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时报

首页  >> 南非汇率  >> 查看详情

宠辱不惊苏兴华,缔造经典中医之名

2017-12-10 17:04:02 来源: 非洲时报 阅读 (10959次)
 
苏兴华2014年在加拿大多伦多
   文/成星宇
   "经典中医万岁",令人激动侧目,又焕然一新的说法。它出自于,法国大贵族、拿破仑骑士勋章获得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刘延东副总理盛赞的“中国好人”、让·德·米里拜尔先生之口。一个法国人对中医,有了如此高度的评价,这与苏兴华撇不开关系。让·德·米里拜尔先生是什么人?我们可以从百度百科里窥探一斑。


 在刘延东副总理的批示下,人民出版社为让先生出版了传记
 
法国贵族的中国情结——让﹒德﹒米里拜尔
●  1919年,让·德·米里拜尔先生(以下简称让),出生在法国阿尔卑斯山区一个贵族家庭,他一生没有婚姻,没有子女,却学习了十几种语言,游历了50多个国家。
●  1976年9月,按照中法文化交流协定,让先生由中国国家教育部派到西安,在西安外国语学院(现名西安外国语大学)法语系任教。
●  1993年,获得法国拿破仑勋章。
●  1997年,成为陕西省第一位获得永久居住权的外籍专家。
●  2015年10月10日14时05分,这位被称为“中国好人”的法籍老人——让·德·米里拜尔先生,与世长辞,享年96岁。他的遗愿是,将遗体捐赠给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
●  他的代表作有: 《中国的宗教(孔、道、佛)》、《看中国人的世界》、《简明中医学》、《明代陕西地方官吏制度》等。
●  在西安外国语大学雁塔校区里的让先生的家,是一间约60平米的公寓,屋内陈设停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不过几个装满汉、法语学术专著的书架,还有几件旧家具。
●  在西安居住30年中,他先后资助了西安四十余位医生,去法国留学、讲课或从事科研工作,还说服法国卫生部门官员,给三十多位留学的医生,提供奖学金。
 
   看过让先生的履历与介绍,不得不惊叹,真正的贵族精神,是舍我其谁的无畏奉献,是熠熠生辉的人性光芒,是荣誉的至高无上,不可撼动。一个具有如此人格魅力的学者,在其晚年,通过自己长达20年的中医治疗体会与理解,对中医有了前所未有的全新认知高度,准确而成熟地诠释为——经典中医,并写下“经典中医万岁”赠予后人。我们不得不猜想,他背后站着谁?谁用经典中医征服了让先生?这就是苏兴华和他的伙伴。苏兴华何许人?93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后游学法国、比利时、加拿大、美国等18年,法国马赛二大精神病学硕士,法国里昂高商创业管理学硕士,中国执业中医师,原加拿大安大略省执业中医师,诸多名人的朋友。这些经历,让他学习了很多,见识了很多,理解了很多。

 2001年,苏兴华让先生家中 
  医患相遇成佳话
   所有经典的故事,总有个亘古不变的桥段,就是,主人公走到了绝处,必然绝处逢生。让·德·米里拜尔与中医结缘的故事,就是这个套路。
   于1970年在香港,让先生患有严重的结肠炎,经常发作时,伴随强烈的肠痉挛。每次发作,他备受折磨,捂着肚子。西医一直未有良好疗效。病痛20年的让,听说中医针刺,可以治疗一些疾病,半信半疑的他,到西安中医院就诊。
   这是他第一次遇见苏兴华,此时的他并不知道,这个年纪不大的小医生,竟然会在日后以擂主姿态,成功战胜法国巴黎著名的胃肠道大专家,此后担任了他私人医生,长达10年之久。苏兴华此时,年方23,是刚毕业的小医生,在当时,却因为干了一件事,震惊全国心脑内科界的成功病例,而名声大噪。他更不知道,来找他看病的这位老者,日后会与自己有着莫逆之交,在精神层面上的共鸣,所至巅峰般的境界,从此再无第二人。
   1994年,苏兴华大学毕业后,在蓝田下乡锻炼一年后,分到西安中医院工作。这一年,他23岁,一个极其偶然的机遇,被分配在心内科,当时的主任是职利琴医生。刚到科里第一周的一天,科里来了一位重量级的病患,王斌,女,52岁。脑干出血3毫升,伴多发性梗塞,昏迷。当时全国的心脑内科专家,在患者昏迷的二十六天中,大多都被请到西安去会诊,会诊结果是,大家一直认为,就算醒过来,也是硬瘫在床。中国有句古话,死马当活马医,只要信念坚持,往往医着医着,就医好了。苏兴华用古法针刺的手段,治疗了一个半月,患者奇迹般的能下地走路了。一群国内顶级专家无解的病例,让一个刚毕业的毛头小子给解决了。从此,苏兴华开始在中医圈里,崭露头角。于是,当让先生慕名而来的时候,他们有了人生的初遇,并为苏兴华的国外学习和行医,埋下伏笔。

下午已经很累了,苏医生还在坚持诊病
  两次建立信任关系
  20多年前的中国,一个外国人到中医院看病,算是新鲜事。职主任跟苏兴华讨论、叮嘱再三,才把让先生交到苏兴华手中。经过问诊、触诊、脉诊等系列诊断后,苏兴华有把握地说,可以通过古法针刺方法缓解痛苦,因为病程较长而复杂,短期不能痊愈。让先生通过4次针刺治疗后,有六个多月,一直没有犯病。他对苏兴华的第一步信任,就此产生。
  当年暑假来临,让先生回到法国家乡休假。他的好友、时任法国科学院院士、天文台台长的皮尔雷那先生,给他介绍了一位巴黎著名的胃肠病大专家,希望能帮助让先生的结肠炎。这个大专家的诊费,是500法郎一次,折合人民币900多,在九十年代的中国是一大笔钱。整个看病过程,不到5分钟就结束了。这位大专家,全程只说了2句话,第一句,你最近结肠炎有没有犯过?疼的厉害么?让先生说,前几个月,在中国进行了4次针刺治疗,到现在为止,也没疼过。大专家又说,那很好,目前我们这里,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手段,继续扎针吧。让先生有点懊恼,5分钟看诊结束了!并且没有任何治疗方法,推给中医了。第一轮中西医较量,中医针刺赢了。
  一个得了久病的人,心里会有鬼,这个鬼就是,老想把这个病根揪出来,彻底弄明白了。于是,回到中国的让先生犯了一个错误。他听了陕西省医院一位主任的意见,做了一次钡餐,想看看肠道的情况,钡餐做完以后,巨疼了20几天。吃了亏的让,只能再找到苏兴华,做针刺治疗。针刺了几个穴位,当下缓解,不疼了。第二步信任建立。从这以后,苏兴华成为了他的私人医生。征服让先生的,绝对不是苏兴华,他没那么大的本事,征服他的是,经典中医这个思想体系。

苏兴华在法国巴黎北部
  什么是经典中医?
  让先生曾认真的问过苏兴华,为什么针刺有如此好的疗效。苏兴华用了两个字——仁慈。针刺治疗的过程,属于中医技术层面,本文不做赘述。用苏兴华的解释来说,“让之所以佩服中医,是在他自己的价值轴上,再被另一个高峰所征服。技术层面,是可以给人力量,但不足以征服别人。让的思想体系,更多的是服从于文化、哲学、人性的价值轴,疾病层面对他来说,是一个很小很浅的部分。我跟他谈到了扎根在中国哲学的中医文化,有个很深层次的思想就是——仁慈,这种说法,对于冷静、逻辑、批判态度的让来说,冲击和触动比较大。他在中医文化的影响下,开始减少批判的视角,而是更多从正面赞美的视角看问题了。” 比如:看到一个不能走路的病人。你是持批评他无能的态度呢?还是伸手给出善意的帮助呢?从人性角度看,即有情况的判定,又有牵涉到对未来结果的预期,有没有仁慈的善意,在这个时候,是关键的指导行动的原则。
  既然能使让先生的思想发生转变,那么,苏兴华对经典中医的解释是什么呢?经典中医是指,过去有指导意义,现在和未来都将有指导意义的典范。与古典中医、传统中医、现代中医的区别是什么?古典中医指的是,在适用于古代医疗环境的理论,随着生产力和环境的发展,已经被淘汰的东西。传统中医则是指,有传承下来的内容,但是没有强调精华,没有亘古不变的指导意义。传统的,不一定是经典的,包括很俗的、短暂的疗效的东西。现代中医是指,包括了经典中医和非经典中医,它是一个时间概念。与未来、过去相平行的,当前这个时代的中医概念。
  举个例子
  用现代化学手段研究中药成分的实验。那不叫中药研究,严谨的来看,只是药用植物的研究。如果用拉丁医学来解释和研究中医体系,展示出的结果,只是拉丁医学体系的方法和逻辑。跟中医本身的信仰和理论体系的完整性,没有任何关系。中医系统,与其他医学系统是不一样的。
  经典中医会过时吗
  被问及经典中医的现代意义,苏兴华这样说,“真理,一旦被发现,亘古不变。经典的东西,永远有指导意义。最简单的,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该起床起床,不要受寒。这些道理不听,就会得病。现在年轻人活的比较愉快,感受不到这些病痛,等年纪增长,或者看到家人有病痛,深受其害时,才会知道。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如果有人遇到了健康问题,可不可以用经典中医这个路子来解决,总体说,疗效效果要好的多。这是需要未雨绸缪,提前学习和积累。”
  经典中医以什么形式存在
  从哪能看到经典中医?苏兴华介绍,“首先,要知道经典中医的表现,是以经典文献记载,作为存在的方式。以现实中,具体人的学习和实践,进行操作,在生活中表现出来。当医生用经典中医为指导,应用于临床,取得效果时,就构成了实体。这个过程包括思想+实践+人。
  年轻人如何关注到经典中医?需要想深刻的东西,比如,老了,病了。这时,如果有好的思想帮助你,这将会是件幸福的事,自然也就关注和喜欢经典中医了。
  经典中医的根在哪里
  苏兴华在中国和全世界不同国家,行医二十多年,用经典中医的思想,解决了不少棘手的问题。用他的话来说,经典中医可以造福更多的人。最重要的是,开始学习。教材是什么?怎么学习?从哪里下手?都需要解决。从浩瀚的中医典籍中寻找,《内经》《伤寒论》都是不错的古典文献。但是,从便于喜爱中医的大众系统理解的角度来说,容易入门的、容易深入的,又具有系统性的文献,是宋徽宗组织撰写的《圣济经》。这本书是对《内经》和内经相关知识,做的一个高度总结。
  在宋朝,《圣济经》是教科书和考试教材,与治国理政有很深关系,是能健康就没小康这种理念的宋代版本。宋徽宗在序言里,这样写道,"可以养生,可以立命,可以跻一世之民于仁寿之域"。苏兴华强调,“宋朝,是中国文化鼎盛期,皇帝亲自组织撰写的经典,才可以用到‘圣’字。这一时期,汇集了大批一流学者、文化大家、智慧团体所编撰的《圣济经》,其深度、广度,在理论与实践层次上,到今天仍有指导意义。这就是逻辑,这就是经典,这是最好的中医基础教材。一本好教材,可以改变一个时代。这一点毋庸置疑。
《圣济经》的普及与传播
  《圣济经》包含,生命的诞生、天地的变化、处方用药等,共10篇,42章,230个小结。那如何让大众容易读进去,兴趣点在哪?苏兴华的建议是,通过临床实战实效的医案+术数哲学基础+训诂学背景+实践身心修养。这个过程需要慢慢读,慢慢学,慢慢体会。积累一段时间,就会有质的飞跃。目前,苏兴华通过举办定期举办《圣济经》的讲座,正逐步把这本经典之作,推广向社会层面,用来滋养更多喜爱中医的人。
 
  当下的时代,是一个工人智能大幕拉开的时代;是一个创新、创业、创造明天的时代;是一个大数据、碎片化、信息量丰富的全媒体时代;是一个靠WIFI与世界互联互通的时代。但是,什么时代,经典中医永远不过时。经典中医的对象,是人与人性,经典中医的理论体系,符合人性向往美好,向往正能量的规律。当你从《圣济经》中,抽丝剥茧的发现阅读的快感时,恭喜你,经典中医的精髓正在拥抱你。
  中医学在全球的发展,需要关注基础性的高度,在《圣济经》这本教材教育背景下学习的人,最少能够构成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良好疗效。而苏兴华的使命,就是通过《圣济经》,让学习经典中医这个过程,变得更容易一些,更轻松一些,起点更高一些。经典中医,离不开文化的传承,这个过程,终将见证一个学者的严谨与逻辑,历经时代锤炼,而如金子般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