜天禄,开始从中国为皇京港的建设寻找资金。很快,在广东省外事办公室的帮助下,颜天禄联系到了几家中国企业,并带领他们来到马六甲皇京港进行实地考察。

最终,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成功拿到了与马来西亚凯杰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开发建设的权利。此后,颜天禄还为项目选址、规划等提出了诸多见解。

不仅如此,在颜天禄的建议与努力下,马六甲州政府还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委员会,来协调中国企业在马六甲的投资项目,这使中国企业在当地的投资得到了全面配合,许多项目得以快速推进。

马来西亚是中国在东盟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商务部统计显示,2016年中国对马来西亚的直接投资存量达到36亿美元,以投资流量计,马来西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排名第三。

“600多年前,郑和七下西洋,五次来到马六甲,让这里成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如今,‘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马六甲州政府和当地居民,尤其是华侨华人的热烈响应,也让马六甲有机会重现往日辉煌。”

颜天禄表达的是马来西亚数百万华侨华人的心声。《南华早报》报道,2016年,46个马来西亚的华人协会签署了由马华公会发起的“一带一路”宣言,表达了当地华侨华人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与肯定,也宣示了促进中马两国和平共处、双赢合作的坚定信念。

孙朕邦(新西兰):

“为中新青年合作打下基础”

“刚才您看到的是我公司通过语音合成技术制作的‘新闻联播’节目。正是因为有像科大讯飞这样的企业,中国在人工智能第三次浪潮中将不再缺席。”

2017年11月26日,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杜兰博士,一身黑色修身的职业装,在主题为“中新青年携手‘一带一路’”的第三届“中国·新西兰青年论坛”上,介绍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成果。

“此次论坛我们邀请了中新双方共200多名各行各业的青年才俊。”论坛组织者、新西兰中华青年联合会会长孙朕邦说,“第三届‘中国·新西兰青年论坛’入选2017年李克强总理对新西兰进行正式访问成果清单,双方对论坛的期望很高。”

短短两天的论坛,孙朕邦和他的团队精心筹备了8个月之久。主题敲定、框架制定、方案确定、嘉宾邀请、发言人选定,方方面面的工作细碎、繁琐。但疲惫之余,孙朕邦感受到更多的是充实。周到的准备工作让论坛获得了成功。

科大讯飞等中国企业通过参加论坛拓展了国际业务,新西兰企业也在论坛中受益。Confitex时尚内衣集团创始人马克·戴维,在论坛上了解到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进展,随即决定在中国投资设厂。

此外,中国新西兰青年创业创新孵化平台、中国新西兰青年教育交流基金、中国新西兰青少年“一带一路”多元文化节等多个合作项目也在论坛上签约。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让两国青年对彼此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打下了深入开展经贸合作的基础。作为社会公益组织,举办这样一个活动,整个青年联合会都感到十分骄傲。”孙朕邦说。

《新西兰先驱报》报道,今年5月,新西兰——中国关系促进委员会发布了《“一带一路”研究报告》,认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旨在通过发展贸易增进全球各国之间的联系,新西兰可以抓住“一带一路”倡议提供的机遇。新西兰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7年12月,中国超越澳大利亚,成为新西兰最大的商品和服务贸易伙伴。

“中国通过‘一带一路’传播了合作共赢的理念,作为新西兰华侨华人,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两国经贸联系日益紧密。希望新西兰中华青年联合会和在新西兰的华侨华人能够为两国合作贡献力量。”孙朕邦说。

(严 瑜 康 朴 王 晴

《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8月22日第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