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时报

首页  >> 南非汇率  >> 查看详情

国际关系变幻背后的地缘政治思考

2018-08-15 17:11:07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网 阅读 (7288次)


资料图

观看国际新闻,人们总能发现土耳其总是在美俄和欧盟之间周旋、澳大利亚对中国忽冷忽热…… 其实,一些国家在与大国交往中阴晴不定,背后有地缘政治的因素。

地缘政治,简而言之就是地理因素与国际政治之间的关系。专门研究地缘政治的学说被称之为“地缘政治学”,它是国际关系理论中的重要一支,“海权论、空权论、陆权论”都是公众耳熟能详的地缘政治学的概念与理论。地缘政治学使得各国的最高统治者学会了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观察外交问题,继而解决问题。因此从地缘政治学诞生以来,地缘政治的理念就对国家的外交政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某些时候甚至引起了重大的历史事件,改变了国际关系史与人类历史的走向。

“海权论、空权论、陆权论”是传统地缘政治学说的最典型代表,这些传统的地缘政治理念都是紧密围绕地理要素与战争之间的关系所展开的,通俗地来说,它们强调只有控制海洋、天空与陆地,就能彻底置敌人于死地,从而实现本国在全球或某地区范围内的霸业雄心。

传统的地缘政治观念对20世纪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根本性的重大影响,特别是在二十世纪前半叶,这些观念引起了欧美强国的强烈兴趣,它们的外交政策、军事政策、殖民政策,关注的就是如何争夺“海、陆、空”三权。比如英国就是最坚定的“海权论”笃信者,由于认为自己陆地面积狭小,又属于孤悬海外的岛国,英国政府认为确保霸权的方式就是建立无可匹敌的海军,将全球的制海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这种地缘政治的信念反映在外交政策上,就是英国对任何国家发展强大海军的计划都不能容忍,视其为对大英帝国根本核心利益的严重侵犯。威廉二世治下的德国曾一度想利用本国迅速发展的工业实力去扩大海军实力,就遭到了英国的强烈反击,德国不得已放弃这一计划后,转而寻求争夺陆地控制权,又与法国、俄国等欧陆大国产生严重矛盾,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传统地缘政治学以地理因素为基本视角,但是,“地理”这个概念涵义丰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逐渐成为地理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地缘政治学的研究也不断融合经济、社会、文化等综合因素。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以后,全球地缘政治的根本特征发生了明显改变,两极地缘政治体系不复存在,经济与文化活动空前繁荣起来,复合型依赖明显增强。一些学者指出,地缘政治的观念正在发生显著变化:第一,地缘政治和地缘轴心的军事对抗性减弱,经济性增强;第二,文化与文化圈的因素在增强;第三,传统的宗主国—殖民地关系转化为南北关系。

地缘经济学、地缘社会学的出现,削弱了以往军事对抗的烈度,强化了经济与文化上的交流与相互依赖,使得国家在指定外交政策时不再仅仅考虑对地理空间的排他性占有,而是加以综合考虑。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传统的地缘政治观念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事实上,国际社会凭借实力说话的本质没有发生变化,对本国安全,特别是军事安全的重视,依然是国家制定对外政策的最高原则之一。在这个过程中,传统地缘政治观念依然发挥着主导作用。

举例来说,澳大利亚当前的对华外交政策充满了矛盾心理,这种心理的背后就是传统的地缘政治观念与现代的地缘经济、地缘文化社会观念交叉作用的结构。一方面,澳大利亚仍然视自己是西方世界的一员,尤其是美国西方军事同盟的最主要伙伴,因而对中国采取了“冷眼观察 + 高度警惕”的态度;另一方面,中澳同为西太平洋地区大国,经济互补性很强,贸易往来便利而频繁,文化交流也非常频繁,这就使得澳大利亚无法采取特别敌视中国的外交政策。一张一弛之间,就使得澳大利亚面临一个矛盾的对华政策难题。

面临类似矛盾的还有印度,印度与中国比邻而居,经济上具有较强的合作潜力,在国际事务中上也有一定相同诉求。不过,对于印度来说,传统的地缘政治观念对其对华政策的塑造力更强,要压过了经济、社会、文化的地缘观念的作用。印度一向自视为地球上唯一独占一个次大陆(陆中相对独立的较小组成部分)的伟大国家,既能扼守整个印度洋,又可以将影响力扩张到地理上相近的中南半岛,从而染指太平洋地区。因此,印度对中国的快速发展始终心存戒备。

地缘政治的理论已经诞生百年之久,地缘政治的观念也已经浸入一代又一代的政治家的灵魂中,已经成为他们观察世界、处理国际关系、制定外交政策的重要理论工具。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地缘政治观念及其衍生品将会继续深刻影响世界各国的外交政策与国际局势。

(戚凯,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外国所副研究员,海外网特约作者)

更多中国理论权威解读,尽在海外网—中国论坛网(www.china-theor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