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时报

首页  >> 南非汇率  >> 查看详情

看不清未来?澳大利亚白皮书对华没想清楚

2017-11-27 00:00:00 来源: 中国南海网 阅读 (7620次)

图片1.png

特恩布尔(左)与朱莉·毕晓普在总督府合影。(图源:新华/法新)

十年磨一剑,想来应属精品。不过,澳大利亚用十年“磨出”的《2017外交政策白皮书》却让人大跌眼镜。

11月23日,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和外长毕晓普共同公布了这本白皮书。白皮书开篇就强调,国际秩序正在重塑,挑战澳大利亚的利益。而二战后美国一直是澳大利亚地区的主导力量,当前中国正在挑战美国的地位。

白皮书还公开对南海问题发表看法,认为南海的竞争正在加剧,而海陆边界的争端将会“继续引发摩擦”,称“澳大利亚特别关注中国(在南海)前所未有的活动速度与规模。”不过,白皮书最后的结论却话锋一转,称澳大利亚愿意同中国发展“更强、更具建设性的关系。”

处处强调“中国威胁论”,仿佛处于一个“越发危险的时代”,但考虑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的引擎,澳大利亚却鼓起勇气要扮演一个“与狼共舞”的角色,白皮书释放这样的信号着实滑稽可笑。堪培拉显然不懂“吃人嘴短,拿人手短”的道理,但却充分展现了“端起碗吃饭,放下筷子骂娘”的强悍做派。澳大利亚用一本《外交政策白皮书》充分暴露了自身国力不济和外交政策的纠结和无奈。

近十年来,从陆克文、吉拉德到阿博特、特恩布尔,澳大利亚的对华外交一直阴晴交错,处于毫无定数、毫无章法、毫无远见的窠臼之中。堪培拉对华政策的摇摆基于以下两点:一、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并且中国对澳投资正在迅速增长,澳大利亚经济对中国有着越来越强的依赖;二、澳大利亚有着与中国“不同的利益、价值观和政治法律制度”,需要不断加强与美国的军事同盟关系,并“希望和志同道合的民主国家合作来影响中国”。

一言以蔽之,澳大利亚就幻想着经济上依靠中国,安全上傍着美国,价值观上影响中国。尽管从现有亚太秩序出发,澳大利亚认为这可能是其“聪明”和最不坏的外交政策,但这样的政策注定无法造就澳大利亚良好的对华关系。脆弱和不稳定仍然是美国相对实力长期走弱的国际格局下,过渡时期国际秩序的主要特点。当西方世界习惯于美国治下的和平(Pax Americana)时,经济的公共产品提供者却正在发生了权力的转移,连特朗普都希望依靠中国来实现“让美国再次伟大”,而中国治下的和平 (Pax Sinica)则已经被西方学者郑重地提了出来。那么安全的公共产品提供者是否会永远不变呢?

澳大利亚应该慎重思考这个问题。澳大利亚尽管在地图上算是一个“大国”,但人口仅仅与中国上海相当,这样的人口规模支撑不了迈向大国的基本要素。在亚太国家中,澳大利亚的“虚大”和新加坡的“真小”都把自身陷入了预设的地缘政治陷阱。它们原本都可以换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但澳大利亚盎格鲁-撒克逊遗风的自我继承把这种可能性降低为零,堪培拉成为美国亚太政策的坚定支持者和马前卒。不过,特朗普上台至今仍没有拿出真正的亚太战略与方针,近来热炒的“印太战略”更多的可能性是在地图上的“纸上谈兵”,澳大利亚、美国、日本和印度哪个没有在关系自身切身利益时心怀鬼胎?而对中国向来强硬的澳外长毕晓普对华说几句硬话其实对北京没什么影响,能听进去的恐怕只有她自己。

当然,深陷迷途不能自拔的不止有澳大利亚。美国在欧洲的盟友们也有着相似境遇。法国《世界报》、德国《明镜周刊》在近期分别以“强国崛起”和“醒来”为题都对中国崛起进行了封面报道,一方面对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给予肯定,但另一方面仍然警惕中国崛起对欧洲秉持的价值观乃至世界格局带来的影响。

在西方眼中,近现代的国际秩序是从欧洲三十年战争后的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建立开始的。在300多年实力此消彼长的过程中,权力的转移基本处于西方世界封闭的“内循环”之中,因此西方对世界秩序的源流和发展的认知,也理所当然地归于他们的历史经验。当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欧美主导的国际秩序走向了全球,同时也把挑战带回了欧美。苏联的建立和崛起一度让西方世界大为恐慌,但苏联的思维方式仍然摆脱不了欧洲东缘东正教文化的强大的历史惯性。在度过了最初的惊慌后,西方发现苏联不过是那个“熟悉的陌生人”罢了。

不过,中国经济的崛起以及近年来对全球治理的影响超出了国际社会的普遍预期,这当然颠覆了绝大部分西方人士对世界秩序的认知。以他们固化的价值观和历史经验无法想象一个“异质”国家的崛起最终会带来什么。西方世界必然固守着“价值观共同体”的核心理念,那么当中国正在塑造“命运共同体”之时,他们即使能正视中国的崛起,但可能真的看不清自己的未来。澳大利亚不正是最好的例子吗?

(高望,海外网专栏作者)

更多南海问题专业资讯与权威解读,尽在海外网—中国南海网(www.nanhainet.cn)