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时报

首页  >> 南非汇率  >> 查看详情

【田家炳遺愛人間系列之桑梓情深篇】辦學贈醫築路 反哺家鄉30年

2018-08-08 15:23:56 来源: 非洲时报 阅读 (9943次)
■ 大埔人民醫院院長黃裕堅憶述田家炳捐建醫院的過程。香港文匯報記者帥誠 攝
■ 大埔人民醫院院長黃裕堅憶述田家炳捐建醫院的過程。香港文匯報記者帥誠 攝

赤子情懷繫故里 捐款數億助發展

走進位於廣東東北部的梅州大埔,田家炳系列工程項目無處不在。一位「80後」鄉親說,每天一出門,就要走他助修的橋,去他捐建的學校讀書。斯人已遠去,過去30年來田家炳捐建的學校、醫院、橋樑、道路、水電站以及眾多豐富民眾文化生活的公共場所,構建起了大埔社會發展的重要框架。大埔縣委宣傳部副部長蔡葵說,早年政府財政收入有限,田家炳先生在家鄉興建的一系列工程項目,為家鄉人民築牢了美好生活的基石。■香港文匯報記者 胡若璋、 帥誠 廣東梅州大埔、佛山報道

大埔縣城區不大,外地人到訪,只需半個小時就能把中心區域逛一遍。但在大埔人民醫院院長黃裕堅看來,用地緊張的情況下,要改善醫療軟硬件水平,醫院急須拆建升級。

眼前嶄新的住院大樓,和挖掘機奮力拆建的門診老樓現場,在烈日驕陽下塵土飛揚,黃裕堅卻幹勁十足。

汗水濕透衣衫的他表示,現在正在拆卸的門診老樓,早在2016年就得到了田家炳的首肯。只是未料到,按照三甲醫院標準新建的住院大樓已投入運用,卻沒能等到田家炳的再度歸來。

提高醫療水平 患者慕名而來

時間軸調回到1991年,田家炳出資160餘萬元,在縣城劃出5.2萬平方米的用地,興建田家炳住院大樓和門診綜合樓。從此,大埔民眾有了自己的醫院。田家炳也開始在各個鄉鎮建設系列衛生院,為農村提供整潔明亮的就醫環境。蔡葵透露,就是從上世紀90年代初期起,田家炳在家鄉同時投資興建很多項目,學校、醫院、道路等工程同步推進。

隨着縣人民醫院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慕名而來的患者越來越多,日益老舊的大樓不能滿足現代醫療需求,拆除擴建成為不得已的選擇。2014年,黃裕堅與縣領導一起赴港向田家炳匯報醫院升級擴建工程計劃。

「沒想到他那麼開明和親切。」黃裕堅記得,一行人把這份改建計劃簡要說明後,田家炳二話不說就點頭,同意把二十多年前的心血推倒重建,更隨即表示再捐300萬,用於住院大樓的修建。

交談期間,田家炳細心詢問醫院發展計劃,從病床數量、醫療設備到患者需求的變化,都一一詳細了解。

不過最讓黃裕堅難忘的,是田家炳不經意間透露出「現在的資金不如曾經那麼充裕,只能在後期培訓領域多作貢獻」。黃裕堅邊說邊泛淚,「以前只聽說他為了履行捐助承諾,賣掉別墅住公寓。如今親眼看到他租住在公寓裡,內心起了許多波瀾」。

心生感慨的黃裕堅,拜訪回來後就帶着這份感動和關心,開始忙於醫院的升級建設。兩年過去,醫院有了新的住院大樓。

「醫院升級後留得住博士人才了!」黃裕堅原本想在住院大樓搬遷時,把這句話匯報給田家炳聽。帶着這份遺憾,黃裕堅更下決心要像田老先生一樣,認真做事、親和待人。

激勵走出家鄉 傳承精神財富

除了醫療設備外,過去30年來,田家炳先後投入3億多元建設家鄉,其中一半以上都用在教育。

從華南農業大學畢業回鄉的張達柯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和他一樣,大埔出生長大的孩子,日常走過的橋、念過的學校、看病的醫院,很多都是田家炳修建的。

「我從沒想到,到了廣州唸書,在大學校園都還能見到田家炳大樓,當時的那種驕傲感就很強烈。」如今在大埔高陂鎮政府工作的張達柯說,每天很多工作和田家炳基金會有關聯,而妻子現更在田家炳二中教書。

在張達柯看來,田家炳滲透在大埔年輕後輩生活的角角落落中,給予他們這一代無盡的精神財富和激勵。此外,當地大批「70後」民眾受益於田家炳的辦學教育,早年走出家鄉,到珠三角甚至海外安家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