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时报

首页  >> 南非汇率  >> 查看详情

华文学校 迎来历史发展机遇期

2017-12-22 14:03:00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阅读 (7447次)



  德国汉园杜塞尔多夫中文学校举办读唐诗活动




荷兰丹华文化教育中心的课堂

“华文学校办得好,不仅仅是我们办学者个人的功劳,更重要的是得益于祖(籍)国的快速发展。祖(籍)国的强大给新时代的海外华文教育带来了最好的历史发展机遇。”这是西班牙巴塞罗那孔子文化学校创始人麻卓民在办学过程中的最大感受。

中国发展推动学校建设

麻卓民的感受正是中国语言文化国际吸引力和影响力大幅攀升的注脚。国务院侨办主任裘援平在日前于北京召开的第四届世界华文教育大会开幕式上说:“可以预见的是,鼓励民众学习中文,深入了解中华文化,开展中外文化交流,将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必然选择。因此,大家所从事的华文教育是一项生机勃勃的事业。”

作为欧洲规模最大的中文学校,巴塞罗那孔子文化学校如今拥有5个校区,2700多名学生。“当地移民局局长曾找我们谈话,动员我们办更多的华文学校。因为他希望在10年、20年之后,甚至在更长的时间里,在巴塞罗那还有许多华人能够讲中文,希望巴塞罗那能保持文化多元。”麻卓民说,这从侧面体现了中文的热度。

德国汉园杜塞尔多夫中文学校董事长王杰也感受到了“学习中文的需求在杜塞尔多夫的增加”。“这既来自华侨华人、中资企业员工群体、中德联姻的‘中德家庭’,也来自不少希望子女学习中文的德国家庭。”王杰说,“尤其随着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落户杜塞尔多夫,更加推动了这种需求。”

成立于3年前的英国伯明翰中国文化艺术中心2017年9月新开设了中文课。据该中心负责招生的睿华老师介绍:“现在,不光华侨华人重视子女的中文学习,很多外国家长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中文。”

为传承文化而办学校

海外华文教育与华侨华人社会相生相伴、相依相偎。数据显示,目前海外有6000多万华侨华人分布在世界近200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各类华文学校达2万所,华文教师达数十万人,在校生达数百万人。在本届华文教育大会上,与会的海外华文学校代表在谈到办学宗旨时,“传承文化”是共识。

“当时想的是,华侨华人的孩子只有学会中文才能找到回家的路。”回想巴塞罗那孔子文化学校的办学历程,麻卓民说,“慢慢地形成了明确的办学宗旨——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

汉园杜塞尔多夫中文学校创办于2001年,缘起是王杰的夫人——孙晓帆,为了自己的女儿学中文。“孩子那时3岁,有两三千的识字量,这得益于孩子妈妈的早期中文启蒙教育。周围的朋友发现我们女儿的中文很棒,就说‘孙老师把我们的孩子也教了吧’。”在此背景下,孙晓帆成立了小小中文班,第一批招收了12名学生。”王杰说。

为了传承中华文化,伯明翰中国文化艺术中心在课程设置上引进了一些中华文化元素。“以舞蹈课为例,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舞蹈,我们开设了舞蹈欣赏课,让老师将舞蹈中蕴含的中华文化元素讲解给学生。未来我们会增加中国乐器课,让学生们通过欣赏中国传统音乐来了解中华文化。”睿华说。

推进中文教学有秒招

如何办好海外华文学校?一线的办学者有不同的答案。

荷兰丹华文化教育中心的秘笈是“创新”。“在办学过程中,我们一直强调创新思维,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办好,才能有长久的生命力。”校长李佩燕说,“比如我们设立《中华字经》班。”

《中华字经》班是丹华文化教育中心推行快速识字的重点班级,学生基本在4岁至8岁之间。据李佩燕介绍,“快速识字,提前阅读”是《中华字经》提倡的学习理念。面对学校采用的这套“涵盖百科又韵语成章”的识字教材和快速学习的方法,有部分家长刚开始会有“这么多字能不能学慢点?”等疑问。但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李佩燕当时的“大胆创新”是对的。

全美中文学校协会华文教育基金会副会长何振宇钻研中文教学10多年。他认为,北美华文业余启蒙教育的教学理念应该根据孩子们生理、身体生长特定情况,不再以“教”为出发点而转向以“学”为出发点。这种理念也运用在了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启蒙教育阶段不再采用“听、说、读、写”齐头并进的教学方法,而是采用“先识字后读书”的教学方法。

伯明翰中国文化艺术中心则强调“在艺术中学中文”。“用绘画的方式来教中文,是我们的特色。比如我们把学生的画,编辑成故事,让他们自己配上文字,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中文的热情。” 睿华说。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12月22日   第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