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时报

首页  >> 南非汇率  >> 查看详情

新时期中非合作的特殊意义

2018-07-23 00:00:00 来源: 海外网-中国论坛网 阅读 (7229次)

 图片1.png

 坦桑尼亚总统马古富力在奠基仪式上讲话 (图源:新华网)

近年来,中国与非洲国家在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和政党政治合作方面有了日益明显的推进,各种不断提升的合作迹象表明,在经历了过去20年成效显著的经贸投资合作后,中非在国家治理与政党政治方面的交流合作也开始作为支撑中非经贸合作的基础,而获得实质性推进。近日,在中国政府支持下,由坦桑尼亚革命党、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莫桑比克解放阵线党、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纳米比亚人组党、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爱国阵线南部非洲六姊妹党联合建设的尼雷尔领导力学院,在当年曾经培养过几代南部非洲国家民族解放运动领袖的坦桑尼亚滨海省齐贝赫举行了奠基仪式,并举行了“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非洲专题会”,就探索符合国情发展道路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交流研讨。这些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举措,标志着中非合作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坦桑尼亚总统马古富力在奠基仪式上表示,建成后的尼雷尔领导力学院将围绕着非洲国家的领导力提升与意识形态建设这两大领域开展培训,他认为,“这两个领域正是大多数非洲国家引入多党制以来面临的重大问题。很多政党没有一贯的意识形态,且缺乏有能力的政治家。”而在此方面,“中国是非洲人民的真朋友,是帮助我们实现真正的发展、经济变革的真朋友。”他说,“中方有致力于促进非洲国家发展的理念,这所学院将会推动非洲国家不仅实现政治上的解放,而且实现经济上的解放。”

背景

中非加强治国理政和政党政治的合作,是有客观的历史基础与时代要求的,也符合中非面向新时代发展更高层次合作的战略需要。中非政党合作并非始于今日,在过去六十年中,双方已经在这个当年的南部非洲自由战士营地开展过内容丰富的合作,培养了朱利叶斯·尼雷尔、肯尼思·卡翁达、尼尔森·曼德拉、阿戈什蒂纽·内图、萨姆·努乔马、罗伯特·穆加贝等南部非洲国家的卓越领导人。进入新世纪以来,中非发展合作不仅有日益紧密的经贸往来,投资合作,基础设施建设,更有日益丰富的思想对话与知识交流。而中非在国家治理与政党政治方面的合作探索,既是基于双方丰富而广泛的发展实践与经验总结,更具有丰富的历史基础与生活源头。

今天,中非双方日益重视建构双方的发展导向型的软实力,在相互尊重学习的基础上,共同创造一种基于双方历史文化与当代复兴需要的文明新形态,并因此在捍卫自己文化价值与精神传统的同时,开拓人类现代性的新空间,拓展人类现代化的新路径。

共识

近年来,中非合作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形成了与时俱进的合作理念,合作战略既着眼长远又面对当下,机制配套日见完备,尤其是在减贫发展领域,已经形成许多重要的共识智慧。

一是扶贫先扶志。中非双方都有悠久灿烂的历史,应重建自己的文化信心,树立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的精神,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2016年,在中非减贫合作智库论坛上,非盟主席法基指出,贫困不是命运,而是一种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政策可以减少并消除贫困。他还指出,非洲从中国学到的第一课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非洲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创造跨越大洋的繁荣。

二是扶贫必扶智。近年来,中非加大了在人力资源开发与技术转移方面的合作,2015年约翰内斯堡峰会后三年,中方已为非洲提供了3万个政府奖学金和4万个来华培训名额,为非洲培训了20万名职业技术人才。仅蒙内铁路就为当地培训了4万多名技术工人。

三是扶贫必修路。秉持集约发展理念,中国近年来在非洲修建铁路6500多公里、公路5200多公里,建设了一大批港口、机场、电站、通信等基础设施。亚吉铁路、蒙内铁路、阿卡铁路、阿布贾城市轻轨等成为非洲发展新标志。

四是扶贫先治国。扶贫是主权国家范围内的政治与经济行为,必须在一个稳定的国家体制下才可能真正获得推进,政局稳定与和平安全是发展的根本前提,而保持政策的连续性是实现发展的政治前提。

五是扶贫要领导。扶贫是一项长期坚苦的历史任务,不可能短期完成,也不可能依赖外部援助来实现,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治领导,形成有行动能力的政府,动员全国的资源,领导集团必须具有开放的眼光与实现发展的知识与心胸。

六是扶贫需救急。中国大力支持非洲率先解决与人民群众利益最直接的温饱问题。过去三年,中方向20多个非洲国家提供了紧急粮食援助。在其他领域,也根据非洲国家需求,开展了相关援助。

七是扶贫人为本。中国大力支持非洲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和能力建设,支持非洲疾控中心总部和五个次区域中心建设,提升疾病防控能力,中国重视非洲青年就业与收入问题的解决,支持非洲青年创业创新能力培养。

展望

进入新时代,中非应更重视加强对中非减贫合作的实践总结与理论研究。一是要重视对“中非发展实践”的系统回顾总结,全面梳理过去六十年在发展合作各领域所开展的项目、工程、平台,建立起完整全面的中非合作实践案例的资料数据库。二是重视对“中非发展知识”的系统化研究,中非发展合作实践中包含着丰富的知识创造与创新,需要从中非丰富的发展合作实践中提炼出系统化的中非发展知识体系。三是重视对“中非发展理论”的系统化提炼归纳。中非发展理论必须从中非发展合作的实践与知识创造中形成,来自丰富的发展实践,具有系统化的知识支撑。四是重视对“中非发展思想”的阐释传播。思想的核心是精神理念,中非发展合作的丰富实践与知识理论创造,其实是中非双方对于国家民族复兴与发展的精神追求,是一种鼓励中非双方的当代精神创造。

具体而言,当下中非双方应从理论原创的高度上加强如下方面的研究。一是要实现发展,需要什么样的“国家”?“国家”的意义是什么?“国家”是如何组织起来的?应该是聚合的还是分散的?“国家”的功能应该是大还是小?二是要实现发展,需要什么样的“社会”?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应是什么关系?公民社会与国家政权应是什么样的关系?知识精英与国家政权应是什么样的关系?三是要发展,需要什么样的“文化价值观”?价值观的安全,历史传统的承继,思想观念的自立是否重要?

总体而言,今天中非发展合作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中非双方需要结合中国和非洲国家的发展实践,系统总结中非的发展知识与理论,并且通过东西南北古今中外的兼收并包,实现人类发展知识二次建构,开辟人类新型全球化的新天地。

(刘鸿武,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教授,中国论坛网特约作者)

更多中国理论权威解读,尽在海外网—中国论坛网(www.china-theor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