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时报

首页  >> 南非汇率  >> 查看详情

当美国“撤出”全球化,欧洲国家选择拥抱中国

2018-02-06 00:00:00 来源: 海外网 阅读 (7461次)

1517859405624_1.jpg

1月31日,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在武汉黄鹤楼前观看京剧表演(图源:新华社)

“这是英国的一个重要时刻。”英国路透社近日引述专家观点,这样形容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刚刚结束的访华之行。而在英国路透社看来,在争取中国投资的竞赛中,英国已经有些落后。2018年刚至,法国总统马克龙就带着国礼战马访问中国,以诚意满满的“战马外交”提升中法关系。

不难看出,积极发展对华关系已成欧洲国家的“新时尚”。

“黄金成果”落地

短短三天,造访三城,英国首相特雷莎·梅上任之后的首次访华之行,紧凑高效,再续中英“黄金时代”,收获丰盛“黄金成果”。

美国彭博社称,出发之前,特雷莎·梅曾表示,此次访华将加强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如今看来,这一目标如愿实现。

在2月1日会见特雷莎·梅时,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中英双方应顺应时代潮流,结合两国各自发展阶段和合作需求,赋予中英关系新的时代内涵,共同打造“黄金时代”增强版。

“英国‘脱欧’公投之后,英国政府更迭,中英关系如何发展悬而未决。此次特雷莎·梅访华,一个重大成果就是进一步稳定和巩固中英关系,并为‘黄金时代’赋予新的内涵。”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特雷莎·梅此次访华与此前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一样,对外释放出明确信号,即面对保护主义上升的势头,中英将站在一起,共同推动全球化的健康发展。

在当前多股力量博弈激烈、世界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的背景之下,中英就支持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坚定表态,意义不言而喻。

一些外媒认为,对于正在面临“脱欧”攻坚战的特雷莎·梅而言,一大挑战是消除人们对英国“脱欧”造成该国不太稳定和不太具有吸引力的疑虑,中国正是英国“脱欧”之后一个重要的“黄金机遇”。

此次访华,特雷莎·梅满载经贸大单而归。据路透社报道,特雷莎·梅访华期间,英国和中国签署了价值超过93亿英镑的订单,将在英国各地创造2500多个就业岗位。对此,日本《读卖新闻》称,对于特雷莎·梅来说,中英关系的焦点在于经济合作。

“事实上,双方不仅仅是做生意。”崔洪建认为,和此前马克龙访华相似,最近欧洲国家领导人访华,双方都致力于一种更为宏观、更具战略性的双边关系。“大家签的协议更多指向中欧双方将通过强强联手,开拓合作的市场和领域,更加注重中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目光更为长远。这是中国面对新形势下中欧关系的一种积极调整,同样是一个重要成果。”

中国魅力难挡

如今,想要加入中国“朋友圈”的欧洲国家不止英国。作为欧洲“三驾马车”的另两个大国,法、德也都不掩饰想和中国走近的迫切心情。1月初,法国总统马克龙在上任不到8个月后就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将此称为“头等大事”。

更早之前,2017年6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问德国之时,受到德国总理默克尔盛情迎接,两人24小时内3次会面商谈。德国之声电台网站直言,默克尔与来自北京的伙伴越走越近。

吸引欧洲国家的中国魅力不胜枚举。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颇得欧洲国家青睐。

“毫无疑问,当前中国经济的增长势头和发展潜力是最好的,这对欧洲国家而言具有持续不断的吸引力。”崔洪建指出,除了美国这一传统合作伙伴之外,欧洲目前很难找到一个国家,如中国这样拥有广阔的合作空间。“中国不仅可以在制造业、能源、科技等诸多领域提供丰富的合作机会,而且今年适逢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必将释放更多利好,这让欧洲国家非常看重,希望提前布局,争取更多合作机遇。”

除了直接的经贸惠利,中国开放合作、拥抱世界的姿态,也让欧洲国家在困扰于美国全球化脚步后撤的同时,不约而同地选择“向东看”。

此次访华期间,特雷莎·梅专门提到习近平主席2017年在世界经济论坛的讲话。在与美国分歧日益明显的当下,欧洲国家显然已经看清,在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坚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等方面,中欧立场相似,主张一致,中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伙伴。

“欧洲意识到,凭借目前的发展势头,中国在未来多极化世界中必将占得一席之地。欧洲现在争取发展对华关系,也是为其在之后的多极化世界中获得一个更好的位置和更好的伙伴提前做准备。”崔洪建说。

比如,对于想在“脱欧”之后更具“全球性”的英国来说,法新社直言,中国就是其下一个关键性的合作伙伴。

良性竞争互利

当然,不可否认,欧洲国家目前在与中国走近的同时,仍然免不了一些杂音干扰。

近日,据德媒报道,德、法、意这3个欧盟经济体量最大的国家联手,起草了一份法律草案提交欧盟,以加强对外资并购行为的审查和控制。有德国官员称,这一行为的目标是“遏制中资收购热潮”。

对此,英国《金融时报》评论称,欧洲国家正处在进退两难的境地:如果不断崛起的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中国,正在打入欧洲市场,欧洲该如何在不求助于保护主义的情况下保护自己?

在此之前,俄罗斯《导报》也曾一语道破欧洲国家有些矛盾的心态:一方面,欧洲需要中国来挽救全球气候治理和反贸易保护主义的主旋律;另一方面,中国的领导地位可能被认为是对欧洲的挑战。

“在产业结构、海外投资、地区影响力等方面,中国和欧洲国家的确存在竞争。这种竞争无法回避,并将随着形势的变化出现上升趋势。”崔洪建说。

然而,竞争并非绝对的坏事。有时候,良性的竞争反而可能有利于促进共同合作与发展。事实上,无论是在发展经验互鉴,还是国际秩序完善、全球治理改革等方面,中欧的互补优势和合作潜力不言自明。

“中欧之间应该积极对话,在明确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继续巩固和做大共同利益。”崔洪建指出,对于中国和欧洲国家来说,彼此都是值得借重的伙伴,中欧深化合作的重要性不减反增。

对于世界同样如此。早在2017年美国宣布退出巴黎气候协定时,英国广播公司就称,中欧拥有重大的国际战略共同立场,可能形成中欧牵头的全球气候治理新秩序。特雷莎·梅日前也表示,英国愿同中国密切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沟通协调。

“只要中欧关系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那么在当下世界格局变动的大背景下,冲突和动荡就会少很多。因为中欧不只是深化双边关系,还会在世界其他地区合作,这将为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带来好处。”崔洪建说。(文/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严瑜)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2月06日   第 10 版)

原题:拥抱中国成欧洲新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